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养的孩子 3/30/2006 12:44
前天回家时听收音机,谈到中国自允许外国人收养中国孤儿以来,已经有55000人在美国,是目前收养最多的。最早收养的已经18岁。报道中也提到有人利用收养赚钱(要交一笔不少的费用)的事,还有中国人自己是如何讨论和看待这些事。
我比较关心的是,所有不同种族的收养,都有不同程度自我认同的问题,如果我们遇到这些人,你是为他们同情,还是高兴?认同他们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当然不是指国籍)?她们跟ABC好象还不太一样。

(BTW,希望讨论不要最后说到roger是否要收养孤儿这样的问题上)
读爱情小说 3/28/2006 09:55
有人说读了爱情小说就不会早恋了,不读的才会去实践早恋,在实践中学;这跟一般的想法正好相反。

究竟读了爱情小说会增加早恋的可能,还是减少这种可能?

如果认为既不增加,也不减少的,那读了爱情小说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
生活 3/25/2006 23:00
爬完山,转了三家商店,买到自己想要的辣椒酱,生活真好。
发烧后的胡言乱语 3/21/2006 00:27
发了一天多烧,说了些什么记不清了,今天好些了,趁着脑子还不算清醒,多说几句,就算胡言乱语吧。

网络有人说是虚拟世界,既是虚拟的,就当然不能当真,至少不能太当真;可偏偏又还有人说网上大家互不想见,所以大家都说心里话,没什么顾忌和遮拦,说话其实比平时还真实。这让我这种人只好从左边转到右边,又从右边转到左边,差不多跟摇头没什么两样了。

现在不摇了,不管怎么样,自己可以说真话,信不信就由别人去吧。

等看的说的多了,越来越觉得,网上说话跟现实也差不多。比如那种负面语言,无论是网上网下,都有相同的作用。

所谓负面语言,当然就是那种其实完全达不到实际效果,而是起反效果的话语。了解这种负面语言的人,听到这种话时,知道这是负面语言,可能毫不为动,最多否定一下;不过,不了解的,或许反应就大了。

什么是负面语言呢?如果举例的话,“假xx”,“伪xx”,“装xx”,在很多情形下就是负面语言(但不是所有情形)。这是因为这些词,都有某种否定的效果。除非你非常清楚对方的实际行为与其声称的相反,用这样的词,你应当知道负面效果的可能性很大。有些人说话也许比较高调,这些高调可能让人乏味,但并不表明就是“假”。如果任何没做或没做到的高调都“假”,那就没有人去表示美好的愿望了。

负面语言又比如,本来是在讨论X,另一个人却说,“这总比Y好”。而Y跟X是根本没关系的。这么说本来也没什么,但要命的是,Y又恰恰是有些人十分看重/欣赏的东西,这就构成了负面的了。

我要说明的是,我不是说这些词不能用,而是要了解这种语言的效果,也不要奇怪别人听到这种负面语言可能会有反应。即使不反应,也未必被看重。

网路上有不少网站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做法,除了极少数这种文章有少量效果,多数都不会达到其效果,人们能记得的,还是那些触动心灵的内容,不是“惊人”的语言。
口是心非 3/15/2006 13:28
annie说“女生在喜欢的人面前会口是心非”。想想也有道理。不知道是所有女生在一定时候会这样还是部分女生这样?如故是全部,什么样的情形或时候会这样呢?如果是部分,什么样的女生会这样呢?
混乱的信息和观点 3/14/2006 00:25
听了中科院著名经济学家的讲演(给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上课的教授)。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中国不能实现私有制,因为私有制一定导致多党制,而多党制一定导致中国分裂,因为政治家为了当总统,一定会选择分裂。

而我在中国了解到的一个观点是,中国已经是私有制,因为私人已经可以拥有生产资料(尽管不是全部)。是否私有化其实不是太重要了,因为私有企业的竞争力一定会超过公有制企业的。

换句话说,就象经济学家说这架飞机起飞一定会坠毁,而这架飞机已经起飞。
坏梦成真 3/12/2006 15:06
前天晚上做梦,我去溜冰,结果到冰场一看,冰全化了,剩下还有点水迹的水泥地板,一位工人拿着个拖把在擦地板。

醒来后满不以为意,以为没什么。

今天居然成真了!Reilly Rink closed for this season.

报应?
读诗 3/08/2006 20:09
很少读诗。

有人说过,诗是疯子写的,从这跳到那,没有因果。
对我们这种理科工人来说,没有因果关系,无异于疯子说话。

不过,还是有那么几次,读到感人的诗。诗已经不记得了,但感动过的心,还在跳。

hifi的诗很好。列3首:

你不认识我
(c) 2006 feixu.org 秋声 著

嘿,姑娘,
你不认识我,
我是一个,
你从没见过的陌生人。

你和你的城市,
从没有见过我,
我不是你的男朋友,
我不是你的情人,
我不是你的女朋友,
我不是你的敌人.
嘿,姑娘,
你不认识我,
我是一个,
你从没见过的陌生人。

你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
看不出我的来历,
我不是你的老板,
我不是你的丈夫,
我不是你要榜的,
另外一个大款,
嘿,姑娘,
你不认识我,
我是一个,
你从没见过的陌生人。

你的同学朋友同事,
不知道我的底细,
我不是你的追求者,
我不是你可以依靠的肩膀,
我也不是你打碎的,
另一颗心,
嘿,姑娘,
你不认识我,
我是一个,
你从没见过的陌生人。

嘿,姑娘,
我看得出来,
你在努力思考,
你想知道, 我从哪里来,
嘿,姑娘,
我知道,
你在努力辨认,
你想知道, 我是什么人.
嘿,姑娘,
我知道,
你在费劲琢磨,
你想知道,该对我说什么,
嘿,姑娘,
我知道,
你在心里估价,
你想知道, 该怎么对待我,

嘿,姑娘,
你不用想这么多,
不管你要说什么,
我早就听过,
不管你要做什么,
我早就看过.

姑娘, 你见过的所有,
上下左右朋友敌人,
父母兄弟情人爱人,
老板下属商人罪犯,
不管你想的是什么,
那都不是我.

嘿,姑娘,
只要你不那么费心思,
你就会明白,
你不认识我,
我是一个,
你从没见过的,陌生人。


Not Even a Smile

(c) 2006 feixu.org Author: Voice of The Fall


Baby, don’t put on anything, please don’t
Not even a smile

If your perfect shiny smile is something you put on
It will be my hardest let down
Don’t you hide behind that shiny beautiful expression,
I want nothing getting in the way of our relation.

So don’t put on anything, please don’t
Not even a smile.

I want to see you
I want to see through you
I want to touch you
I want to go underneath your skin
I want to see you real
And I want to feel myself for sure

So don’t put on anything, please don’t
Not even a smile

It’s not that beautifully gathered face expression I want to see
I want to see you when you have nothing put on
I want to see your desire
I want to see your pleasure
I want to see your pain
I want to see your fear
I want to see you like me not knowing to go where

So don’t put on anything, please don’t
Not even a smile

I am so lost
It is so dark out there
Oh, don’t put on anything baby,
Not even a smile
Just let me feel you
Tell me I am not alone and I am real.


午夜
(c) 2006 feixu.org 秋声 著

午夜的时候,
当一切变得沉静,
在一间屋子里,
在一盏灯下,
你打开久远的诗篇,
在曲折的诗句里,
你找寻你的故里,
你找寻能让你入睡的平静。

屋子外面是无尽的荒原,
你在一盏灯下找寻,
就像找寻爱情。
在曲折的诗句里,
你希冀着,
在久远的时光里,
在同样绝望的荒原上,
也曾经有一个屋子,
在屋里的灯下,
有过和你一样的找寻。

可是所有的爱情都已经标价,
可是所有的美丽都已经破碎,
可是所有的理想都已经成为了废墟,
可是所有的光荣都已经无迹可寻。

只剩下你,
在无尽的荒原上,
在这间屋子里,
在这盏灯下,
在这久远的诗篇里,
无助地,
躲避你的绝望和孤独。

诗句曲折,
就像古老城市,
神秘的午夜街道,
你行走着,
想找到你熟悉的去处。
直到你的双眼变得疲惫,
直到你的悲哀变得柔软,
就象坚冰化成泪水,
从你的眼眶涌出。

============
更多:
http://feixu.org
有趣的标语牌 3/06/2006 10:06
24小时才能走过去,我可不敢走了。


禁用下列语:


这个就不用说了。


这个。。。
滑雪的代价 3/06/2006 09:55
先说点让人郁闷的。
周六滑雪得了张超速罚单$150(NH,不需出庭,我在NH还没得过),外加停车罚单$40(Chinatown没看见晚上residence parking only)。都准备申述。欢迎给建议。
天冷滑雪 3/04/2006 23:11
在最冷和大风下滑雪,不是很好玩的事,可是今年就这样的天气,让人没选择。

Waterville是第一次去,天气冷到只要有皮肤在外,就象挨着冰一样。哈出的热气,遇到眼镜,会结冰。不少人坐在缆车上都用手捂着脸。不过,神人还是有的,H.L.居然可以不戴帽子。Nike说他一定是喝了人参汤。

雪道有不少冰,只有几条冰很少,遇到冰时,滑冰时的hockey stop动作这时可以用上。Laughing

雪还不错,滑得还是很过瘾。也许是我没滑很难的道,总体感觉Waterville的雪道难度不算很大。

吃饭时大家总结,今年滑雪只有去年的1/3。虽然我的目标实现了,但去Killington和学snowboard的愿望都没实现,看来要明年了。

以后天冷应该去Loon,Loon有封闭的缆车。
交作业啦 2/27/2006 19:15
第一次写的五线谱,视唱讲义第二首第二行。

有人知道是哪首歌里的吗?

Frog Pond溜冰 2/26/2006 22:24
第一次去,尽管冰天雪地,气温很低,但在Boston Common独特的公园环境下溜冰,又是蓝天白云的晴天,感觉不一样,让人想起过去学校的室外溜冰。

冰场不大,觉得跑不太起来,正赶上期待的顺时针方向,猛练crossover,觉得有不少进步,可以顺利地左右轮流crossover,以前还没这样想过。

因室外的原因吧,冰面很硬,开始还有点不太适应。

出来后不到一分钟,就感觉凉,还是有点出汗,我只穿了件衬衣,外加没有夹层的滑雪外套。幸亏戴了帽子,不然,耳朵会受不了。

以后如果有朋友冬天来Boston,招待Frog Pond溜冰。
打字与弹钢琴 2/20/2006 23:37
原来以为,弹钢琴应该和打字差不多,都是按照符号把键按下去。

上了周日的乐理课,才好像明白了一点,这两者完全不在同一个数量级上。打字是单个的,一次只按一个,按下去和手抬起来的时间都是随便的;而多数好听点的音乐,大概都有和弦,是几个音同时的,而且按下后什么时间起来也是定好的,并且还可每个手指起来的时间都不一样。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如果是,这可比打字难太多了。

什么东西,一旦有时间的严格限制,都难。
爱情故事 2/18/2006 00:49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但名字都改了。

小玲不但有着漂亮的容貌,还有迷人的银铃般的声音,常常是她还没进教室,风铃一样的清脆说话声已经飘进教室,迷醉所有的人,大家都眼盯着门口,看她进来。高中时班里的男生少说也有4,5个为她着迷。不但是本班,外班和高年级班也有好几个男生喜欢她。据说一个没有孩子的老师,还要认她为干女儿。

在小玲的班上,有三位男生(其中一个是我的好朋友),关系极好,象三兄弟一样,就差没结拜了。故事就发生在他们中间。

这三位男生中,小强个头结实不算高,有一张棱角分明的脸,他什么都是积极分子,特别是体育,踢球在学校称得上是明星。另一位小华是班里公认的美男子,特别是他那迷人的笑容,不但女生,连男生也少有不被迷住的。只是他和小强小新在一起的时候,比较安静,话不象其他两人多。第三位小新可以说是英俊小生,也有点“奶油”,他弹一手好吉他,这在学校很少见。

小强和小玲从小就在一起,父母在一个单位,非常熟悉。家里也有意两人在一起,小强一直就喜欢小玲,小玲态度似乎有点暧昧,但他们一直是好朋友是没说的。

高中是全市选拔,他们都是从其它学校进入这所住宿高中,天天在一起。也因此,男女生有些来往,不过多少有些忌讳。女生中只有小玲,跟男生说话看不出有什么忌讳来。性格上她是那种比较典型的南方女孩,比较心直口快,平常说话会有一种亲和力,不过偶尔会嘴不饶人,但一般不会让你生气下不了台,除非你气量太小。在班里成绩不算顶尖,组织活动时会比较活跃。

小华和小新几乎是同时喜欢上了小玲。一开始,三人都是一起和小玲在一起。慢慢都成了好朋友,有什么事基本都在一起,成了一种习惯。后来,三个好朋友彼此对喜欢小玲这事几乎是心照不宣。

大概是小玲让三人经常心绪不宁,而小玲是因为被众多的追求者所困扰,四个人高考成绩都不太好,最后都选择了当地的大学。于是,四个人仍经常在一起,许多节日都是一起过。不过,小玲和小强在一起的机会还是多些。

这种情况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小新开始痛苦意识到,不管现在四个人如何高兴,三人中只有一人将来有机会和小玲在一起,而不管如何,他都不希望影响和小华,小强的好友关系,如果三人为此闹僵,他认为真不值得。他认为小强和小玲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两人几乎是青梅竹马,两家父母也都很了解。他于是开始有意无意离开四人的圈子。小玲出于种种原因,一直都没明确表示会跟谁。

小新不久遇到爱他的小芳,小新因不想再卷入那种三角关系中,于是很快就明确了和小芳的关系。虽然小新仍和其他三人时不时还在一起,但他只把自己看成是好朋友,包括和小玲。

这种情况持续到毕业,谁都没想到,小玲不久就嫁了一个不算很熟悉的人,那人的父亲在当地算有点小小权势,他本人也算一表人材。

不久,小强也交了个女友,很快就结了婚。但老婆脾气不好,两人时常吵架。不过看着也还过得去。小新不久也结了婚,和小芳关系很好,由于工作关系,他常出差,跟同学联系也少了。小华不久南下广州深圳寻求新机会离开了,一度失去音信。

就这样每人都各顾各的忙了一阵。几个好友又开始想念起大家来了,于是小玲,小强,小新三家人又开始常聚聚餐,打打牌。

他们把在广州的小华也联系上了,才发现小华还没结婚,也没女友。于是开始积极给他介绍对象,但一直到介绍到都烦了,却不知道是为什么,没一个成的。他先后在广州深圳工作,别人也给介绍,也都没有成。

又过了一段时间,小玲和老公的关系出了问题,在几次大吵后,两人离了,一个儿子跟小玲生活。

得知小玲离婚,小华回来了。他不久就和小玲结了婚。这时大家才知道,他一直爱着小玲。

我回去见到他们时,小玲的儿子和小华关系好极了,一家人买了房和车,快乐幸福。除了小新,他们又开始经常聚餐打牌。
读《风景》 2/15/2006 22:56
puppeteer推荐的小说《风景》:

http://wis.cs.ucla.edu/~hxwang/newyorker/blog/files/fengjinfangfang.html

=================================
我不知道是否为作者遗憾。

故事写得很好,其中一部分很感人。作者显然看到了这样的生命,那种苦难,差不多是生不如死,所以才有“我”没活几天却是最幸福的,甚至想用自己幸福的 “死”去换亲人的苦。作者描写的这家人,非常贫穷(说起来,他们也只是住房太少,但那时的住房,6-7口人住15平米是常事,许多人家没地方睡觉每天把床搭出来一段睡也不少见,而这家人总还有饭吃,有工作,应该说只是家里人多造成的贫困),但贫穷之家,也能有亲情,而这家人,主要是父亲,因愚昧,怀疑,专横,将暴力崇尚为英勇和能力,让一家人,特别是受到歧视的七哥,最终几乎没有亲情。作者十分明确清楚地描写了这种非正常关系的形成,是父母造成的(母亲认可父亲的暴力,也利用它,因为父亲过后会温柔无比,母亲既是牺牲者,又是同盟)。二哥本来是看到了完全不同的生活和生命,可是这样的了解,不但父亲不认同,后来也被当时的社会所毁灭,让二哥自杀有了个深层原因。而大小香,完全没意识到有什么问题,最后她们就只有争吵了。能逃避这种灾难,后来有个“完整家庭”的,是又聋又哑的四哥。这是个绝妙的讽刺。作者的意图很明确:生理的障碍没什么,如果心灵不(因打骂)受损害。

本来,七哥是有可能走出这漩涡的,但他从北京大学出来,却成了只往上爬的官迷,根本认识不到其他价值的存在。这也确有可能是事实,因为下铺同学的影响,他只看到了家里的贫穷,却看不到父亲造成的这一切。

我愿意相信作者意识到了问题,但她不想或不能给出答案。我不知道是否为她遗憾。
张艺谋的新电影 2/08/2006 20:55
看完了张艺谋的新电影《千里走单骑》,是部很不错的电影。推荐。

张艺谋终于回到自己的风格上了。

以下是新加的。

=============================================
张艺谋导的电影里,只有《代号"美洲豹"》和《图兰多》没看过。

他的电影我分成两类,一类是电影手法比较“夸张”的,大多色彩明确,精细,以《红高粱》为代表(色彩突出),其他包括《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色彩对比强烈),《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色彩昏暗),《英雄》,《十面埋伏》(色彩绚丽)。张艺谋的另一类电影,都是以写实手法拍的,以《秋菊打官司》为代表,其他有《活着》,《有话好好说》,《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幸福时光》。这一类片子都是主题有明确的现实意义,多数这类片子的风格都有人物或环境的强烈对比,比如城市和农村的对比。

色彩绚丽的影片老谋子可能拍到头了,所以最近的《千里走单骑》又回到了写实和对比。不过,这回的对比是跨国的,是中外的对比。

《千里走单骑》描写了两对父子,一对是日本的高田(高仓健饰)和他的儿子健一,两人因几十年前的伤害断绝了来往。儿子甚至病了,父亲来看也拒绝。父亲并不善与人交往,对儿子的爱无法表达。而受到过伤害的儿子,一辈子孤独,就象是戴着面具生活,宁愿自己一个人在偏远的中国乡村,体会欣赏那种戴面具表演的乡村戏剧(傩戏),同时也让自己被语言障碍这样的面罩包裹。另一对父子是中国云南的农村,儿子是私生子,法律上并不承认父子关系,父亲李加民还因别人的歧视,动手打人被判刑,父子俩从来就没见面。而父亲在监狱里想儿子想到心酸流泪唱不出戏。高田意识到李加民父子的感情,打算接李加民的儿子阳阳到监狱见父亲,但儿子阳阳却根本不想见。

高田最终没见到自己的儿子,却代替李加民象父亲一样紧紧地拥抱了阳阳。他让李加民父子间的感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同时在自己内心里也完全修复了和儿子健一的关系。

影片有多处对比,中外的办事习惯,待客方式,法律和人情,监狱的半军事化训练和情感的自由表达,健一的社会面具和傩戏中的实际面具,高田父子的关系和李加民父子关系,还有与儿子关系不好的外国来的“父亲”,最后懂得了要尊重小孩,而“大人”是理所当然的不考虑孩子的愿望,等等。

感觉张艺谋的这部电影也许太“实”,或许还可以拍得更戏剧化些。

这是部几乎纯男性的片子,想看漂亮MM和SG的大概会有失望。

附:张艺谋的电影
  1987:《红高粱》
  1988:《代号"美洲豹"》(与杨凤良合作)
  1990:《菊豆》
  1991:《大红灯笼高高挂》
  1992:《秋菊打官司》
  1994:《活着》
  1995:《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1996:《有话好好说》
  1997:《图兰多》(歌剧、意大利)
  1998:《图兰多》(歌剧、中国紫禁城太庙)
  1998:《一个都不能少》
  1999:《我的父亲母亲》
  2000:《幸福时光》
  2002:《英雄》
  2003:《十面埋伏》
  2005:《千里走单骑》
《漫长婚约》 1/16/2006 23:15
看了法国片《漫长婚约》,非常不错。

看法国片的好处是不要试图猜情节,坏处是可能看不懂。这部片子真是太棒了,很值得推荐。

其它几部:
In America:很不错。爱尔兰移民在美国的经历。

诱惑:法国片,青少年冷血犯罪。值得父母看。

昨天:中国演员戒毒的片子,比较真实,象记录片,可以一看。片名就应该叫“戒毒”。

Finding Neverland:远不如期望的好,电影没拍好。不知怎么能获奖。
《断背山》 1/11/2006 22:59
《断背山》

MSN blog makes me sick! I've changed to blogspot:

http://brightscreen.blogspot.com/2006/01/blog-post_11.html

写下这个标题,就不知道如何写了。自己不是同性恋,总觉得会写不到点子上,有隔靴搔痒的感觉。不过,导演李安也不是同性恋,但想法或许还是可以一样的。

先说电影。情节不复杂。两个二十不到的年轻小伙,Jack和Ennis,在荒野的断背山上一次偶然的同性性行为,让两人从此乐此不疲,深深相恋。即使后来两人都结婚,生子,仍然期待着能在一起。而那年代,同性恋不被容忍。Jack意外死后,Ennis仍深深思念着他的同性恋人。

我是自己一个人去看的,周围并没有异样的目光,人也不多。到结束,我看见不少人在思索,但没有人流泪。我没看过什么同性恋的电影,电影在出现同性性行为时多少还都有点不适,虽然还不至于恶心,但决没有喜欢,也没有觉得被感动或激动。但到电影结束,我也为两人的“爱情”所感动,他们的情感,到电影最后已经和异性恋的情感没有差别。不过,我仍然存在着理解他们“爱情”的某种困难。这种复杂的感觉我相信不只我一个人有。但不管怎么样,李安的这部电影无疑是成功的。他将 Ennis因一次偶然的同性性行为到深深恋着Jack的这个过程,描写得让所有观众都着迷。

我知道和接触到同性恋者是很早以前了(在中国),但对他们的了解都只是支离破碎的一点点而已。如今李安的电影会让我了解更多吗?

以前我听说过同性恋到底是后天形成,还是有生物根据(比如DNA)的争议,记得普遍的看法是可能两者都有。我一直比较相信可能会有某种生物根据。不过,这部电影让我觉得同性恋是后天形成的。换句话说,这部电影所描述的情形,让我认为,人在某种条件下会“学”成同性恋。

李安的电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准确地说,电影里的Jack和Ennis是双性恋,他们并没有完全排斥异性恋。影片中两人有了性爱恋情后,两人都没有从此对异性产生排斥,都结了婚。如果同性恋有生物的根据,两人在有了关系后就应该对异性恋有排斥,结婚会有困难,但两人都没有。Ennis最后离婚,是他妻子离他而去。造成他妻子离去的原因,当然是 Ennis对Jack的同性恋情,使得Ennis对妻子关心越来越少,但这一点同婚外情是一样的。是Ennis的婚外(同性)恋造成了问题,即使是同性恋被接受的今天,我相信这种情形仍然会破坏已存在的婚姻。而Ennis本人,并没有排斥女人(异性)的本能。他妻子离开时他并不情愿。不过,我认为妻子的离去显然也伤害到他,才使他后来对女性失去兴趣。现实婚姻的破灭更加强他对Jack的情感认可,就象婚外情一样。性向在这里关系不大,是婚外情在起作用。而跟Jack的爱又排除了他对其她女性的兴趣。于是,他也就成了同性恋。

在这个世界上,人的学习能力是最强的。幼小的婴儿在狼群里可以 “学”成狼人。人可以学会了许多非动物本能的,非自然的东西,并可能认可这些东西。比如抽烟,就是非自然的。人本来不抽烟,不过一旦学了,就可能成为抽烟爱好者,并可能戒不了。同样,人有了好的性体验,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都可能“爱” 上那个特别的对方。电影中的Ennis就是这样。如果没有Jack的主动,他不会“学”到同性恋行为,也不会恋上Jack。为什么Ennis当时没有反对?他当时年龄不到20,性体验(学习)刚刚开始,是最容易犯一恋之差的时候。而他们的性体验带给了他们快乐,他们从此也就接受了(学会了)。

如果假设在某社会中,同性和异性行为的机会是均等的(不以生育为目的,没有任何心理和社会规范的约束,并且性行为带来的快感也一样,同性关系的保持和异性关系的保持一样容易),我相信同性恋和异性恋会是一样多的。你可能会问(我也曾问这问题),同性那种非自然的性行为,怎么能比得了异性自然的呢?我现在对这个问题的的回答是,抽烟这样的行为,怎么能比得了自然的空气呼吸呢?人可以学会许多象抽烟这样的“不良行为”,当然也可能学会同性恋行为。

为什么多数人都不是同性恋呢?这是因为那些假设不成立。在这些假设中,人的性行为很大程度上已经不以生育为目的;心理和社会规范的约束是可能改变的;同性关系的保持和异性关系的保持各有各的容易和难的地方;而快感的体验,也是个体差异的(个人之间的感觉,可以差异很大)。所以,如果没有特意的反对,同性恋会同异性恋达到同样人数甚至超过异性恋是可能的。就象在一个不断劝烟学抽烟的 环境里,抽烟的可能会逐渐多于不抽的。

也许有人会问,就算是同性恋多了,又有什么不好呢?他们又不象抽烟那样危害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我完全同意这想法,但问题是同性恋多了一定会使同性婚姻合法化。而同性婚姻合法化后也就没有什么理由反对多人的婚姻合法(比如一个双性恋者和一男一女),甚至和宠物的“婚姻”合法化也是可能的。婚姻的界线在哪里呢?婚姻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也许,我们真处在某种历史关头:支持同性婚姻还是反对,或者说,要婚姻还是不要婚姻。

我想我对待同性恋会跟我对抽烟者一样:有人同性恋(抽烟)我不反对,但反对教别人,特别是青少年,学习同性恋(抽烟)和同性婚姻(抽烟)合法化。


=====================
附:
看了《Saving Face》。这不是部专门写同行恋的,而是有同性恋的家庭喜剧。但演员表演很到位。陈冲的表演比我想象的还好。值得推荐。
我忘不了她们 1/10/2006 16:22
不到一个月,两个我认识的人死于乳腺癌。一个是非遗传的,一个是遗传的。

我忘不了她们。

这是最近离去的一个在Boston Globe的报道:

http://www.boston.com/news/globe/obituaries/articles/2006/01/10/linda_pedraza_used_her_fight_against_cancer_to_reach_out
  1, 2, 3 ... 10, 11, 12, 13  
[Time : 0.033s | 30 Queries | Memory Usage: 776.73 KB, used cached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