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这儿 9/28/2009 17:42
不想替那个大坑吸引眼球,就回这儿吧。

shaojiu :
xinyu :

烧酒同学,support 你多加班、加好班!
狂笑 狂笑

呵呵,多谢馨虞同学支持
我这一加班,说不定还让中宣部树为国庆坚守岗位的典型呢

沈阳人老大:快来学学,比起“新雨”,人绍酒同学给我安的俩字多有学问多好看! 狂笑

绍酒同学:你到时候就掷地有声地说:“我不是为国庆加班,我是为祖国更加富强加班。” 我这样的小女生会被感动得一塌糊涂,对以你为代表的实干的民主人士重又恢复信心!感动
在网上空谈容易,处理现实中的人情世故才真难。

碰上令我为难的事了,请教阅历丰富的网友们,该怎么办?

有个朋友开口跟我借钱,数千美刀。我很穷,可也不是拿不出这笔钱,就因为穷所以我一没房贷二不炒股三不买资金,拥有的一点可怜的“财产”全是saving里的cash。借还是不借?

我有心理阴影。几年前,也是有个朋友跟我借钱,5千刀,说是几个月内就还上。那时我没经历过什么事,一点没犹豫就借人了。之后那个朋友就开始躲我,电话电邮都找不着人,她跟别的朋友也不联系。搞得我upset了很长一段时间,给父母办探亲签证的事耽搁了,因为我银行账号上的存款暂时不够给父母做担保的。后来从别人那里听说关于她的事,她跟别人也借过钱,跟我借钱的理由是假的编造的。万幸的是,人间蒸发一年半多后,她突然冒出来,把钱还我了,支支吾吾说了一堆不是很convincing的拖欠的理由。但是,信任没了,朋友情谊也到头了,我们再没任何交往。

有了上次的经历,我是不大情愿借钱给人了。可是,这个朋友开口了,又不好意思跟她说NO,万一她是好人呢,岂不伤了朋友情谊?

大家有跟人借钱或被借钱的经历吗?跟别人借钱的,什么心态?被人借钱的,都怎么能处理的,怎么能确保借钱给别人人家肯定会还?

大伙儿帮我出出主意吧。谢谢谢谢啦 感动
六条 7/01/2009 17:15
师兄痛苦地告诉我,公司里到了该做年中REVIEW的时候了。哈哈,在CORPORATE AMERICA里劳神的形式主义琐事可真多。学校里不需要做这东东,可我突然手痒,也想来记一笔。回顾2009上半年,可书可记的,可归纳为六条:

(1) 敬业的潜水艇
(2) 可爱的师父
(3) 其乐融融我的家
(4) 现实版本的 Final Destination
(5) 又敬又恨小鬼子
(6) 偶与F男不得不说的故事
面筋凉皮 4/06/2009 17:37
周末观摩了房东做面筋和凉皮。制作过程比较麻烦,但是吃起来真是太太太太QQ了。

推荐给已婚的勤劳的专吃健康有机食物的童鞋们。

制作步骤,简而言之,就是象包饺子那样之前那样先和一团面,然后把面团放入一盆清水里揉,揉啊揉啊揉,直到把面团里含有的淀粉成份都揉出来(解析到了水里)。剩下的以蛋白质成分为主的“面团”就是面筋了,水里的淀粉蒸熟凝固都就是凉皮了。

偶就不一字一字地打字了。偷懒从网上找到的连接:
http://bbs.liao1.com/viewthread.php?tid=740289
http://www.dolc.de/forum/viewthread.php?tid=377937






那位问了,为啥专门推荐给已婚的童鞋们?记得元宵节时有网友讨论自制元宵,wanger跟帖说摇元宵是力气活,交给男同学干吧。这个揉面筋的过程,也是个标准的力气活。房东伯伯说了,做面筋凉皮,包饺子,摇元宵,都是劳动密集型兼技术密集型的活儿,需要夫妻二人一起在厨房间协同作业。
急管繁弦四月天 4/02/2009 11:37
昨天跟老板和group里其他人拽了一下。

事情的起因是,前几天有人帖出一个poster,通知4月1号放假一天,还推荐这一天可以去听BSO的Youth Series Concert。这当然是愚人节的trick。不过我当真了,跑去跟老板要求听这音乐会,因为只有weekday的白天才有。还添油加醋地说,按中国的古典文化和节气讲究,现在是听音乐会的节气,而且这Youth Series和它的programs听上去就是给年轻人和春天准备的啊。经济危机以来,老板的家人亲朋圈里多有被lay off或 pay cut的,老板的大脑有点儿被虚无主义思想趁危而入,变得没那么tough了,欣然准了我的假。

很好的音乐会。门票只10美元,就有这样的精神享受,真好!想起电影Titanic里,在众人逃生的一片混乱中,那几个乐手从容安祥地继续他们的演奏,以最天国的方式进入天国。喧哗的世界里,音乐真的使人沉静。我甚至开始后悔,小时候太淘气,不好好学钢琴,偏去学剑术,明明可以双修嘛;在今天之前,虽然也曾听音乐会无数,还从没为这事后悔过。经济危机世界动荡的年代,我们多么需要能带给我们宁静愉悦的东西。

听完音乐会回来,兴趣广泛知识面广博的老板一副要进行学术探讨的架式,让我给他讲讲中国traditional cultural 里的solar terms是怎么回事,何以听音乐会跟节气都能撤上干系。我先是傻眼,后是急中生智,按照以前读过的一片散文大拽其拽起来。可惜英语修养不够好,拽得不够convincing不够elegant。

昨晚回家,就琢磨着把这散文翻译成英文给老板和同事们看!可是,这太难了太难了。英文写作有文采的网友,谁有空帮翻译一下,重谢!

===========================================
急管繁弦四月天
虞 邯
  时序还是清明,新茶既采,踏青人众,虽说气候冷暖不定,但从南往北,暮春的气息已经隐隐透了出来。北方大风降温,一些地方居然飘起了雪花,但空气中的冷冽都带了些甘芳的味道,不再是那样的严冷呛人。我从北往南,一过岭南就热得直脱毛衣,街上行人,都穿短袖,阳光炽烈,即使是多云天气,也晃得人眼花。我对朋友说:才过清明,就热成这样,反不如北方四季分明的好。话虽这样说,早上或者晚间,在热气中有清凉的风吹过,倒体味出一种别样的熟透了的春天味道,南北的春天,尤其在这四月的天 气,实在大异其趣,一种是似暖还寒,欲迎还拒;另一种却是三春匆匆开过,迫不及待奔向热烈的人生了。地理气候决定群体性格,南北民风,亦可由时节看出个端倪来。

  我和一个朋友谈及节气,他说分外奇怪,打小在农村长大,也没有很关心过这码事,年纪日长,倒是在意了。我说我是有一次在北京,大约9、10月的样子,北京的秋老虎太厉害,而且空气干燥,常常走在反射着强光的混凝土路面,有要闭过气的感觉。有一天晚上,并没有变天,突然窒闷中起了一丝凉风,不多一会,就觉得周身清凉了很多,正在纳闷间,听见院子里纳凉的一个中年男子,用地道的北京话卷着舌头说:“到底立秋了就是不一样啊!”我赶紧问,就是今天立秋吗?大家说是啊。第二天起就一日凉过一日。我从此以后,对时序节气,开始有了感觉。

  朋友大笑,说,你的意思是节气比天气预报还灵,立秋一来就好比开了冷气机。我一听哑然,没有料到现代科技对人们的想象力蚕食得这么厉害。节气时序,并没有手机上的数字显示来得清晰,但对于一种生命感觉的体验,数字也许永远没有来自大地土层的消息那般丰富和亲近。

  人类从原始丛林中走出,这样深厚的集体无意识,是摧枯拉朽的现代科技也无法掩埋吞没的。人们说自己居停在钢筋铁骨的丛林,是对自己生存状况的一种讽喻,更是一种无意识的回望和眷顾。显然他们不能够忘却,曾拥有过一种更为自然的时序观念,从花鸟虫鱼、草木枯荣中辨认时间的痕迹。时间是隐身的精灵,它的衣襟下摆拂过这时而丰饶、时而贫瘠的大地,一切都呈现然后退幕,周而复始。比如花草、水果、粮食,以及人们反复歌咏的亲缘与爱情。但人们更多地相信了自己的力量――人类已经成年,不需要自然或者上帝的荫庇,可以轻易地颠倒时序,变换冷暖,四时鲜果随时可供。仿佛所需要的,只是固定四季中最好的温度、湿度、风向以及光照,人们所有的工作都在指向一个危险的境地:把一年变成一天,一个工作时刻表上的相同刻度。

  值得庆幸的是,生命的感觉还没有死去,依然存在着和自然节律对应的生命直觉,就像这个时节,即使气候冷暖不均,环境污染让天气变得无所适从,但我还是感到了一种温润洁净的意味,这让我想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道:“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所谓清明,由于历代都有惯例在这天祭祖扫墓,唐杜牧又曾写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和“床前明月光”一样的少儿开蒙诗 句,所以难免给对传统文化不予深究的人以凄惨悲苦的感觉。真是个不幸的误会。其实清明是一个春和景明、万物生华的时节,所以才被古人当成二十四节气中,除冬至外最为重视的节气,若仅是祭祀祖先的节日,反而不如中元节重要。古人当此之际,还盛行插柳、食青团红藕等习俗,都是在强调舒展生发,而非黯然消魂。

  不过在文化感觉上,发生误会是常态,不发生才是变态。比如人间四月天,一听上去也难免有怅惘之感。这种感觉,多半可以归功电视剧《人间四月天》,这部电视剧把现代最才子佳人的两个拽拉到了一起,演了一幕爱而不能的悲剧,虽然现实中仅是莽的诗人一厢情愿的单恋。这个怅惘的片名出自林徽因的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写给她儿子的,写得言辞清亮、意境开朗,并非一首爱情悲歌,她写道: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这真是最好的四月天,没有被过多的渲染所附丽,干净、单纯、明媚。尽管我们离开《礼纪•月令》已经异常遥远,但大自然的节律却并没有被近现代的人力所改变,我们的母亲容忍着她的孩子的各种试验并继续在宽容他们,延纳他们,而我们也许应该 在我们浇注得越来越厚的水泥沉积层上,去聆听来自大地土层的消息,我们也许可以根据它,重新领会自己生命与感觉的节律。

  当然,这并不是对着一本黄历,去过一种已经被废弃的古典生活,而是我们穿越时间和岁月,领会大地与宇宙的节律,并试图把握住那飘浮其上的一缕书香,以及在所有器物、民俗中传承下来的一种感觉。

  一种中国式的生存,在全球化的时代。

  假如有人轻易地把它视为读经、穿长袍以及冠礼,像这些年会被当成新鲜物事的东西那样,那么这不是一种正确的理解。一种中国式的生存,等于是一个人对他的传统记忆有选择的保留,是他对中国的全部理解在生活中的触发,它可以各异其趣,就像这个时节的各地迥异的气候一样,但这迥异的背后,有统一的温润清和之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时有八风,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

  难怪,我从北到南,从飘雪的北京到阳光炽烈的岭南,都呼吸到了同一种气息。

  有人问我,你文化上的中国是什么?我脱口而出:“杏花春雨江南,骏马西风塞北。”而今却觉得,我心上的中国,是那穿插在岁令时节、衣冠服饰、器用杂物、花草竹木中一种不可名之物。是那不可名之物在这样一个时代的变形和寄居。

  四月天,孩子脸,南方燠热直如初夏的天气,突然因一阵夜雨加了凉意,和友人一起坐在山上亭子里喝茶,突然听见他问道:这个时候,我当然不能折根柳枝插门口,会被人笑,而且也没处折去,除了喝茶踏青,有别的应景的好玩没有?

  我正色说:此时最应景的就是听音乐会。他将信将疑:何以见得?我说有《礼记•月令》 云:三月清明节,桐始华。古人造琴瑟就用桐木,何况此时游目骋怀,怎能没有丝竹之声?世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四美具,二难并,所谓四美者:良辰美景赏心 乐事;二难者:贤主嘉宾。乐事者通音乐之乐,因此目前最应景之事,就是你请我去听音乐会。

  主人又好气又好笑,我请你喝茶,你倒在这歪解掌故,还要骗音乐会听,绝对是不能搭理纵容你的。

  我笑答:歪解正解,只要解得,就是解人。绕口令还没说完,忽然有雨打下来,打在旁边树枝的新绿上,簌簌作响,山中地形高下起伏,雨声犹如急管繁弦,正像是Frantigek Skroup的名曲《春天的节日》。
mutually exclusive 3/30/2009 17:24
最近被老板派到哈佛医学院那边去学一项技术。久闻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cafeteria的食物非常非常健康,于是每天都就近去那里吃午饭。

汤里没有几滴油。
Pasta的souce很清淡。
Pizza上浇的cheeese是单薄的一层。
Burger里夹的“肉饼”都是素豆腐做的,干涩无味。

我戒红肉已经戒了半年了,嘴巴和胃肠没怎么跟我提过意见。在School of Public Health吃了一个多礼拜,嘴里居然淡出鸟来。

去年,mountsea曾给我推荐过一个中餐车,但嘱咐我要少吃他们的盒饭,珍惜生命,远离trans-fat.

今天,从中餐车那儿买了份盒饭,油油的麻婆豆腐和炒鸡丁。大块剁颐之后,舌头终于舒坦了。


一路上寻思着,这想要天天日日享受口福之欲跟长期坚持健康饮食,其实是mutually exclusive的。

就象恒久的爱情与婚姻是mutually exclusive的,一个道理。
农夫山泉有点儿甜 3/03/2009 17:31
爹娘说想去乡下养老。原因是他们最近看了一个电视节目,受到启发和极大鼓舞。

故事的经过:一地质工作人员(主人公的名字,爹娘忘了,我无从网上查证),62岁时便血,确诊为肠癌中晚期。手术,术后放疗化疗,人瘦得皮包骨,命悬一线。不堪放疗化疗的折磨,他决定放弃治疗,远离城市喧哗,找个僻静的乡村静待大限。于是跟老伴归隐到了一有山有水的村落,先租后买了处农家小院。娘说,从电视上看他们住的房子挺破的。10年过去,大限未到,他的体重增加了差不多三十斤,气色赛过同龄老友。

怎么回事儿?

搞地质的他发现山上有处泉眼,经他鉴定是高质优质泉水。于是每天上山背水,来回10多里山路,从当年的一次只能背一两升到现在能背十几二十几升。(哇噻,真是生命在于运动啊!) 他跟老伴每天煮饭烧菜烹茶,全用这泉水。吃的是粗茶淡饭,农家产的。闲来,教村里的孩子英语和其他一些课堂外的知识……

爹娘一拍即合,打算如法炮制......
Mass Health 2/25/2009 17:55
左打听,右打听,东南西北细打听,终于了解到一些关于父母探亲医疗保险的信息。据说没有绿卡,不是麻省居民的,也可以申请。大家知道吗?

等爹的病情更稳定些,也许我可接爹娘来同住了,不必担心医疗保险问题。
happy
川藏珠峰骑行纪 2/25/2009 17:53
朋友发给我的。本想等故事讲完,再来生活网分享,可是这帖太长了,不知道要等到何时才会结束。 有闲的网友就先凑和着看。

一定要耐心看哦,这是不同寻常的见闻录,几个小伙子和两个漂亮MM用两个多月的时间,骑自行车,沿青藏线翻越了一座又一座大山,完成了川藏珠峰之旅,汶川地震部分和后面的藏区风土人情民俗部分,有资料价值。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495972.shtml
父母在,不远游 2/11/2009 17:03
上周四凌晨,突然从梦魇里惊醒,心突突地跳。立刻抓起电话,拨打家里电话号码,没人接;再打爹的手机,没人接;打爹单位电话,人说你爸一个钟头前就走了;打娘的电话,没人接。找发小,终于接上头了,我对着电话哭天抢地:“我爸可能出事了。你赶紧帮我联系市急救中心和几家大医院,找人!!!!!”
。。。。。。。。。。。。
。。。。。。。。。。。。
。。。。。。。。。。。。
窗外晨光尽露时,终于从家里电话线上听到爹的声音。我亦悲亦喜,说不出话来,憋了半晌,哇地一声哭了出来,话不成句“你,,,怎么,,,出门,,,不带,,,手机的???”爹不明就里,“女儿你这是怎么了?一惊一喳的?”我把耳朵紧紧贴在电话上,生怕漏掉爹的每一次呼吸。爹哪里知道,我心理刚刚经历的那一场生离死别般的大起大落。


四个多月前的一天,我好好的正在做实验,突然间仿佛被人当胸捣了一拳,胸口闷闷的,浑身燥燥的,双手颤颤的,实验做不下去了,我坐下又站起,站起又坐下,象一头感受到地震前兆的小动物焦躁难当。跟朋友说”something must be wrong. But I don’t know what it is".


两个多月前的一天,我兴冲冲地跟爹娘提议:“咱们去暖和些的地方旅游吧,三亚或云南,或者出国,泰国柬普寨?”爹娘异口同声“太贵,不去”。我不服,虽说爹娘是平头百姓工新阶层,也算小康,我虽年入不足五万,可是回国消费,1x7,不至于掏不起这份钱,一家子一两年才有这么一次在一起集体旅游的机会,干嘛不?这年头,钱存银行里,就是贬值,不如花掉来享受,俺还年轻,挣高工资的日子在后头呢,哪里要爹娘替我省这一点点?我对着爹娘,苦口婆心婆心苦口,摆事实讲道理,口舌生烟,爹娘立场坚定糖盐不进。我越挫越奋,软磨硬泡了两天后,娘松口了,,,,,, “不是钱的问题,是你爸身体不好,怕他禁不起旅行的辛苦。”细问之下,原来就是四个多月前的那一天夜里,爹突发心绞痛,被送去ER。原来我跟爹是有心灵感应的,那一天我突然间仿佛被人当胸捣了一拳。
“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你爸不让说。你离得那么远,学习工作忙,帮不上什么忙,还要连累你担惊受怕的,不值得。你爸现在不是挺好的么?”
“现在是好好的。万一哪天又发作了呢?”
“我跟你爸商量好了,顺天意,随缘。生老病死,自然规律。只要你好好的。”
“妈,你们到美国来,跟我一起住,互相有个照应。”
“我们在这里好歹是有医疗保险的。去了美国,你爸万一犯病,咱们看得起病吗?”
我无语,泪珠一颗颗掉下来。反倒是娘很豁达地开导我半天。

六个星期的假期,我们哪儿都没去。推掉了很多同学朋友邀我出去吃喝玩乐的聚会,我尽量把时间用来陪着爹娘。姑妈说,“小雨忽然长大了么。”我笑而不答。我能做的似乎只有这么一点点。


独生子女受到的宠爱娇惯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多,可是奉养双亲的担子也比他们重,现在多希望自己也是有兄弟姐妹的。返回美国的这一个多月时间里,心神不宁的时候有那么几次,每次都会神经质地以为爸爸又出了什么事。最近几天来,更是魂不守舍地,实验总是出错,可能真该认真关注一下国内的工作机会了。。。。。。
求雪得雪 1/14/2009 15:13
很多年来没经历过下雪的日子,快忘了银装素裹的雪世界是什么样子。圣诞节时,在国内看新闻,报道说美国东北部大雪,看到很多美幻美伦的照片,遂神往之。 过完新年,回到波士顿,便天天做法求雪,求天降尺厚大雪。

法术灵验了!刚刚过去的周末,看到了我这半辈子最盛大的雪花舞蹈。茫茫天地间,苍穹为幕,寒风为曲,大朵大朵的雪花轻盈翻飞漫舞翩阡。我兴奋之极,大雪中跑了出去,按动快门照了上百张照片,堆了两个雪人。还用大锅接了满满一锅鲜雪,化了水,filter过滤,烹茶来喝。 周一周二连续两个晚上,被朋友带着去Wachusset滑雪,爽啊!一段时间以来,因为实验论文事业前途父母养老等问题积下的焦虑抑郁,都被大雪荡尽了。

从色彩绚烂的秋季到洁白童话的冬天, 开始喜欢这四季分明的北方。加州的阳光虽然明媚,却单调乏味。对过去生活的追恋渐渐淡去......
老伴老伴 11/10/2008 17:42
老来时有个伴儿,这也许是现代婚姻的最大实惠。

上个月,房东太太腿摔伤了,不能走动。买菜煮饭洗衣熨烫洒扫庭院,这些平日里多由房东太太做的活儿,全落在房东伯伯一人身上。他每天扶着她或推着轮椅进进出出,照料得要多细心有多细心。有那么三天,伯伯出差,临走前,他煲了一大锅鸡汤,焖了小排骨,酱了牛腱肉,卤了凤爪,淹了小银鱼和箩卜,包了好多馄饨水饺冻在FREEZER里,又把豆干和各色青菜洗净晾干切好分装在一个个的小盒子或保鲜膜里, 然后交给我一份单子,是他设计好的三天里早中晚餐的菜单。我只需按单子上的条目,简单操作,我和房东太太就会每餐都有荤素搭配的花样翻新的饭食,而且不须我费什么时间气力。那三天里,我跟老板打好招呼,除了做实验,其余时间不耗在实验室,paper实验记录 data都背回家,陪伴照应太太。我快乐地享受着“尊老爱幼”又有美食的日子,可是太太好似有些落寞,食欲也稍减。 细细观察,她兴致高起来话多起来的时候,多是伯伯打来电话后,或者她跟我聊起他们儿子女儿圣诞节回来时一大家子的节日计划的时侯。 吃饭时,我总是大呼小叫地赞叹伯伯的手艺,稀沥呼噜地大吃大嚼,期望能带动太太的食欲,可是太太吃不上几口便撂筷子,伯伯在时她吃得比这多。 她常满脸慈爱地看着我,一边给我夹菜鼓动我都吃光,一边念念有词,一个人在外不容易,你平时吃饭太凑和了, 你爸妈知道了肯定心疼,他们舍得你一人在外么,他们身体好吗,愿意来美国定居吗。 太太时不时提起我娘亲, 这会让我小小难过一下下, 但这不影响我的食欲,几天下来,我的体重与股市相反地上涨,太太稍微瘦了一点点。 伯伯回来,太太的情绪和食欲随之恢复, 我则开始闹着减肥。 昨天天气好得不了,伯伯用轮椅推着太太,踩着河边厚厚的落叶边走边聊,我似狗仔队一般忽前忽后地为他们偷拍生活照。两个人提起年轻时的一件事互相打趣起来,相对着哈哈大笑,我看呆住了,太太那开心大笑的样子,让我想起娘关于“老伴”的高论。

娘说,老伴嘛是现代婚姻的最大实惠。没个儿女在身边再没个老伴在身边,神仙也会孤独。你看《红楼梦》里的贾母还有刘姥姥儿孙绕膝享尽天伦,她可能不需要老伴儿,可是现代人指望不上那样的晚年和福份,你再看《我们俩》里那个坏脾气的故意折磨人其实很温情的老房东。《我们俩》是上回国跟娘一起看的国产片,我和娘都掉泪了。

爹娘不会给我出难题的。可我突然想回国找份工作,守在爹娘身边。
Have Fun 10/21/2008 18:03
http://www.shenghuonet.com/phpBB2/viewtopic.php?p=252549&highlight=#252549
Laughing
Ascending_and_Descending




Only two weeks left. That would be fun if MC supporters and OB supporters have betting odds on the election.

I bet BlueZ, Rogerlee and xiaoqiang shall win. happy
手起刀落,,,, 10/08/2008 18:10
买来的鲜鱼, 身首异处... 一鱼两吃:
鱼身, 抹盐和酱油, 撒些姜丝, 上蒸锅, 大火蒸. 清蒸鱼, 鲜嫩.
鱼头, 去鳃洗净, 刀背敲松鱼头硬壳, 下油锅煎至两面金黄, 加水, 姜五片葱两段, 大火烧开, 小火慢炖, 炖至汤色发白, 加嫩豆腐, 再炖, 加盐和白胡椒粉少许. 啊, 鱼头豆腐汤, 鲜美.


从此以后,鱼和豆腐就是偶的蛋白质主要来源了...永远跟红肉告别,,,特记录之...

happy happy
读后感 10/01/2008 17:22
读了一些总统选举讨论后, 觉得, 豪言壮语和谎言的区别在于, 豪言壮语是说的人自己信了, 谎言是听的人信了.
补记中秋流水帐 9/15/2008 16:21
昨天:

早晨还没睡醒,电话将我叫醒,蜷在暖暖被窝里,听娘殷殷地叮咛:昨日中秋节你打电话来,今天美国月爷娘很想你,秋来多添衣小心别着凉,过节要吃好不要吃泡面,爷娘都很好女儿勿挂念。呛啷才,电话内容跟昨天一样,娘不厌其烦,我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听娘唠叨,似在国内家里跟娘面对面。最后房东来敲门,娘才意犹未尽挂了电话。

上午搭车去买菜。月饼大降价,买的人好多。我也不例外,买了有三样,莲蓉双黄豆沙鲜肉,过节应景儿图吉利。

之后练击剑。几个月不练,身重,步沉,腕僵,手软。有朋友风雅,给这状态起了个巧名儿:醉剑踯躅。看多武侠小说和击剑比赛,难免不意淫自己有朝一日身手不凡,这次真沮丧。回学校路上,随手捡了根树枝,脚步腾挪对空比划起来。嘻嘻,整个一当世女唐柯。边走边练得意忘形之际,眼角余光突然瞥到路边警车。天啊,车里警察望过来,难到当我是DRUNK?赶紧,扔掉树枝杆,老实站道边,趁他不注意,我小跑一留烟。

回到实验室,开始做测试,程序RUN起来,上网找乐子。xiaoxiaoyu吟诗异国游,我剑术虽差,借着刚练完的情绪,凑了几句跟她帖,"携程东西迁,仗剑南北游",登时有侠骨柔情之感,哈哈哈哈哈。

实验做到8点多。本该写实验记录,我太累了,决定先回家,第二天再补记录。

回到家,扔了书包,先放上音乐,再浇浇花草,然后把月饼葡萄酒各色小吃摆到床边,我半躺下,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第5遍《倚天屠龙记》。感觉不错。

听周堇青瓷菊花,读金庸屠龙武侠。拈一块酥皮月饼,斟一杯红酒佳酿。对月傻笑发发呆,凭窗惹草拈拈花。假装小资又很酷,食欲太棒肚圆啦。



接下来几天:老板归期在望,我心忐忑慌张;天天见他不爽,夜夜思念家乡。
:( 8/01/2008 11:31
I had a meeting with my boss at 8:30am this morning. felt somewhat depressed. suddenly felt it is regrettable that I chose to come here.

Upon graduation, some of my labmates and friends warned me like this :" why are you so determined to go to XXX or XXX? There're so many top labs to choose from in top schools in CA such as Stanford, Berkeley, UIT, UCLA, USC, etc. The weather is too harsh in New England, so are people living in the harsh weather. Jerks in XXX are unhappy, tough and indifferent, not like people living in the sunny California who enjoy the outdoors four seasons and are averagely happy, cheerful, easy-going and encouraging, bla blah".

I'm not sure whether that's true or not satistically, but my boss apparently belongs to the profile of "people living in the harsh weather, workholic, unhappy, tough and indifferent". Moved here half a month ago, I had to stay in the lab or library 7/w, >12 hr/d, didn't have time to go out do any of my favorite outdoor sports, nor did I have time to meet new friends besides those in my building. It's summer time, so sunny and beautiful outside, so unreasonable is the boss. What his temper would becoming like when winter comes? Can't imagine.
[Time : 0.028s | 27 Queries | Memory Usage: 757.7 KB, used cached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