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河早春雨景
春来河中兴江涛,
鸳鸯岸上乐逍遥。
长柳欲系犹似送,
轻舟径直赶海潮。
林曦
4、4、2009
注:写于跑步途中。
查尔斯河早春雨景 4/06/2009 09:25
爱上之爱――三位诗人的爱恋(ZT) 3/24/2009 08:19
爱上之爱――三位诗人的爱恋
黄晓辉
1925年,正值诗人里尔克50岁的生日。里尔克昔日的好友、为托尔斯泰作品配图的画家列昂尼德?帕斯捷尔纳克向他发来了贺信。画家在信中介绍了自己的大儿子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并说他这位已经成为知名诗人的儿子是里尔克“最热烈的崇拜者”,就这样,两位诗人相识,并互通了书信。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在信中激动地表达了对里尔克的崇拜。他说:“我爱您,犹如诗可能而且应当被爱,犹如活的文化颂扬其顶峰,欣喜其顶峰并依赖其顶峰而存活。”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还在信中介绍了此前已与自己通信多年,也同样崇拜里尔克的女诗人茨维塔耶娃。从此,茨维塔耶娃与里克尔、帕斯捷尔纳克的书信频繁来往。而隐藏在书信之中的爱的心曲也越奏越响。
里尔克是三位诗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他们相互联系时,里尔克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年。他晚年疾病缠身,离群索居,用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平生最重要的作品 ――《杜伊诺哀歌》和组诗《献给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这年是1926年,里尔克似乎已经“写完了”他的诗。一生浪迹天涯的诗人,终于隐居在瑞士一个幽静的古堡中。严重的白血病,使他感到死亡的迫近,他甚至哀怨自己是折断的树枝。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茨维塔耶娃的信犹如里尔克晚年生活的一束阳光,给诗人带去了激情。里尔克一生爱过许多女人,也更为许多女人所爱,但对于茨维塔耶娃在信中大胆直露的表白却始料未及。面对突如其来的爱,他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但他最终还是安静地、有节制地接受了女诗人的热情的爱。里尔克用书信应和了女诗人的爱:“我接受了你,玛丽娜,以全部的心灵,以那因你的出现而震憾的全部意识。”里尔克还给女诗人寄去了诗集和相片,更为她写了一首长长的《哀歌》。这首后来被女诗人称为“玛丽娜哀歌”的佳作,是里尔克写给茨维塔耶娃的情书。
与里尔克不同的是,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与茨维塔耶娃几乎同龄,他俩同是莫斯科人,同样出身书香门第,同样曾留学德国,甚至于连他们的母亲也都曾是鲁宾斯坦的学生。他俩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同时登上诗坛。但一开始他们交往并不深,直到茨维塔耶娃流亡国外之后,帕斯捷尔纳克才通过书信向茨维塔耶娃表达了爱情:“这是初恋,比世上的一切都更质朴。我如此爱你,似乎在生活中只想着爱,想了很久很久,久得不可思议。”“如今我再也无法不爱你了,你是我唯一合法的天空,非常非常合法的妻子。”帕斯后尔纳克几乎每天都会给女诗人写信,诉说爱意。在他看来,他对茨维塔耶娃的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茨维塔耶娃是这段三角恋的主角。她接受了帕斯捷尔纳克的爱,同时也爱上了里尔克;她同时为两个男人所爱,也同时爱着两个男人。她与帕斯捷尔纳克的交往持续了很久,而与从未谋面的里尔克的爱则是一个短暂的爆发。她对里尔克的诗顶礼膜拜:“在您之后,诗人还有什么可做的呢?可以超越一个大师(比如歌德),但要超越您,则意味着(也许意味着)去超越诗。”她同时也爱着自己的丈夫。这种爱绝对不是一种轻浮,这是女诗人丰富内心世界的爱的释放。茨维塔耶娃本人就是一片激情的海洋,她需要多样的“被爱”,也需要多样的“去爱”。贵族出身的她,在家庭中是一位“贤妻良母”,在他乡含辛茹苦地抚养着儿女。她爱帕斯捷尔纳克,用她的爱抚慰着一个“半大孩童”。她也爱里尔克,爱得热烈任性,甚至像个在父亲面前撒娇的女儿。这是一种爱的分裂,但更是一种爱的结合,不同的爱在女诗人的心中融合为一体。
孤独使三位诗人走到了一起。乱世中,分别面对现实的三位诗人,蓦然转身对视,惊喜、激动之后,吐露心曲,交流出一份慰藉。当他们单独存在时,各自像星星一样熠熠闪光;当他们碰到一起时,便会爆发出强烈的电光。那是感情的电光,是爱的电光。他们相互依偎、惺惺相惜,在孤独中彼此敞开心扉,用诗人敏感的心去感受对方的温暖,理解人世间仅存的依恋。暮年的里尔克,回想当年,世纪末的情绪、一战的凄惨、社会的动荡、新旧观念的撞击、文艺思想的格斗、爱情婚姻的挫折,俱往矣。如今里尔克已经走近了他生命旅途的终点,他感到“体内的生命奇异地沉重了起来”。他一再回避现实,晚年离群索居,终不能排遣心中的抑郁。孤独中他接受了与他心灵相通的女诗人和对他无限崇拜的帕斯捷尔纳克的爱。在帕斯捷尔纳克作品遭受冷遇,其“知识分子与革命”的主题不被理解、家人全都出国、自己留守莫斯科的时候,孑然一身的他更显得孤独,大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寂寥和落寞。他茫然不知所措,甚至绝望地感到一切已经写尽。然而,里尔克与茨维塔耶娃的支持与欣赏,成为他作为一个诗人继续存在的理由。帕斯捷尔纳克哭了,在他的泪水中有走出孤独的欣喜。十月革命后,苦闷的茨维塔耶娃流亡国外,她眷恋祖国,却有家回不得。在异乡,捷克政府终止了给她的“救济金”,法国的俄国侨民又因她大胆的任性而对她展开了“围攻”。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的她时时感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她因孤独而写诗,并把这种在孤独中积蓄的感情以不同方式分给了里尔克和帕斯捷尔纳克。在这三角恋爱中,茨维塔耶娃表现出了她一贯的坦荡,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当时的孤苦,她似有太多的话、太多的情要与她所信赖的人分享。
这不是一场争风吃醋的情声角逐,也不是一种消遣解闷的两性游戏,这是一种在相互敬慕的基础上升华出的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或者说,是一阵骤然在爱情上找到喷发口的澎湃诗情。三人对爱情表现出超脱是诗人才有的超脱。里尔克听说帕斯捷尔纳克因他与茨维塔耶娃的关系而沉默了,他曾致信女诗人,因自己成了某种“障碍”而不安,并认为茨维塔耶娃对帕斯捷尔纳克“过于残酷”。诗人的爱是广博的爱,绝不会让妒火燃烧。
这段三角恋情的另一男主角帕斯捷尔纳克则从一开始就体现出爱的超脱。出于对女诗人的爱,他毫无顾忌地把茨维塔耶娃介绍给了里尔克,他想与自己所爱的人分享每一份感受。当他得知茨维塔耶娃疯狂地爱上了诗人里尔克时,虽然震惊,但随即表现出诗人的镇定。他自称“如今我爱一切(爱你,爱他,也爱自己的爱情),无限地爱着”,他甚至说“我只怕你爱他爱得不够”。虽然这勉强的宽容中带有一种淡淡的绝望,但这其中绝没有怨恨,他只是欲以沉默悄悄退出这场爱情。诗人受伤的心灵暗自疗伤,他克制自己的爱,埋头苦作。与此同时,他胸前一直珍藏着里尔克给他写的第一封也是唯一的信,可见他对里尔克的爱何等真挚亲切。里尔克去世后,他又献诗以示悼念。对这位众人眼中的“情敌”,帕斯捷尔纳克从来就只有尊重与崇拜。
茨维塔耶娃以其热情洋溢打动了生性孤僻的里尔克,又以活泼坦荡的魅力回应了帕斯捷尔纳克谨慎、细腻的爱。她在两个男人面前安然自若,纯净、单纯、真挚的爱是她爱的瑰宝。茨维塔耶娃有着自己的爱情观,她认为真正的爱只可能是不可企及的神圣,因此她只爱遥远的、非实在的爱。她曾对里尔克说:“我不在自己的唇上,吻了我的人将失去我”;“爱情只活在语言中。”她追求的爱是一种“无手之抚,无唇之吻”。
诗人们的爱是爱上之爱。里尔克、帕斯捷尔纳克与茨维塔耶娃,用他们诗化的书信传达了他们超尘脱俗的爱。他们的爱是真正的爱,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寄托。他们的爱情是千百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他们的爱是心灵的交汇,无论多远的距离都阻挡不了。在这场多角恋爱中,我们不可能用简单的伦理道德来评价,那样毕竟太肤浅。诗人们纯洁的爱情如果加上了伦理道德的枷锁,就犹如折断天使的翅膀,再美也会让人觉得残忍、难受,何况那样根本不美。
《读者》2008年第22期
转自: http://q.sohu.com/forum/14/topic/5016329
黄晓辉
1925年,正值诗人里尔克50岁的生日。里尔克昔日的好友、为托尔斯泰作品配图的画家列昂尼德?帕斯捷尔纳克向他发来了贺信。画家在信中介绍了自己的大儿子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并说他这位已经成为知名诗人的儿子是里尔克“最热烈的崇拜者”,就这样,两位诗人相识,并互通了书信。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在信中激动地表达了对里尔克的崇拜。他说:“我爱您,犹如诗可能而且应当被爱,犹如活的文化颂扬其顶峰,欣喜其顶峰并依赖其顶峰而存活。”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还在信中介绍了此前已与自己通信多年,也同样崇拜里尔克的女诗人茨维塔耶娃。从此,茨维塔耶娃与里克尔、帕斯捷尔纳克的书信频繁来往。而隐藏在书信之中的爱的心曲也越奏越响。

里尔克是三位诗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他们相互联系时,里尔克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年。他晚年疾病缠身,离群索居,用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平生最重要的作品 ――《杜伊诺哀歌》和组诗《献给俄耳甫斯的十四行诗》。这年是1926年,里尔克似乎已经“写完了”他的诗。一生浪迹天涯的诗人,终于隐居在瑞士一个幽静的古堡中。严重的白血病,使他感到死亡的迫近,他甚至哀怨自己是折断的树枝。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茨维塔耶娃的信犹如里尔克晚年生活的一束阳光,给诗人带去了激情。里尔克一生爱过许多女人,也更为许多女人所爱,但对于茨维塔耶娃在信中大胆直露的表白却始料未及。面对突如其来的爱,他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但他最终还是安静地、有节制地接受了女诗人的热情的爱。里尔克用书信应和了女诗人的爱:“我接受了你,玛丽娜,以全部的心灵,以那因你的出现而震憾的全部意识。”里尔克还给女诗人寄去了诗集和相片,更为她写了一首长长的《哀歌》。这首后来被女诗人称为“玛丽娜哀歌”的佳作,是里尔克写给茨维塔耶娃的情书。
与里尔克不同的是,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与茨维塔耶娃几乎同龄,他俩同是莫斯科人,同样出身书香门第,同样曾留学德国,甚至于连他们的母亲也都曾是鲁宾斯坦的学生。他俩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同时登上诗坛。但一开始他们交往并不深,直到茨维塔耶娃流亡国外之后,帕斯捷尔纳克才通过书信向茨维塔耶娃表达了爱情:“这是初恋,比世上的一切都更质朴。我如此爱你,似乎在生活中只想着爱,想了很久很久,久得不可思议。”“如今我再也无法不爱你了,你是我唯一合法的天空,非常非常合法的妻子。”帕斯后尔纳克几乎每天都会给女诗人写信,诉说爱意。在他看来,他对茨维塔耶娃的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茨维塔耶娃是这段三角恋的主角。她接受了帕斯捷尔纳克的爱,同时也爱上了里尔克;她同时为两个男人所爱,也同时爱着两个男人。她与帕斯捷尔纳克的交往持续了很久,而与从未谋面的里尔克的爱则是一个短暂的爆发。她对里尔克的诗顶礼膜拜:“在您之后,诗人还有什么可做的呢?可以超越一个大师(比如歌德),但要超越您,则意味着(也许意味着)去超越诗。”她同时也爱着自己的丈夫。这种爱绝对不是一种轻浮,这是女诗人丰富内心世界的爱的释放。茨维塔耶娃本人就是一片激情的海洋,她需要多样的“被爱”,也需要多样的“去爱”。贵族出身的她,在家庭中是一位“贤妻良母”,在他乡含辛茹苦地抚养着儿女。她爱帕斯捷尔纳克,用她的爱抚慰着一个“半大孩童”。她也爱里尔克,爱得热烈任性,甚至像个在父亲面前撒娇的女儿。这是一种爱的分裂,但更是一种爱的结合,不同的爱在女诗人的心中融合为一体。
孤独使三位诗人走到了一起。乱世中,分别面对现实的三位诗人,蓦然转身对视,惊喜、激动之后,吐露心曲,交流出一份慰藉。当他们单独存在时,各自像星星一样熠熠闪光;当他们碰到一起时,便会爆发出强烈的电光。那是感情的电光,是爱的电光。他们相互依偎、惺惺相惜,在孤独中彼此敞开心扉,用诗人敏感的心去感受对方的温暖,理解人世间仅存的依恋。暮年的里尔克,回想当年,世纪末的情绪、一战的凄惨、社会的动荡、新旧观念的撞击、文艺思想的格斗、爱情婚姻的挫折,俱往矣。如今里尔克已经走近了他生命旅途的终点,他感到“体内的生命奇异地沉重了起来”。他一再回避现实,晚年离群索居,终不能排遣心中的抑郁。孤独中他接受了与他心灵相通的女诗人和对他无限崇拜的帕斯捷尔纳克的爱。在帕斯捷尔纳克作品遭受冷遇,其“知识分子与革命”的主题不被理解、家人全都出国、自己留守莫斯科的时候,孑然一身的他更显得孤独,大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寂寥和落寞。他茫然不知所措,甚至绝望地感到一切已经写尽。然而,里尔克与茨维塔耶娃的支持与欣赏,成为他作为一个诗人继续存在的理由。帕斯捷尔纳克哭了,在他的泪水中有走出孤独的欣喜。十月革命后,苦闷的茨维塔耶娃流亡国外,她眷恋祖国,却有家回不得。在异乡,捷克政府终止了给她的“救济金”,法国的俄国侨民又因她大胆的任性而对她展开了“围攻”。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的她时时感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她因孤独而写诗,并把这种在孤独中积蓄的感情以不同方式分给了里尔克和帕斯捷尔纳克。在这三角恋爱中,茨维塔耶娃表现出了她一贯的坦荡,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当时的孤苦,她似有太多的话、太多的情要与她所信赖的人分享。

这不是一场争风吃醋的情声角逐,也不是一种消遣解闷的两性游戏,这是一种在相互敬慕的基础上升华出的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或者说,是一阵骤然在爱情上找到喷发口的澎湃诗情。三人对爱情表现出超脱是诗人才有的超脱。里尔克听说帕斯捷尔纳克因他与茨维塔耶娃的关系而沉默了,他曾致信女诗人,因自己成了某种“障碍”而不安,并认为茨维塔耶娃对帕斯捷尔纳克“过于残酷”。诗人的爱是广博的爱,绝不会让妒火燃烧。
这段三角恋情的另一男主角帕斯捷尔纳克则从一开始就体现出爱的超脱。出于对女诗人的爱,他毫无顾忌地把茨维塔耶娃介绍给了里尔克,他想与自己所爱的人分享每一份感受。当他得知茨维塔耶娃疯狂地爱上了诗人里尔克时,虽然震惊,但随即表现出诗人的镇定。他自称“如今我爱一切(爱你,爱他,也爱自己的爱情),无限地爱着”,他甚至说“我只怕你爱他爱得不够”。虽然这勉强的宽容中带有一种淡淡的绝望,但这其中绝没有怨恨,他只是欲以沉默悄悄退出这场爱情。诗人受伤的心灵暗自疗伤,他克制自己的爱,埋头苦作。与此同时,他胸前一直珍藏着里尔克给他写的第一封也是唯一的信,可见他对里尔克的爱何等真挚亲切。里尔克去世后,他又献诗以示悼念。对这位众人眼中的“情敌”,帕斯捷尔纳克从来就只有尊重与崇拜。

茨维塔耶娃以其热情洋溢打动了生性孤僻的里尔克,又以活泼坦荡的魅力回应了帕斯捷尔纳克谨慎、细腻的爱。她在两个男人面前安然自若,纯净、单纯、真挚的爱是她爱的瑰宝。茨维塔耶娃有着自己的爱情观,她认为真正的爱只可能是不可企及的神圣,因此她只爱遥远的、非实在的爱。她曾对里尔克说:“我不在自己的唇上,吻了我的人将失去我”;“爱情只活在语言中。”她追求的爱是一种“无手之抚,无唇之吻”。
诗人们的爱是爱上之爱。里尔克、帕斯捷尔纳克与茨维塔耶娃,用他们诗化的书信传达了他们超尘脱俗的爱。他们的爱是真正的爱,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寄托。他们的爱情是千百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他们的爱是心灵的交汇,无论多远的距离都阻挡不了。在这场多角恋爱中,我们不可能用简单的伦理道德来评价,那样毕竟太肤浅。诗人们纯洁的爱情如果加上了伦理道德的枷锁,就犹如折断天使的翅膀,再美也会让人觉得残忍、难受,何况那样根本不美。
《读者》2008年第22期
转自: http://q.sohu.com/forum/14/topic/5016329
雪和花之间 3/23/2009 09:01
雪和花之间
雪转身而去
甚至没有留下一点背影
所有的目光重新注视
那个秋天缠绵后的混乱
等春天来收拾
无数的树木
展开蛛网般的点阵
搜索风从四面八方带来的信息
哪怕只是一丝微不足道的暖意
也足够放大成一片
铺天盖地的涟漪
然后 五彩的花
便从这绿色的涟漪中
一朵一朵地涌现
3、23、2009
雪转身而去
甚至没有留下一点背影
所有的目光重新注视
那个秋天缠绵后的混乱
等春天来收拾
无数的树木
展开蛛网般的点阵
搜索风从四面八方带来的信息
哪怕只是一丝微不足道的暖意
也足够放大成一片
铺天盖地的涟漪
然后 五彩的花
便从这绿色的涟漪中
一朵一朵地涌现
3、23、2009
玫瑰情人 2/13/2009 17:40
玫瑰情人
春风二月挂新红,
玫瑰如潮乱纷纷。
无情莫恨花刺手,
有心还让香传人。
林曦
2、14、2009
相关原创flash作品地址
http://www.swfcabin.com/open/1234557739
春风二月挂新红,
玫瑰如潮乱纷纷。
无情莫恨花刺手,
有心还让香传人。
林曦
2、14、2009
相关原创flash作品地址
http://www.swfcabin.com/open/1234557739
元宵节猜字谜 2/09/2009 14:16
朱门轻启小童飞,
四季谜语笼上排。
一元复始新天地,
但等雅士开口猜。
每句打一字,组成一句祝福的话。
恭祝大家,
元宵快乐!
四季谜语笼上排。
一元复始新天地,
但等雅士开口猜。
每句打一字,组成一句祝福的话。
恭祝大家,
元宵快乐!
元宵节闻朋友祝福有感 2/09/2009 14:09
元宵节收朋友祝福有感
十五明月分外圆,
不似人间心儿甜。
喜泡祝福随缘送,
爱串千家乐一年。
林曦
2/9/2009
十五明月分外圆,
不似人间心儿甜。
喜泡祝福随缘送,
爱串千家乐一年。
林曦
2/9/2009
早春遐想 2/06/2009 10:06
早春遐想
春日当空暖气生,
新蕾喜出旧枝横。
若非万木经风雪,
那得百花与蝶争。
2009, 2, 6
春日当空暖气生,
新蕾喜出旧枝横。
若非万木经风雪,
那得百花与蝶争。
2009, 2, 6
网拜--给我所有认识或不认识的网上朋友 1/26/2009 10:05
网上比邻无处寻,
且按轻键作叩声。
屏中妙语任君选,
除却马甲一片真。
林曦
二00九牛年大年初一
且按轻键作叩声。
屏中妙语任君选,
除却马甲一片真。
林曦
二00九牛年大年初一
为生活网写春联(并征下联) 1/23/2009 08:36
生活网上, 大虾小虾皆是侠
黑白之梦-为奥巴马就任美国第四十四届总统而作 1/21/2009 17:30
黑白之梦
-为奥巴马就任美国第四十四届总统而作
黑夜收起所有冬天的色彩
放进白雪的怀抱里
然后在阳光下
慢慢打开
红不停地喧闹
仍然给橙色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等金黄的脚步声过去
绿 爆发了
绽满所有的青枝
面对蓝色的天空
歌唱
远处
飘起一片紫色的云霞
1、21、29
-为奥巴马就任美国第四十四届总统而作
黑夜收起所有冬天的色彩
放进白雪的怀抱里
然后在阳光下
慢慢打开
红不停地喧闹
仍然给橙色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等金黄的脚步声过去
绿 爆发了
绽满所有的青枝
面对蓝色的天空
歌唱
远处
飘起一片紫色的云霞
1、21、29
《沁园春》 雪 步韵毛泽东 12/26/2008 10:39
《沁园春》 雪 步韵毛泽东
日临东海,晓光如水,碧波如雪。
观千江屏立,青云幻影;万峰叠起,巨浪盈滔。
琼林蝶舞,银枝珠露,连天玉色比心高。
梅开处, 看蒸气沐香,无限妖娆。
千秋风景多娇,
问人间万代谁折腰?
惜群雄逐鹿; 意在王侯; 中山建国,十年风骚。
一介书生, 激扬文字,放飞工农百万雕。
唤神洲, 呼人民万岁,和谐朝朝。
12、26、2008
注:平仄未调整。
日临东海,晓光如水,碧波如雪。
观千江屏立,青云幻影;万峰叠起,巨浪盈滔。
琼林蝶舞,银枝珠露,连天玉色比心高。
梅开处, 看蒸气沐香,无限妖娆。
千秋风景多娇,
问人间万代谁折腰?
惜群雄逐鹿; 意在王侯; 中山建国,十年风骚。
一介书生, 激扬文字,放飞工农百万雕。
唤神洲, 呼人民万岁,和谐朝朝。
12、26、2008
注:平仄未调整。
华尔街上的化装舞会 12/22/2008 12:56
华尔街上的化装舞会
猩红的灯光
摇曳
指点着温文尔雅的面具
任由疯狂的脚步
践踏
地板上一圈圈蛇行的影子
双手在呼吸碰撞前
交叠
饥渴的眼神
滑过迷人的细腰
又从厚实的肩膀上移开
追逐
那随歌而舞的腰包
而后停住
只等灯光骤暗
金属声响起
一片斯文
扫地
林曦(波士顿)
12/12/2008
猩红的灯光
摇曳
指点着温文尔雅的面具
任由疯狂的脚步
践踏
地板上一圈圈蛇行的影子
双手在呼吸碰撞前
交叠
饥渴的眼神
滑过迷人的细腰
又从厚实的肩膀上移开
追逐
那随歌而舞的腰包
而后停住
只等灯光骤暗
金属声响起
一片斯文
扫地
林曦(波士顿)
12/12/2008
义梅 12/12/2008 13:12
寒气连天日凋零,
一花独绽似火升。
漫拢非雪煮清酒,
相唤松竹舞醉风。
12/12/2008
一花独绽似火升。
漫拢非雪煮清酒,
相唤松竹舞醉风。
12/12/2008
贞梅 12/12/2008 13:12
春时花香挤破门,
秋来无处寻芳影。
惟有红梅倚窗守,
笑迎风雪夜归人。
12/12/2008
秋来无处寻芳影。
惟有红梅倚窗守,
笑迎风雪夜归人。
12/12/2008
闲梅 12/12/2008 13:11
人间腊月芳菲鲜,
好叫梅开兴无边。
日问苍松不老术,
夜学翠竹驻新颜。
12/12/2008
好叫梅开兴无边。
日问苍松不老术,
夜学翠竹驻新颜。
12/12/2008
仙梅 12/12/2008 13:10
梅花何故偏爱冬?
原是仙女巧化身。
冰枝玉叶天生就,
春归不落一点尘。
12/12/2008
原是仙女巧化身。
冰枝玉叶天生就,
春归不落一点尘。
12/12/2008
俏梅 12/12/2008 09:49
俏梅
梅花何曾羡桃红,
千山翠竹万岭松。
满天飞雪似碟舞,
一地玉屏照佳人。
12/12/2008
梅花何曾羡桃红,
千山翠竹万岭松。
满天飞雪似碟舞,
一地玉屏照佳人。
12/12/2008
小子集(二十二):启明星,北斗星和织女星 12/11/2008 09:37
64. 启明星
黑暗的天空
没有淹没你的激情
你彻夜守望的黎明
却悄悄地蒙上了
你亮丽的双眼
65. 北斗星
千百年来
你固步自封
却成就了无数夜行者
长途跋涉的梦
66. 织女星
补了
无数破碎的心
织了
无数美丽的彩虹
而你却从不悔孤悬天外
孑然一身
12/11/2008

黑暗的天空
没有淹没你的激情
你彻夜守望的黎明
却悄悄地蒙上了
你亮丽的双眼
65. 北斗星
千百年来
你固步自封
却成就了无数夜行者
长途跋涉的梦
66. 织女星
补了
无数破碎的心
织了
无数美丽的彩虹
而你却从不悔孤悬天外
孑然一身
12/11/2008

探梅 12/10/2008 09:01
探梅
千里寻梅雪纷纷,
竹林深处万点红。
冷香最宜入清梦,
冰心无意共英雄。
12/10/2008
千里寻梅雪纷纷,
竹林深处万点红。
冷香最宜入清梦,
冰心无意共英雄。
12/10/2008
惜梅 12/04/2008 10:42
惜梅
寒梅万点别样红,
何故冰雪伤芳心?
早春有意温香暖,
风流一夜玉无踪。
12/4/2008
寒梅万点别样红,
何故冰雪伤芳心?
早春有意温香暖,
风流一夜玉无踪。
12/4/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