70-10 4/09/2013 00:10
70年代,女孩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女兵; 80年代,女孩的梦想是成为一大学生; 90年代,女孩的梦想是成为一位明星; 00年代,女孩的梦想是嫁给一位大官; 10年代,女孩看甄嬛传都想成为皇后; 而这一切梦想都在同一个女人身上奇迹般发生了,那便是:彭丽媛
Best Place to Live 10/02/2012 12:50
CNN Money评出全美最适合居住的100个城镇,麻州占4个:
总名次 城镇 人口
4 Newton 84,700
31 Brookline 59,100
38 Framingham 68,800
87 Weymouth Town 54,000
http://money.cnn.com/magazines/moneymag/best-places/2012/states/MA.html
总名次 城镇 人口
4 Newton 84,700
31 Brookline 59,100
38 Framingham 68,800
87 Weymouth Town 54,000
http://money.cnn.com/magazines/moneymag/best-places/2012/states/MA.html
三谈双重国籍:承认不承认,它都在那里。 9/17/2012 22:56
真是孤陋寡闻,2012年2月已经有人提出了修改国籍法,承认双重国籍。
矫海涛今年2月提的《海外国籍法修正案》议案:
海外国籍法修正案需急送两会代表
承认双重国籍至少还有以下好处:
1. 双重国籍不再是地下的,明确知道是双重国籍比不知道双重国籍好管理;
2. 双重国籍是自然的和平者。有双重国籍的人,不太可能在政府部门担任职务,作为民间人士,肯定最反对两国敌对,因为不符合双重国籍的利益。
3. 双重国籍者来往两国最容易,他们自然加强了两国联系,从而减少敌对。
有人说双重国籍两边得利。这个问题其实不应该跟国籍挂钩。国家政策可以制订双重国籍者不得利,也可以设计符合条件者得利或得部分利,但不能因为可能得利而不承认原国籍。
上次写的有关双重国籍:
http://shenghuonet.com/blog/blogtopic.php?t=30588
其它有关双重国籍文章:
不承认双重国籍的三大恶果
不承认双重国籍之五惑
另外还有篇台湾如果给海外华人中华民国国籍的文章的文章:
http://bbs.creaders.net/history/bbsviewer.php?trd_id=664984
《不承认双重国籍是一项过时政策》:
“不承认双重国籍”这项过时的政策和现实的矛盾将变得越来越严重,“不承认双重国籍”的所为法律条文变成为废纸一张。 执法机关即公安局的户籍和出入境管理部门, 或者“有法不执”,或者“无法可依”,或者执法机关“私改法律”。
双重国籍:承认或者不承认,它都在那里。
运动员没放弃外国籍,就重入户成为中国籍了: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10/22/2043922.html
明报报道3-5年(就是2016-2018年)会实行侨民证: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newsViewer.php?nid=557306&id=1242011&dcid=1
国侨办证实在研究: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newsViewer.php?nid=588248&id=1308802
侨办有了个新词:华族 (华侨的身份认同,从逃民到华族)
国内已经有律师认为现有的法律就已经默认双重国籍,原来我们的理解都错了: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81&do=blog&id=407904
最新进展:
全国政协委员段祺华提案,建议承认双重国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29ca40101fip9.html
矫海涛今年2月提的《海外国籍法修正案》议案:
海外国籍法修正案需急送两会代表
承认双重国籍至少还有以下好处:
1. 双重国籍不再是地下的,明确知道是双重国籍比不知道双重国籍好管理;
2. 双重国籍是自然的和平者。有双重国籍的人,不太可能在政府部门担任职务,作为民间人士,肯定最反对两国敌对,因为不符合双重国籍的利益。
3. 双重国籍者来往两国最容易,他们自然加强了两国联系,从而减少敌对。
有人说双重国籍两边得利。这个问题其实不应该跟国籍挂钩。国家政策可以制订双重国籍者不得利,也可以设计符合条件者得利或得部分利,但不能因为可能得利而不承认原国籍。
上次写的有关双重国籍:
http://shenghuonet.com/blog/blogtopic.php?t=30588
其它有关双重国籍文章:
不承认双重国籍的三大恶果
不承认双重国籍之五惑
另外还有篇台湾如果给海外华人中华民国国籍的文章的文章:
http://bbs.creaders.net/history/bbsviewer.php?trd_id=664984
《不承认双重国籍是一项过时政策》:
“不承认双重国籍”这项过时的政策和现实的矛盾将变得越来越严重,“不承认双重国籍”的所为法律条文变成为废纸一张。 执法机关即公安局的户籍和出入境管理部门, 或者“有法不执”,或者“无法可依”,或者执法机关“私改法律”。
双重国籍:承认或者不承认,它都在那里。
运动员没放弃外国籍,就重入户成为中国籍了: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10/22/2043922.html
明报报道3-5年(就是2016-2018年)会实行侨民证: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newsViewer.php?nid=557306&id=1242011&dcid=1
国侨办证实在研究: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e/newsViewer.php?nid=588248&id=1308802
侨办有了个新词:华族 (华侨的身份认同,从逃民到华族)
国内已经有律师认为现有的法律就已经默认双重国籍,原来我们的理解都错了: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81&do=blog&id=407904
最新进展:
全国政协委员段祺华提案,建议承认双重国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29ca40101fip9.html
Massachusetts ....... Romney 9/04/2012 21:24
今天看见有人车上贴的:
“Massachusetts Against Romney".
说实话,Romney出自MA,感情上总还不想反对他。
“Massachusetts Against Romney".
说实话,Romney出自MA,感情上总还不想反对他。
再谈双重国籍 8/21/2012 15:53
http://shenghuonet.com/rj/blogtopic.php?t=28685
以前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原籍,就象亲生父母跟子女的关系;入外籍,相当于离家结婚认对方父母。做父母的,哪有子女离家结婚认了对方父母,就自动断绝亲身父母/子女关系的?
最近有朋友聊天又谈到双重国籍:
A:入籍了吧?
B:干嘛入籍?以后回国更麻烦了。
A:不见得啊,以后慢慢允许双重国籍了呢。
B:怎么可能啊?双重国籍?做梦吧!
A:不是已经有人提双重国籍要么堵死,要么放开么?
B:那肯定是堵死啊,现在不都护照带指纹了吗?
A:那只是防他人冒用护照。双重国籍堵不死的。
B:怎么堵不死?
A:比如XXX,他先移民到加拿大,几年后申请入籍加拿大的同时,用中国护照申请美国签证,到美国工作,然后用中国护照申请美国绿卡。以后他回国用中国护照和美国绿卡,中国不可能知道他还入了加拿大国籍。
B:哦?!不过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吧。
A:谁知道?只要是第三方国籍,自己不说都不可能被发现。
B:是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A:你个书呆子怎么想得到,呵呵。。。说你书呆子别生气啊。
B:不生气。不过这么做可是违法的啊。
A:你看,说你呆你还真呆!技术方面都发现不了,违法查不到,还有什么意义?
B:******
A:如果双重国籍堵不死就放开,将来只能是放开。
B:受教育了。我还是等允许双重国籍吧,反正堵不死,将来领导们发现无法堵死,放开就是了,就当送个“人情”,不送白不送。难道领导们都想不开吗?
A:你这才是做梦呢,领导们什么时候想开过?
B:也是,想开就都“无所谓了”(四川话)。
A:呵呵。。。将来即使不承认,这种隐性双重国籍肯定也越来越多。。。
以前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原籍,就象亲生父母跟子女的关系;入外籍,相当于离家结婚认对方父母。做父母的,哪有子女离家结婚认了对方父母,就自动断绝亲身父母/子女关系的?
最近有朋友聊天又谈到双重国籍:
A:入籍了吧?
B:干嘛入籍?以后回国更麻烦了。
A:不见得啊,以后慢慢允许双重国籍了呢。
B:怎么可能啊?双重国籍?做梦吧!
A:不是已经有人提双重国籍要么堵死,要么放开么?
B:那肯定是堵死啊,现在不都护照带指纹了吗?
A:那只是防他人冒用护照。双重国籍堵不死的。
B:怎么堵不死?
A:比如XXX,他先移民到加拿大,几年后申请入籍加拿大的同时,用中国护照申请美国签证,到美国工作,然后用中国护照申请美国绿卡。以后他回国用中国护照和美国绿卡,中国不可能知道他还入了加拿大国籍。
B:哦?!不过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吧。
A:谁知道?只要是第三方国籍,自己不说都不可能被发现。
B:是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A:你个书呆子怎么想得到,呵呵。。。说你书呆子别生气啊。
B:不生气。不过这么做可是违法的啊。
A:你看,说你呆你还真呆!技术方面都发现不了,违法查不到,还有什么意义?
B:******
A:如果双重国籍堵不死就放开,将来只能是放开。
B:受教育了。我还是等允许双重国籍吧,反正堵不死,将来领导们发现无法堵死,放开就是了,就当送个“人情”,不送白不送。难道领导们都想不开吗?
A:你这才是做梦呢,领导们什么时候想开过?
B:也是,想开就都“无所谓了”(四川话)。
A:呵呵。。。将来即使不承认,这种隐性双重国籍肯定也越来越多。。。
神九 6/16/2012 23:24
神九飞到哪里了?
来看看:http://www.n2yo.com/?s=38461
天宫一号位置:http://www.n2yo.com/?s=37820
一起看:http://www.n2yo.com/?s=37820|38461
来看看:http://www.n2yo.com/?s=38461
天宫一号位置:http://www.n2yo.com/?s=37820
一起看:http://www.n2yo.com/?s=37820|38461
咸鸭蛋(慎入) 6/13/2012 13:39
买的咸鸭蛋,微波炉加热会变成这样吗?


无语 6/03/2012 23:25

回国坐787 4/23/2012 18:28
好消息:
波士顿开通了到日本东京的直航,飞机是最新的787!以后回国试试787吧。。。
http://www.npr.org/2012/04/21/151100500/local-economy-could-soar-with-boston-tokyo-flight
波士顿开通了到日本东京的直航,飞机是最新的787!以后回国试试787吧。。。
http://www.npr.org/2012/04/21/151100500/local-economy-could-soar-with-boston-tokyo-flight
自由女神在中国 2/28/2012 23:33
内地花灯展看到这个自由女神,旁边还有Franklin大桥,还真有点惊讶。
不过好玩的故事是,大人问小孩:她右手拿的是啥呀?
小孩回答道:冰激凌。


不过好玩的故事是,大人问小孩:她右手拿的是啥呀?
小孩回答道:冰激凌。
心在情妇那 10/12/2011 10:45

断电了 8/28/2011 12:11
断电了,靠手机上一会网。
骗子 7/16/2011 12:33
一个朋友说的:
“昨日接到一短信,让我速把钱汇入一账户,我回复,已汇入。 他又回复,你是骗子。”
“昨日接到一短信,让我速把钱汇入一账户,我回复,已汇入。 他又回复,你是骗子。”
我为什么不想买新车 4/19/2011 11:05
汽车工业每年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在新技术和满足用户的研究上,每年都有那么多新款,新设备,新技术,包括节能的混合动力和电动车。但是,所以的车,还没有发现一辆车,有内建的手机架(built-in cell phone holder)。
如今开车的没有手机的人,不能说没有,至少是很少了。而开车接打电话又是很危险的事,手机本身下车又必须带在身上,手机架就是一个必备的东西了,它绝对比cup holder更经常用到。既然cup holder可以想得到,built-in cell phone holder为什么没厂家想到呢?
我当然可以另买一个手机架,但另买的,总是不如已经设计好了的,这又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东西,加一个会增加很多成本。
等着看哪家车商第一个推出built-in cell phone holder吧,有知道的通知一声。
如今开车的没有手机的人,不能说没有,至少是很少了。而开车接打电话又是很危险的事,手机本身下车又必须带在身上,手机架就是一个必备的东西了,它绝对比cup holder更经常用到。既然cup holder可以想得到,built-in cell phone holder为什么没厂家想到呢?
我当然可以另买一个手机架,但另买的,总是不如已经设计好了的,这又不是什么高科技的东西,加一个会增加很多成本。
等着看哪家车商第一个推出built-in cell phone holder吧,有知道的通知一声。
舌头的纠结 4/04/2011 23:25
听说国内对小孩都注意检查舌头下面的那根筋是否连得太紧,如果紧就需要剪开,一两个月的婴儿也建议剪开。有人说越早越好,剪开只有好处没坏处。问了一下,可以肯定的是国内的人做过这个剪开的比例肯定比美国高多了。
谁说说这个有没有根据?对婴儿如何断定连得太紧了?
谁说说这个有没有根据?对婴儿如何断定连得太紧了?
In A Better World 3/18/2011 22:32
2月11,智利大地震。
2月22,新西兰大地震。
3月11,日本大地震。
3月22,会不会美国西部或Alaska地震?
自然界的力量,人还远无法掌握或预测。
有人说人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就喜欢看电影了。电影是个完全由人掌握的世界,无论多危险、天塌地裂、电闪雷鸣、存在的不存在的,近的和远的,以前的和将来的,都可以让你看见,又没有真的伤害。
本以为这部《更好的世界》(In A Better World,今年的最佳奥斯卡外语片),应该会让人看了舒服一点,结果却出乎意料。
好象还没有我看过的哪部现代的电影,能象这部电影一样,把现代的文明和野蛮、先进和落后、忍让和报复、霸凌和反抗、伤害和谅解、救赎和惩罚、当然还有爱和恨、生与死集中在一起,展现给你看,都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也都是很纠葛,不容易解决的事情。
医生这个职业,非常特殊,以救死扶伤为职责。医生在能够救人的时候,可以因为那人是坏蛋而拒绝救人吗?一个医生,最大的失败,就是拒绝救人了吧。我深刻理解医生这一痛苦。
今年的奥斯卡奖,《国王的讲演》、《黑天鹅》都是很不错的电影,但我觉得它们没超过这部《更好的世界》。
2月22,新西兰大地震。
3月11,日本大地震。
3月22,会不会美国西部或Alaska地震?
自然界的力量,人还远无法掌握或预测。
有人说人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就喜欢看电影了。电影是个完全由人掌握的世界,无论多危险、天塌地裂、电闪雷鸣、存在的不存在的,近的和远的,以前的和将来的,都可以让你看见,又没有真的伤害。
本以为这部《更好的世界》(In A Better World,今年的最佳奥斯卡外语片),应该会让人看了舒服一点,结果却出乎意料。
好象还没有我看过的哪部现代的电影,能象这部电影一样,把现代的文明和野蛮、先进和落后、忍让和报复、霸凌和反抗、伤害和谅解、救赎和惩罚、当然还有爱和恨、生与死集中在一起,展现给你看,都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也都是很纠葛,不容易解决的事情。
医生这个职业,非常特殊,以救死扶伤为职责。医生在能够救人的时候,可以因为那人是坏蛋而拒绝救人吗?一个医生,最大的失败,就是拒绝救人了吧。我深刻理解医生这一痛苦。
今年的奥斯卡奖,《国王的讲演》、《黑天鹅》都是很不错的电影,但我觉得它们没超过这部《更好的世界》。
第一次打靶 12/05/2010 13:27
在光叔的邀请下,我们一行6人跟光叔去打靶。以前打靶的机会都被我“逃”掉了,这是我第一次打靶。
去之前在光叔家集合,看他的武器装备。听他介绍又看了他的地下室,这才发现,光叔家就是半个“军火制造厂”,看看这个等待加工的子弹壳吧:
这个小机器,就是制造子弹的,几秒钟就可以用旧弹壳制造出一颗子弹,上面的小瓶子里装的就是弹药:
我以前一直认为,家里有枪并不危险,子弹管好管严就好了,没想到在美国自己家里就可以造子弹!想想也是,人要枪干嘛?又不是完全放在家里做摆设,是要真打的,打的自然是真的子弹,那如果自己不能做,打得多的人买子弹就不够经济了。
到了靶场,又强调了一下安全,带上耳塞,没有眼镜的戴上保护镜,就进了室内靶场了。
靶场大约8-9个靶位,靶子就是光叔带去的A4纸,上面印了方的或圆的靶线,用电动装置很方便把靶子移到目的位置,打完了再移回来看结果就好了,很方便。
装弹,有点紧张,这可是真枪真弹啊!上膛,可以开枪了。
先打了五发小口径半自动步枪,觉得很不错,没有什么感觉,没什么后坐力。结果好象还不错。
突然身边“嘭”的一声巨响,吓了一跳,原来光叔开始给大家打大口径的手枪了,虽然光叔警告过了,还是感觉威力大。打完有点硝烟弥漫的感觉,大弹壳飞出的动力也吓人多了,声音大感觉都不一样。
第一发大口径的手枪打得有点紧张,打完一发后枪已经跳起,真不知道中了靶没有。5发打下来,就不怎么紧张了。我发现自己单手打比双手握枪更自然些。
一个小插曲,发现靶子上有个日光灯的一头斜着掉下来了。光叔说,搞点破坏,把它打下来吧。我于是对日光灯开枪,用的是.40口径的手枪,第一枪没中,第二、三、四枪都中了,灯管掉在地上成了几节。后来被大家打成了碎片。
手枪几次卡壳,后来光叔解释原因说是弹药量装少了,容易卡壳。原来“偷工减料”会造成这种恶果!不过,自己造子弹也有个好处,可以控制弹药量。
光叔的教导非常有效,从姿势、握枪方式、握枪力量大小,到瞄准、扣动扳机,一个个都教过来。收获很大。
在光叔的细心教导下,我们都打得不错,bono就不用说了,sommer很快就打出了“签名靶”:弹着点都在靶心内。扶风打了几次,就被光叔称赞说,下次来我就不敢跟她比了。Carol刚打大口径的时候,手都在抖,不过很快就适应了。wojian就是不一样,打起来似乎一门心思在想着什么,不愧是爱学爱想的好青年!
我的小口径步枪最好成绩(20码的距离,打10发):
不知不觉中,我们6个人把光叔带来的1000发子弹都打光了!来之前还以为1000发子弹很不容易打完。
打完了,大家又跟着光叔参观了这个射击俱乐部。这个靶场是24小时开放,我觉得美国好像除了ATM和酒吧,能24小时开放的活动场所,还真不多。他介绍一个华人朋友George在比赛中获得第二名(297环,30发子弹?)。另外还看到一张靶纸,9发子弹每一发都是在最中心的地方穿过!靶直径只有一吋,靶心和子弹的大小几乎一样。真是神枪手!
去之前在光叔家集合,看他的武器装备。听他介绍又看了他的地下室,这才发现,光叔家就是半个“军火制造厂”,看看这个等待加工的子弹壳吧:

这个小机器,就是制造子弹的,几秒钟就可以用旧弹壳制造出一颗子弹,上面的小瓶子里装的就是弹药:

我以前一直认为,家里有枪并不危险,子弹管好管严就好了,没想到在美国自己家里就可以造子弹!想想也是,人要枪干嘛?又不是完全放在家里做摆设,是要真打的,打的自然是真的子弹,那如果自己不能做,打得多的人买子弹就不够经济了。
到了靶场,又强调了一下安全,带上耳塞,没有眼镜的戴上保护镜,就进了室内靶场了。
靶场大约8-9个靶位,靶子就是光叔带去的A4纸,上面印了方的或圆的靶线,用电动装置很方便把靶子移到目的位置,打完了再移回来看结果就好了,很方便。
装弹,有点紧张,这可是真枪真弹啊!上膛,可以开枪了。
先打了五发小口径半自动步枪,觉得很不错,没有什么感觉,没什么后坐力。结果好象还不错。
突然身边“嘭”的一声巨响,吓了一跳,原来光叔开始给大家打大口径的手枪了,虽然光叔警告过了,还是感觉威力大。打完有点硝烟弥漫的感觉,大弹壳飞出的动力也吓人多了,声音大感觉都不一样。
第一发大口径的手枪打得有点紧张,打完一发后枪已经跳起,真不知道中了靶没有。5发打下来,就不怎么紧张了。我发现自己单手打比双手握枪更自然些。
一个小插曲,发现靶子上有个日光灯的一头斜着掉下来了。光叔说,搞点破坏,把它打下来吧。我于是对日光灯开枪,用的是.40口径的手枪,第一枪没中,第二、三、四枪都中了,灯管掉在地上成了几节。后来被大家打成了碎片。
手枪几次卡壳,后来光叔解释原因说是弹药量装少了,容易卡壳。原来“偷工减料”会造成这种恶果!不过,自己造子弹也有个好处,可以控制弹药量。
光叔的教导非常有效,从姿势、握枪方式、握枪力量大小,到瞄准、扣动扳机,一个个都教过来。收获很大。
在光叔的细心教导下,我们都打得不错,bono就不用说了,sommer很快就打出了“签名靶”:弹着点都在靶心内。扶风打了几次,就被光叔称赞说,下次来我就不敢跟她比了。Carol刚打大口径的时候,手都在抖,不过很快就适应了。wojian就是不一样,打起来似乎一门心思在想着什么,不愧是爱学爱想的好青年!
我的小口径步枪最好成绩(20码的距离,打10发):

不知不觉中,我们6个人把光叔带来的1000发子弹都打光了!来之前还以为1000发子弹很不容易打完。
打完了,大家又跟着光叔参观了这个射击俱乐部。这个靶场是24小时开放,我觉得美国好像除了ATM和酒吧,能24小时开放的活动场所,还真不多。他介绍一个华人朋友George在比赛中获得第二名(297环,30发子弹?)。另外还看到一张靶纸,9发子弹每一发都是在最中心的地方穿过!靶直径只有一吋,靶心和子弹的大小几乎一样。真是神枪手!
时代不同的爱情 10/25/2010 10:20
时代不同的爱情
《山楂树之恋》看过后,非常受感动,可是却觉得没什么可写的,老谋子的电影,好象又回到了原点。
一直到又看了《80后》。
算了一下,《山楂树之恋》应该是50后的爱情,而《80后》当然是80后的爱情故事。30年的差距。
50后恋爱的那个时代,自然是无知和物质缺乏的年代,也是政治压倒一切的年代。不知道是否是敏感的原因,电影里的描写,似乎对当时的环境和政治气氛的描写不够。虽然有些不太寻常的镜头,比如那一大段“天大地大”的舞蹈,今天的人看来,真是极其可笑。但在当时,这些是及其严肃的。结婚和恋爱,那时领导几乎有决定的权力(结婚需要领导开介绍信),这种情况在《芙蓉镇》当中有描写。那时的婚前性行为,几乎是“道德败坏”的同义词。所以静秋留校当教师,连恋爱都不能让单位知道。那个禁欲和性无知的时代,“纯洁的爱情”就是爱本身。所以,那个时代的爱情,是一只笔、一双乳白色的胶鞋、亲手做的金鱼装饰、亲手洗脚、相互望上一眼和生理忍耐。
《80后》里面的爱情,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并不是浪漫的青春偶像剧,反而是家庭的不幸所带来的困惑和挣扎。比起《山楂树之恋》里面的静秋,《80后》里面的主人公,已经成熟太多了,静秋绝不会违背妈妈的嘱咐,而80后已经开始不在乎父母,甚至惩罚父母,因为父母自己就已经处在无奈的家庭不和的困境中。《80后》电影里的时代,是白领阶层,申奥成功的喜悦,和SARS的凶猛。这时的爱情,是共同扔掉母亲的照片、上大学的分离、手机短信联系和冒生命危险的探视。
看《山楂树之恋》,让我想起《爱情故事》。《山楂树之恋》也许可以比作中国的《爱情故事》吧。不过如果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电影看到最后的那种伤感,已经不仅仅是爱情了。就象莎士比亚的《罗密欧和朱丽叶》,最后,你绝不只仅仅想着他们的悲剧爱情。那个悲剧爱情根本就是无解的。《80后》的爱情,可能不见得最好,但是最终有解。
说《山楂树之恋》里“最纯洁的爱情”,其实是个伪命题,那个爱情不纯呢?《80后》里的爱情,也是想分手都分不开的,它也没有直接涉及性欲和物质条件。
推荐看哪一部?都看看吧,你可以对比了解在30年时间里,纯洁的恋爱,变化有多大!
《山楂树之恋》看过后,非常受感动,可是却觉得没什么可写的,老谋子的电影,好象又回到了原点。
一直到又看了《80后》。
算了一下,《山楂树之恋》应该是50后的爱情,而《80后》当然是80后的爱情故事。30年的差距。
50后恋爱的那个时代,自然是无知和物质缺乏的年代,也是政治压倒一切的年代。不知道是否是敏感的原因,电影里的描写,似乎对当时的环境和政治气氛的描写不够。虽然有些不太寻常的镜头,比如那一大段“天大地大”的舞蹈,今天的人看来,真是极其可笑。但在当时,这些是及其严肃的。结婚和恋爱,那时领导几乎有决定的权力(结婚需要领导开介绍信),这种情况在《芙蓉镇》当中有描写。那时的婚前性行为,几乎是“道德败坏”的同义词。所以静秋留校当教师,连恋爱都不能让单位知道。那个禁欲和性无知的时代,“纯洁的爱情”就是爱本身。所以,那个时代的爱情,是一只笔、一双乳白色的胶鞋、亲手做的金鱼装饰、亲手洗脚、相互望上一眼和生理忍耐。
《80后》里面的爱情,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并不是浪漫的青春偶像剧,反而是家庭的不幸所带来的困惑和挣扎。比起《山楂树之恋》里面的静秋,《80后》里面的主人公,已经成熟太多了,静秋绝不会违背妈妈的嘱咐,而80后已经开始不在乎父母,甚至惩罚父母,因为父母自己就已经处在无奈的家庭不和的困境中。《80后》电影里的时代,是白领阶层,申奥成功的喜悦,和SARS的凶猛。这时的爱情,是共同扔掉母亲的照片、上大学的分离、手机短信联系和冒生命危险的探视。
看《山楂树之恋》,让我想起《爱情故事》。《山楂树之恋》也许可以比作中国的《爱情故事》吧。不过如果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电影看到最后的那种伤感,已经不仅仅是爱情了。就象莎士比亚的《罗密欧和朱丽叶》,最后,你绝不只仅仅想着他们的悲剧爱情。那个悲剧爱情根本就是无解的。《80后》的爱情,可能不见得最好,但是最终有解。
说《山楂树之恋》里“最纯洁的爱情”,其实是个伪命题,那个爱情不纯呢?《80后》里的爱情,也是想分手都分不开的,它也没有直接涉及性欲和物质条件。
推荐看哪一部?都看看吧,你可以对比了解在30年时间里,纯洁的恋爱,变化有多大!
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 10/17/2010 10:11
《喋血孤城》,新出的描写1943年湖南常德会战的电影,用现代技术,再现了当时残酷的抗日场面:整个常德废墟一片。守军8000人最后仅剩200-300人,师长余程万最后突围前写下:
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
电影跟现实不完全相同的是,这段话,电影里,是师长留给妻子的遗书。真实的情形是发给战区司令的电报。余程万后来并没有死,率部突围,然后又带领部分援军杀回城内,后来不得已第二次退出,此时外围已经接近完成对日军的包围,日军在觉察后不得不放弃常德撤退。最后常德回到国军手里。电影没有写突围后的情形。
余程万在失守后突围离城之举,差点被蒋判死刑。后来在众多人的请求下只判了两年,最后在司令王耀武的请求下入狱不到两年就出狱了。
常德最后两次失而复得,没有落入日本人之手,是中国战场上继长沙3次会战胜利后的再次胜利,虽然后来湖南的战事在1944年又有反复,其中包括衡阳艰苦的守卫战,但在1943年以前,湖南的战况日军没有得逞。
我对电影的唯一不满,就是名字应该直接叫《常德保卫战》或《常德会战》。
中国抗战题材的电影,至少还有下列题材是足以拍成电影的,期待以后会有人拍:
淞沪会战;
长沙会战;
中日空战;
( 这位吴其轺,就足以拍成电影: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010/news-gb2312-1191238.html)
发现中国的电影比以前进步了很多,质量也高了不少。
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
电影跟现实不完全相同的是,这段话,电影里,是师长留给妻子的遗书。真实的情形是发给战区司令的电报。余程万后来并没有死,率部突围,然后又带领部分援军杀回城内,后来不得已第二次退出,此时外围已经接近完成对日军的包围,日军在觉察后不得不放弃常德撤退。最后常德回到国军手里。电影没有写突围后的情形。
余程万在失守后突围离城之举,差点被蒋判死刑。后来在众多人的请求下只判了两年,最后在司令王耀武的请求下入狱不到两年就出狱了。
常德最后两次失而复得,没有落入日本人之手,是中国战场上继长沙3次会战胜利后的再次胜利,虽然后来湖南的战事在1944年又有反复,其中包括衡阳艰苦的守卫战,但在1943年以前,湖南的战况日军没有得逞。
我对电影的唯一不满,就是名字应该直接叫《常德保卫战》或《常德会战》。
中国抗战题材的电影,至少还有下列题材是足以拍成电影的,期待以后会有人拍:
淞沪会战;
长沙会战;
中日空战;
( 这位吴其轺,就足以拍成电影:http://news.wenxuecity.com/messages/201010/news-gb2312-1191238.html)
发现中国的电影比以前进步了很多,质量也高了不少。
中国人获和平诺奖,我高兴吗? 10/11/2010 00:54
前天早上开车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还不太敢相信,之后才感到欣慰,还有种释然:大陆中国人经过这么些年的奋斗,终于有人得奖了。而且还不是自然科学方面的奖!
听到消息的同时,也知道了反对的,除了zf,国外的部分民主人士也反对。比较一下两者各自反对的理由很有意思,zf说刘是企图颠覆国家的罪犯,判了他11年;而国外的部分民主人士,说他长期跟政府合作,为政府说好话,授奖给他影响了反抗zf的其他民主人士的努力。就反对刘得奖来说,部分反zf的民主人士,跟zf是异曲同工啊。不过两者必有一个是错的。
早在以前讨论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得诺奖的时候,我就提过,中国应该自己设立奖项,这样就不用“受制”于别人的奖了。“发奖权”又不需要谁批准,不是吗?比如设立中国和平奖,美国总统减少卖台湾武器的时候,就可以考虑授这个奖,或台湾领导人不买美国武器的时候,也可以授这个奖。当然大陆领导人消除对准台湾的导弹的时候,也可以授这个奖,不过谁敢去颁这个奖和大陆领导人会不会接受都还是不好说的事。
在中国自己设的奖被全球广泛接受之前,诺奖无疑仍可认为是代表全球科技和文化最被广泛接受的奖。虽然因为人无完人,授给人的诺奖也不可能是完美的奖,所以争议难免。即使是科技类,也不是没有异议的。本来,评选本身就是极不容易一致的。而有争议的文学奖和和平奖,每年几乎都这样,但这没有影响到它的声誉。中国人年年讨论什么时间会获奖也算是一个侧面的证明。在没有替代它的奖出现前,它还会被世人瞩目。
小小的瑞士和挪威的一个奖,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绝不仅仅是有钱就能做到的,因为有钱的人多的是,但诺奖目前只有一个。中国人获奖,也算是跟国际接轨的一部分吧。至于引起的分歧,或许以后会成为常态,见怪就不怪了。zf对异议人士的处理,虽然离理想还差很远,但比起毛的时代,还是进步多了。今天,已经不太可能把刘枪毙,把他妻子流放劳教了。未来的中国,异议人士的存在,也将越来越多成为常态。
分歧的存在,导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获奖人不太可能出现在颁奖仪式上了。如果刘霞能代表丈夫出席颁奖,那就真的要高高兴兴庆祝一番了(这应该不算做梦吧)。
听到消息的同时,也知道了反对的,除了zf,国外的部分民主人士也反对。比较一下两者各自反对的理由很有意思,zf说刘是企图颠覆国家的罪犯,判了他11年;而国外的部分民主人士,说他长期跟政府合作,为政府说好话,授奖给他影响了反抗zf的其他民主人士的努力。就反对刘得奖来说,部分反zf的民主人士,跟zf是异曲同工啊。不过两者必有一个是错的。
早在以前讨论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得诺奖的时候,我就提过,中国应该自己设立奖项,这样就不用“受制”于别人的奖了。“发奖权”又不需要谁批准,不是吗?比如设立中国和平奖,美国总统减少卖台湾武器的时候,就可以考虑授这个奖,或台湾领导人不买美国武器的时候,也可以授这个奖。当然大陆领导人消除对准台湾的导弹的时候,也可以授这个奖,不过谁敢去颁这个奖和大陆领导人会不会接受都还是不好说的事。
在中国自己设的奖被全球广泛接受之前,诺奖无疑仍可认为是代表全球科技和文化最被广泛接受的奖。虽然因为人无完人,授给人的诺奖也不可能是完美的奖,所以争议难免。即使是科技类,也不是没有异议的。本来,评选本身就是极不容易一致的。而有争议的文学奖和和平奖,每年几乎都这样,但这没有影响到它的声誉。中国人年年讨论什么时间会获奖也算是一个侧面的证明。在没有替代它的奖出现前,它还会被世人瞩目。
小小的瑞士和挪威的一个奖,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绝不仅仅是有钱就能做到的,因为有钱的人多的是,但诺奖目前只有一个。中国人获奖,也算是跟国际接轨的一部分吧。至于引起的分歧,或许以后会成为常态,见怪就不怪了。zf对异议人士的处理,虽然离理想还差很远,但比起毛的时代,还是进步多了。今天,已经不太可能把刘枪毙,把他妻子流放劳教了。未来的中国,异议人士的存在,也将越来越多成为常态。
分歧的存在,导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获奖人不太可能出现在颁奖仪式上了。如果刘霞能代表丈夫出席颁奖,那就真的要高高兴兴庆祝一番了(这应该不算做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