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fellow Bridge 7/20/2009 01:30
这座桥的名字是google来的,
http://en.wikipedia.org/wiki/Longfellow_Bridge
星期六坐地铁过Charles/MGH站的时候,看见河面上白帆点点,就下来拍了几张照片。这座桥的名字是根据诗人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来命名的,我的外国文学知识很少,以前不知道这个人oops ,顺便把他写的诗也google来了。

这一带河面很宽阔,浅蓝色的天空,蓝灰色的江水,大朵大朵的云彩在天空作白云苍狗的变幻,波士顿如铺展的画卷随江岸延绵。江天茫茫处,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点点白色帆影在蓝色的波涛中分外醒目。桥面风急,吹得人欲随风归去,河中扬帆,应该更是舒畅。

过了桥就是麻省理工大学,地铁麻省理工站,比起哈佛站清静很多,周围没什么闲人,也许是以理工科为主的学院要乏味一点,学生都忙于做学问去了?麻省理工的建筑似乎更自由散漫一些,风格各异,时间有限,只在地铁附近拍了两张照片。

在地铁站附近,看见了一个不知道是地动仪,还是浑天仪的雕塑,象征麻省理工的学生要胸怀世界,放眼全球?饶场一周,没看到有什么说明,看见别的行人也饶场一周,估计同样不明所以。
Museum of Science 7/03/2009 23:33
以前去过一次Museum of Science,在网上看到免费开放的消息,因为最近想写一个波士顿游记系列,就再去了一次,去了以后发现游记很难写,要写恐怕得写成百科全书。

今天人很多,大部分是带着小孩的家长。各个年龄的小孩都有,还有好多坐在手推车里的小孩。(我去得太迟,没机会碰上fresh_orange的宝宝)。

博物馆包罗万象,动物进化,生命起源,天文地理,机械原理,飞机模型,计算机起源,无所不包。大部分展览都寓教于乐,将各种知识设计成游戏,让小孩在游戏中体会科学,我很怀疑小孩子都光顾玩得高兴了。比如说用翘翘板来解释杠杆原理,我只看见兴高采烈地坐翘翘板的小孩,没看见埋头看说明的小孩。

我一路走马观花,除了拍几张照片,啥科学知识也没学到。想了一下,好象在玩游戏的大部分都是小孩子,这里不是大人接受再教育的地方,也就不用惭愧了。

在一个Manufactured Landscapes那里看到了宝钢和建造三峡时的照片,看上去很壮观,没太搞明白这两幅照片想说明什么。

有一个计算机的起源图,有一个中国人在打算盘的图画,文字简介上说算盘起源与Iraq,这有点让我吃惊。

博物馆临河,出来是看见那边河岸绿化得很漂亮,就顺便逛了一下。看到一群大雁河边的草地上觅食,以前并不知道大雁在岸上寻找食物,看来它们是吃草的。很奇怪的是它们动作非常整齐,全部以很快的频率啄击草地,偶尔一只大雁伸个懒腰,舒展一下翅膀,很快又低下头去。四周一片静溢,不远处是天蓝色的河水,河中波光鳞鳞,在初夏的微微凉风中,大自然显得非常和谐宁静。

回来的时候经过Waltham的查尔斯河边,我和这里的水鸟成老朋友了,时不时去给它们照两张像。发现天鹅数目由两只变成了四只,天鹅在水鸟群中非常醒目,纯白的羽毛,高傲地昂着头的游泳姿式,难怪丑小鸭都想变成白天鹅。另外看到几只大雁滑行落水的情景,在空中划出一到漂亮的弧线,落入水中泛起微微涟漪,可惜没能照下来。
Harvard University 6/30/2009 23:20
如果用我们惯用的修辞手法可以对大波士顿地区作如下描述:这里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源远流长的美国文明的从此发源--当初"五月花"的乘客从这里登陆,开始他们在新大陆的旅程。这里是革命的圣地和摇篮,Boston Tea Party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在Lexington打响了反对殖民主义的第一枪,星星之火,从此燎原。这里人才济济,两所世界著名的学府--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如璀灿明珠点缀在查尔斯河畔。

我在这两所著名学府之间--Central Square住了一年多,遗憾的是,什么也没感受到。虽然街上走着很可能就是某名学校学生,明天的肯尼迪或比尔•盖兹,不过他们不带校徽,不穿校服,饱读诗书也不写在脸上,我也认不出来,我又不会算命,不能识英雄于微时。我又懒散,举行的文化讲座也从来没去听过一次。偶尔对着查尔斯河水发呆的时候,想起这里似乎应该来过很多文人墨客,不知道有什么流传的诗句。

言归正传,星期六去了Boston Common之后,Wildcrane打电话给我,约好在Harvard Square吃饭,就顺便在哈佛大学照了几张照片。

Harvard Square附近的气氛很休闲,看见有人在拉二胡,不知道二胡不是中国独有的乐器,虽然是他乡偶遇中国音乐,我也没仔细听,如果他是微服私访的高手
http://www.shenghuonet.com/phpBB2/viewtopic.php?t=48136
,我就要被列为不会欣赏美的范例了。另外还看见一个装成白色雕塑的真人,脸上很哀伤的神情,不知道表演的是什么。

哈佛大门很不起眼,没有"哈佛大学"字样的醒目牌匾。门的侧面有一块石刻,简单地介绍了哈佛的来历,也许代表了他们低调务实的治学风气?门前是Sumner神情肃穆的塑像,Google了一下才知道这个人的来历。

时间有限,没走太远,简单地照了几幢大楼,大部分是红砖房子,古色古香,庄重肃穆。校园内林木参天,是校园的悠久历史的明证。路上行走的似乎是大部分是游人,后来在还看到一个亚洲人的旅游团,不知道是不是中国人。
Sculpture Park 6/28/2009 18:47
今天和wildcrane一起去的,路上wildcrane兴致勃勃地谈起几年前在这里举行活动的情景,可惜我未逢盛会。如今各位大侠都纷纷归隐,只能遥想当年盛况了。

公园位于Lincoln,周围是一望无际的林木,极目远眺,只见一片郁郁苍苍。园内象桃花岛,到处暗藏机关,一木一石,都可能是艺术品,隐含深意,不过我对现代艺术,也没啥见解,就不胡乱发表了。
Boston Common 6/27/2009 23:30
久雨初晴,太阳刚刚露出脸,就有人在网上喊:"赶快出门晒太阳了。"好象大家都快要发霉了。今天早上起来看外面阳光明媚,决定到Boston Common一游。

磨磨蹭蹭到下午两三点钟才出门,出门时天空明净如洗,一片赏心悦目的蔚蓝。听从网友建议,坐公共交通进城,等从Part Street地铁站出来,天已经变阴,偶尔有零星雨丝。

刚进公园,很吃惊地看到一些法轮功中文的宣传画,这世界太多谎言,我已懒得去辩真伪,就不为他们作免费宣传了,只是没想到他们的影响这么大,所以在这里记一下。

Boston Common占地很广,游人虽多,也不显拥挤,进园不久,就看见一处儿童游乐圆和一个喷泉,很多小孩在里面玩耍。

在路上偶遇了一只小松鼠,站在一只垃圾桶上,捧着一只香蕉啃得正欢,毛绒绒的大尾巴,乌溜溜的黑眼睛,非常可爱,我站在两三米外给它照相,它也非常配合,摆出各种姿式,还对我打躬作揖。后面遇到的松鼠都没这么友好,稍稍走近,就一溜烟爬上树捉迷藏了。

公园的一条交叉道路上,摆了好些彩色粉笔,看见几个小孩在那里很认真地作画或写字,纵横两条道路都是五颜六色的符号和文字,看了半天,不得要领,好象没有任何主题,各人自由发挥。想起小时侯墙壁上的粉笔字,"打倒XXX","XXX是大坏蛋",看来喜欢用粉笔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是中美人民的共同爱好,只是中国人民喜欢表达自己的憎恨,美国人民什么情绪都表达。

公园的最高处是一塔型纪念碑,看了一下碑身上的浮雕,觉得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异曲同工之妙,后来看到文字,果然是纪念为国家献身的人们,天下文章一大抄,天下记念碑也多有容易神似的地方。

穿过马路,到了公园的另一面,花季已过,公园里的树都已绿叶成荫,树上没什么花朵,花坛里有很多不知名的花朵开得很好。

在一处看到两只天鹅和一群野鸭,其中一只天鹅坐在枯树枝上呆坐不动,不知道是不是正在孵小天鹅,后来一只天鹅开始游水,姿势非常潇洒。
随笔 6/25/2009 09:32
不知道麻省有没有"梅雨季节"一说,接连下了二十多天的雨,天空永远灰蒙蒙的一片,这个季节的雨,有点"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意味,细雨如丝,走在雨中,也不用打伞,任由雨丝沾湿发梢,不过心情也和天空一样,有点阴沉沉的感觉。

走过查尔斯河岸的时候,发现江水上涨了不少,快要漫到岸堤处,水流明显变急,好多野鸭都栖息在岸边,是不是因为水流太急它们也上岸休息了?

上星期六把车还给保险公司,星期三才把车开回来,过了几天没车的日子。研究了一下公共交通,发现有一班汽车差不多从我的住处到直到公司,就是班次太少,差不多每小时一班,坐公共汽车的感觉很好,即使是上下班的高峰,也大都有空位,心情很放松,可以轻松愉快地看沿途风景--其实也没看到啥风景,很郁闷地看到这一带的房子大部分都很旧,想起网上看到的一个有关麻省的评论"气候半年冬天,房子又旧又贵。"

想了一下,如果只靠公共交通,生活也还能进行。我的住处在Waltham,公司在Newton,当初把房子租在Waltham,是因为这里便宜一点,如果不开车,省下的钱足够把房子租在Newton,连上下班的交通时间都省了。买车的原因好象还是因为觉得开车是美国生活必须的技能之一,这里的城市设计都按有车的生活方式来设计。还有一个不大好意思说出口的原因是,现在的人来不来就提"有房有车",好不容易能有一样,就赶快拥有了。

想起以前上学的时候,为了上满三门课维持F1身份,很无聊地学了一门经济学的入门课,我读书向来断章取义,学了一学期,觉得现代经济的关键词就是"消费,消费,再消费。"越是经济衰退越要消费,不然会恶性循环,衰退越来越严重,为了经济繁荣,人为制造需求,制造污染再治理污染,GDP就直线增长了。
6/21/2009 23:17
上星期六跟车,到一个Stop Sign左转的时候,没有停下来再看,直接就跟出去了,转过去发现有一辆车正开过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那辆车好象也没有减速或刹车,撞在了我的车的尾部。我的车改变方向,插入逆行车道,一眼瞥见有一辆车正迎面急驶而来,电光火闪的刹那,只觉得头脑里一片空白,还好什么也没发生,不知道是我的车已经滑出了道路呢,还是那辆车及时刹住了。稍稍镇定下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车已经滑入了路边的灌木从,赶紧踩死刹车。还好我一点都没受伤,稍稍镇定一下,自己下了车。周围有人打了911,警车和拖车都来了,然后是例行的车祸处理,对方的车前部受损,我的车尾部,前部, 底盘都受损,对方是一个十九岁的小伙子,开一辆九几年的车。

事故发生后,的确是很后悔,有时人生在一念之间,还好我本人没受伤,还能有机会在这里后悔。

理赔进行得很顺利,称赞一下保险公司的效率,我星期六打电话报告事故,星期一有保险公司职员和我联系,星期三告诉我车已报废,星期四早上就拿到了支票。

第二个星期六早上去修车处取回了我在车上的东西,顺便向我的车作最后告别,在修车处,一眼就认出了我的车,还是很新的样子,想起我当初买这辆车的时候,是我正式开始第一份工作之前,来美国后难得的一段心情阳光灿烂的日子,当时把车开回家的情况还历历在目,如今车已是面目全非。"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还好车没有生命,要不然遇着我这样的司机,真是遇人不淑,前后都有划伤的痕迹,如今又英年早逝。尘归尘,土归土,但愿它来世为车,能遇到好好相待的人。

星期六还了租的车,想了一下可不可以不再买车,我其实也不怎么喜欢开车,还老为它打工,好象很冤枉。考虑了一下,美国的公交还是太不方便了,从我们公司到我的住处,开车十五分钟距离,坐公共汽车,要走十来分钟,加上等车坐车,估计要四五十分钟。我是伪环保主义者,不肯为环保牺牲自己的方便。第二辆车,在2009安全车辆的名单中选出三辆作候选,很快确定了Honda Accord.
买旧车 6/17/2009 21:33
谁有买旧车的经验吗?想买一辆7,8千美元的旧车,安全性作第一考虑,有什么好的推荐,在哪里买好,买什么牌子好。多谢。
水鸟 。 查尔斯河 6/15/2009 00:15
到了夏天,查尔斯河水鸟增多,经常路过时都能看见成群的水鸟,也明白了它们总在这一带聚集的原因,傍晚的时候常有人在里喂食。

不知道波士顿有没有雨季一说,上星期接连下了一个星期的雨,湿漉漉的好象让人心情也要发霉,周末总算是迎来了最近难得一见的阳光。

今天下午出门散步,正好拍下了成群水鸟抢食的镜头,大约上百只聚集靠近江岸处,大概有大雁和野鸭两种,绿头,短颈,体型小的是野鸭,黑头,长颈,体型大的是大雁,不知道这个判断是不是正确。

河岸边有两个小孩在喂食,水鸟时而快速游动,哄抢食物,时而展翅扑腾,作悠闲状,热闹非常。可惜我不会捕捉镜头,只能拍一个水鸟大赶集的热闹景象。

小孩喂食完后,水鸟逐渐散去,突然见到十来只大雁突然象同一方向快速游动,游水的姿态非常优美,在江面划出一道道平行的波纹,原来对岸又有人开始喂食。看到水鸟这么容易召集,不知怎么联想到"鸟为食亡"这句话,还好此处民风淳朴,大概没人会想把野鸭用来清蒸,红烧之类,不会在食物里下点蒙汗药。

坐在岸边看水鸟,突然间几只野鸭惊起,快速游向江心,原来有一只狗下了河,很想看一看狗逮野鸭是什么样子,可惜狗被主人喝住,乖乖地上了岸。
到的时候已经是7点,加上我停车技术奇差,转悠了半个小时才停好车,9点刚过就离开了,看得非常匆忙,加上我对艺术是外行,只好信口胡说,只记和中国有关的部分,其他更记不得了。

从正门进去,宽阔的阶梯通向二楼,楼梯两旁是中国瓷器,一对狮子,几个花瓶,二楼门厅处,一对中国铜像肃立迎宾,一个是道教神仙,一个是孔子,铜像比真人略小,道教神仙面露微笑,非常和蔼可亲的样子,一点都不道骨仙风,孔子稍稍严肃一点,也很亲切,不象会板着面孔训人的样子。铜像年代是明清?(记不清了)

有一间展厅是中国字画,主要是明清年代,作者名字只记下了仇英。山水画宁静淡泊,古旧的浅黄宣纸,淡雅的色彩,疏落有致的笔调,看中国山水画的感觉和读山水诗的感觉一样,"一蓑烟雨任平生"。仕女工笔图细致入微,眉梢发际,都清清楚楚。

还有一间展厅是中国石刻,只注意年代了,有汉,北魏,北齐,唐,具体雕刻是些什么都忘了,只记得一尊唐朝石佛,面容圆润柔和,神态安祥,栩栩如生,好象那个年代的人穿越时空而来相见。

有一间中国陶瓷的展厅,最喜欢8-11世纪时的瓷器(唐和五代?),线条流畅,造型古朴,简洁大方,明清以后的作品,好象有点过于精雕细刻了。

有一间中国家具的展厅,很喜欢那个书桌,宽阔的台面,放着文房四宝,坐在那里读书会很舒服的样子。围棋桌前的小圆凳很别致,不过坐上去应该很不舒服,因为凳面凹凸不平。走进书房时会有几声琴声,仿佛来自古老的年代,可惜很短。

只能写这么多了,下次去博物馆,应该带上纸笔才可写游记,不然都记不得了。
闲话才女(旧作) 5/26/2009 00:19
和朋友谈起我以前写的东西有女权倾向,找出一篇,还好,批判对象是旧式文人,这个网上应该没有。

我那时不知天高地厚,想做才女,现在知道自己才能有限,能保住一个饭碗就很不错了。"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现在对女权的理解也不同于以前,在网上看过一个名叫"中山水寒"的人写的文章,说是以前受儒教影响深的国家和地区,比如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新家坡,出生率都差不多是全球最低,旧式道德分崩离析,而新的尊重家务劳动的态度,完整的福利保障制度又未建立起来,造成这样的结果。

另外文中提到林徽音,我其实觉得她属于偶像派才女,靠诽闻出名,没读过她的著作,偶尔MITBBS上还有人讨论她,不过大家都热衷于贴她的照片而不是文章。


原文

和从前许多文人一样,张中行先生是十分仰慕才女的,他在<才女。小说。实境>一文中,对古代才女的身世,著作娓娓道来,其中无限怜才之意。但看他对才女的定义:"何谓才女?。。。或说是最基本的,要长得美?"这个观点让我很惊讶,原来才女是以美貌,而不是以才华来定义的。

仔细想想这话原来也有些道理。古代的才女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名门闺秀,如谢道韫,李清照等,这里暂且不作讨论。另一类,也是最能引起文人无限暇思的一类,是色艺双全的名妓,如苏小小,薛涛,李香君等。她们与许多有名的文人墨客相互唱和,风光得很。不过既然是相互酬唱,也就只好说些能使宾主尽欢的话。如果象法国的波夫娃那样出语惊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就不象善解人意的才女,倒像是位傻大姐了。所以古代的才女虽多,风花雪月之外,我们还是很难听到其他的声音。才女和红颜一样,最好的命运是及早死去,如苏小小,好让前来凭吊的文人更增怜惜之心。如果要不知趣地活下去,就难免"门前冷落鞍马稀"。薛涛孤独以终,李香君遁入空门,可见那些才情并不能使她们有比一般红颜更好的命运。

古代才女所会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在当时的社会中没有一样可以作为正当的谋生技能,若非出身富贵,美貌就是必须的了。所谓才华不过是一种点缀,让欣赏她的男士(多半是些自命的才子)显示一下品味,仅此而已。张中行先生是希望保持国粹的人,自然希望才女现在仍是,将来也永远是被人观赏,玩味的对象。

现代才女中薄命的也不乏其人(如果把婚姻的不幸也视为薄名的话),张爱玲,苏青,萧红。。。也有例外,比如林徽音。林徽音的身世最让人羡慕,事业和婚姻都很完满。许多人为她和徐志摩的爱情夭折而惋惜,我却认为她选择梁思成是名智的。梁思成是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才华并不亚于徐志摩。和徐志摩谈恋爱,可以被赞美为女神,留几首热情洋溢的传世诗作,留给后世一些拍摄电影电视的传奇。但是,在恋爱时把你捧得高高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一定懂得尊重你。看看许多旧式文人的婚恋:胡兰成,郁达夫。。。可以想象,和徐志摩结婚,并不一定能有好结果。
书店 5/21/2009 23:59
上星期六开车去中国城,看见Lincoln ST上有一家中文书店,顺便去逛了一下。这是我记忆中来美国后第二次逛中文书店,上一次是在纽约。

店面不大,中间一块卖书,里面有一些中国画,外面是一些音像影碟。现在还能记得的书有金庸的全集,梁羽生的<狂侠.天骄.魔女>,古龙的应该也有吧,没注意看。另外有亦舒,琼瑶的小说,这几个作家真是长盛不衰,流行了二三十年了吧。很多年不进中文书店,看到这些书有如看见老朋友的感觉。当然也没有准备把老朋友请回家,因为不愿破费。

书以传统经典的著作为主,<红楼梦>,<三国>,唐诗,宋词都有,新书不多。应该是出于销量的考虑,星期六下午两三点,我在里面二三十分钟,只看到另外一个顾客。经典书籍不容易过时,可以慢慢卖。

看到了新书<小团圆>,繁体竖排,没留心是香港还是台湾版本,标价22元,现在的书都装帧精美,捧书在手,和在网上看书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犹豫片刻,决定还是少读这样压抑的书。

最后买了一本<人间词话。人间词>,大陆出版,书上人民币定价18元,实收美元9元。

回来后翻了一下,一下看到那么多词堆在一起,其实没什么感觉。诗词往往是在小说,散文中偶然遇到,能给人更深印象。前几天说起落花诗词,又看见一首,抄录如下。

蝶恋花

王国维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翻了一下原来写的东西,发现我那个时候更爱乱发议论,居然为垃圾食品"麦当劳"写了这么多。那时候觉得国外企业好,因为了解得很少,美国的金融家,忽悠起人来好象不比中国的企业家差。

原文:

<南方都市报>的<一日看百年>中,居然为"麦当劳"专门写了一栏,可见"麦当劳"影响之大。这时候想起了曾经要挑战"麦当劳'的企业--红高梁,却是早已无声无息地倒闭了。也还隐约记得红高梁刚来深圳时的宣传,它的老板对洋快餐一统天下的现状很为不满,决心要振兴民族快餐业。

我倒是去"红高梁"吃过两回,我对烩面和汉堡包并无偏爱,不过偶尔吃两顿快餐,我不会将它提高到"爱国"的高度,只会考虑自己的口味。那些关于"振兴民族快餐业"的宣传,对我来说全无用处。

相反看看麦当劳,它的宣传目标很明确,主要是对儿童和青少年,因为他们更能接受新鲜事物。麦当劳餐厅内设有专供儿童玩耍的场地,经常推出一些新颖别致的玩具。麦当劳在电视台做的广告,经常更换,每一个都非常亲切生动。摇头摆尾的游鱼变成了新鲜出炉的鱼柳包,咬一口喷出火来的香辣汉堡,造成市场上黑椒短缺的黑椒汉堡......鲜明的色彩,丰富的想象,很适合儿童观看。邻居家一个三四岁的小孩,一看见电视上出现那个金黄色的M标记,就会跟着高叫"麦当劳"。

有时觉得中国的企业宣传,象是中国传统的京剧,锣鼓喧天中,忙于传达一些忠孝节义的理念,而缺乏对人生细致入微的关怀,偏偏中国人又是很实际的,不象韩国人或日本人,动不动就对那些说教当真。

在深圳,红高梁将地址选在长乐花园麦当劳的对面,不知是经过了市场调查后作出的决定,还是一种近似于赌气的决定。长乐花园附近没有大型的商场,也没有多少娱乐场所,而当时已有了麦当劳和达美乐两家快餐店,这种清苦下盲目加入竞争,应该说不算名明智吧?

国内企业学习外国的经验,很容易就学来了一些理念,讲起来总是头头是道,而忽略那些具体细致的工作:科学的管理体制,认真的市场调查,完善的售后服务。。。从传统来看,中国人习惯于浪漫的想象,而缺乏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态度。赤壁之战的胜负,主要取决于诸葛亮能否装神弄鬼地借来东风,至于招募军队,制造武器,提高士气等等,倒成了无关紧要的事情。直到现在,仍能看见一些杂志上不切实际的宣传:凭一个点子就可以财源广进,一项英明的决策就可以带来几千万利润。。。恍惚有回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经济过热的时候,阳光下许多五彩缤纷的泡沫,南得集团,巨人集团,亚细亚集团,,,过不了几年,纷纷爆出经营不善的内幕。不脚踏实地的行为,最终都经受不起市场经济的考验。红高梁挑战麦当劳一失败告终,也许正由于它太过注重挑战本身,而忽略了企业经营的细节。
蒹葭苍苍(旧作) 5/19/2009 00:02
在分别的路口,
在黄昏的水边,
你送我满捧的芦苇
说那蒹葭苍苍永隔着波澜

那淡黄色的飞絮沾满我的发梢
心中曾有的激动
如石子投如水中的涟猗
一圈一圈地消散
你淡青色的背影逐渐溶入远方的群山
却在每一刻忧伤的时候
每一个长街的尽头
恍然再现

世间的悲欢也如水中的云影变幻
我又如何能将瞬间的幸福延伸到永远
只愿我的风华能化作亭亭的翠竹
借夜夜明月
投影上你的窗帘
诗人末路(旧作) 5/17/2009 20:33
和朋友谈起以前也写过一些文章,现抄录一篇。

以前曾做过诗人梦,我不是才思敏捷的人,写一首总要经过反反复复的斟酌和修改。"两句三年得,一呤泪双流",努力努力,呤成贾岛孟郊之流,说不定还有点指望。

来到深圳后,就不太有写诗的热情,偶尔写成一首,投稿后居然发表了,着实让我得意了一阵子,收到稿费后,我就不太开心得起来了,总共才30元。30元在深圳够干什么?只好去吃顿麦当劳。想一想做诗人实在是养不活自己,也就打消了继续写诗的念头。就算以中国诗作最多的诗人陆游来说,他写了9000首诗。以30年的习作时间来算,每天只能写一首,一个月稿费也就900元,900元的工资,在深圳够租房,够养家?

本来是想谈诗的,一谈就谈到钱上去了,太不诗意了,难怪做不成诗人,君子固穷嘛,何况诗人本来就有哭穷的传统。杜甫就说过"文章憎命达"。不过杜甫尚有几件茅屋,不至于在没有稿费的时候被人扫地出门。今天的诗人,没有钱大概只好做真正的流浪诗人了。

诗歌的没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诗歌的爱好者依然为数众多,但差不都是"为赋新愁强说愁"的少年。一但有了赚钱的条件或谋生的必要,诗歌就被置之脑后了。

现在报刊上发表的诗大约可分三类,第一类是适时应景的。一有什么大事发生,报上就登出层出不穷的打油诗。这类诗歌历来都有,犹如一次性消费品,只能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装点一下歌舞升平。第二类是无病呻呤型。自宋词以来中国诗歌就有缠绵绯恻的传统,于今更加发扬光大了,处处是"满纸荒唐言,一把相思泪"。唐诗中的大气磅礴,关注民生等传统,在今天的诗歌中无处追寻了。第三类是不知所云型。除了它的作者,没人知道在说些什么。

现在有著名诗人头衔的人仍是很多,可惜我一个都不认识。我所熟悉的著名诗人,如北岛,舒婷,顾城,都不写或不能写诗了。不知道是因为诗意里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还是因为诗歌越来越贬值了。
水鸟 . 查尔斯河 5/15/2009 23:48
今天总算拍到了水鸟的聚会,不象我上次描述的那样多,有二三十只,三三两两地散落江面。我不大能辨别水鸟,觉得大部分是大雁,有两只白色的天鹅。

这里的鸟风度很好,见人走近也不害怕,一副怡然自乐的形象,拍到两只大雁并排站立,引吭高歌的情景,可惜不知道它们在唱些什么。

偶尔有水鸟惊起,飞速掠过江面,天空有翅膀的痕迹,可惜我没本事摄下来。

黄昏的水面,夕阳斜铺,色彩层次丰富,对岸树丛倒影呈墨绿色,江心是天光云影的颜色,忽明忽暗。麻省的天气很利落分明,要么是大晴天,要么下雨,一般没有太多的云彩,只有靠近夕阳处有一抹绚丽的晚霞,投影水中,水天一色,云影变幻。
本来觉得杨过的fans众多,说他的坏话怕有麻烦,前两天突然领悟到原来生活网的作者和读者都是中老年人,为一个偶像吵架的可能性不大(Thinkhard是例外哈)。终于把这篇拖了好久的文章完成。

杨过

我很不能原谅杨过的一个地方,是他在想刺杀郭靖之前,想到"我此刻刺杀郭靖,原是举手之事。但他一死,襄阳难守,这城中成千成万婴儿,岂非尽被蒙古兵卒残杀为乐?",但仍要下手,觉得他是完全没有道德底线的人。他最后成了民族英雄而没成千古罪人,实在因为运气太好。当然我这个态度,好象不该读武侠小说,该读政治教科书。

我虽然很不满杨过有那么多红颜知己,但是清官难断家务事,主要我也懒得再重读一遍全书了,也就不再去理会他们谁对谁错了。

小龙女

小龙女是按照传统的美女形象来塑造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餐风饮露(只吃蜂蜜就能生活),就是缺乏生气兼行事莫名其妙。

郭芙

在杨过的众多仰慕者中,我觉得郭芙最为鲜明生动,我这一评论有点惊世骇俗,经常看到郭芙被列为最令人讨厌的女子之一(多半是杨过的fans评的)。主要金庸笔下完美的忘我女子太多,让人生厌,难得郭芙这样有点自我的。郭芙其实也没干啥坏事,除了砍断杨过的胳膊,还有在丈夫的事务上插话过多。黄药师打断人双腿照样成为偶像,这点错误也就小意思了。

看过评论说杨过暗恋过郭芙,我深以为然,以杨过那样激烈的性格,被砍了手臂居然不报复,这情谊好象不是一般的深。杨过成了名满天下的大侠之后,念念不忘的仍是,"令姊(郭芙)又怎瞧得起我这般人了?"由此可见一斑。

程英

对程英印象最深的是她初出场时的情景。她在箫中吹相思之曲,一旦知道杨过听出箫中含意,立刻改吹宾主酬答之乐,使得杨过心想: “原来你在箫声之中也带了面具,不肯透露心曲。” 非常温文含蓄的传统女子形象。

金庸很善于描写温婉的女子,可惜从来不肯给她们幸福,让人觉得,那些温柔婉转,原来都是浪费。传统的中国淑女,过于矜持和被动,的确也不容易把握住幸福。

李莫愁

李莫愁情场失意,从此走火如魔。

不知道怎么突然联想到最近网上出名的一名女子--姜岩(故事见
http://bbs.book.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9&subid=0&tbid=3868&fid=242768
好象有点离题太远。虽然死者值得同情,但在现在这样的年代,还满世界追杀第三者,我觉得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一扯又扯到中国传统上去了,古代的传奇中,女人谈恋爱都非常悲壮,不成功,便成仁。杜十娘投江,尤三姐伏剑,霍小玉饮恨而终。她们那时没别的出路,还算情有可原,现代人大可不必如此,无论有没有爱情,都该好好安排人生。


公孙绿萼

公孙绿萼身世很可怜,不能不同情一下,一个人选错了对象,自己也应该付责任,但选错了父母,是完全没有办法的事。

郭襄

郭襄在网上得到的评价很高,我对她的感觉就是一未成年小女孩,她真正出场的时候和黄蓉在射雕中出场的年纪也差不多,主要她周围人物都已成熟,都把她当小女孩看。

耶律齐

耶律齐如果是主角,很有资格竞选模范丈夫人选,出身世家,祖父是耶律楚材,生活网才有一篇文章提到。
http://shenghuonet.com/phpBB2/viewtopic.php?t=46472
虽然有可能是半吊子的纨绔子弟(Thinkhard语),比起胡斐,估计还是能多背两句诗经。为了避免打笔墨官司,我就不夸他文武全材了。脾气很好,为人也不错。就是眼光有点差劲,看上了郭芙这个刁蛮公主。


郭靖

郭靖和黄蓉本来该在射雕中评(也不知道还会不会继续写),我也比较怀疑他们的婚姻质量,不知道黄蓉会不会缺乏知己感,说个笑话他半天都听不明白。郭靖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恕,和坚韧,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确是大智若愚,我一直都很欣赏郭靖。我这样纯以道德论人,好象有违武侠的娱乐精神。

黄蓉

射雕中的黄蓉是我最喜欢的金庸人物之一,神雕中的黄蓉没有那份天真了,就有点过于精明的感觉。
我到目的地的时候已是下午两点,没机会吃到大家丰盛的午餐,只能自产自销,吃了自带的食品。

这一段河流风景很不错,我们所在的岸边,Mill ST 随河岸延伸,街的另一面好象是豪宅,因为有车道延伸进去,庭院深深,只见树木未见房屋,河的对岸是一望无际的丛林,两岸林木参天,一片葱茏,中间墨绿色的河道,波光鳞鳞,蜿蜒流向天际。碧水丛林之间,红色或黄色的皮艇分外醒目。

这一段水流非常平稳,基本没有什么波浪,而且很短,好象还没怎么划,就已经到终点了。这样说好象也不太对,我们抬着皮艇往回走的时候,我觉得路漫漫其修远兮,这一条长路永远无尽头Laughing。第二次划的时候,试着往回划了一段,尝试了一下逆流而上。

生活网上对得上名的ID,见到了kurt,ciao,wojian,Qin luo,熊。Qin luo 很会照顾人,难怪kurt要夸是好后勤。从熊那里学到了有关Tick的知识。多谢kurt尽心尽力地组织这样有趣的活动。
随笔 5/07/2009 00:49
我住在Waltham的Crescent ST,查尔斯河就在房屋背后,下班后沿街散步,河水时隐时现,忽明忽暗。走到和Moody ST的交界处,有一段宽阔的沿河道路,平常这里没什么人。河中总有三三两两的水鸟在嬉戏,雁叫声此起彼落。偶尔能见水鸟大聚会,有几十上百只鸟聚集,成片飞落,热闹非常。遗憾的是当时没带相机,也不知道它们下次聚会时间。

沿岸没什么好看的花,我前段时间在两首诗<查尔斯河春景>中写"静立繁花赏浪潮","千红万紫竟芳菲",都不是写实,其实当时所见是"枯藤老树昏鸦"。现在两岸从生的灌木都已枝繁叶茂,倒映水中,绿波荡漾,再加上天光云影,总算有了一江春水的感觉。

两岸树木都已郁郁苍苍,褪去了初春时新绿的娇嫩。突然想起席慕容的诗:
我喜欢将暮未暮的原野
在这时候
所有的颜色都已沉静
而黑暗尚未来临
暮春的时候,也是"所有的颜色都已沉静"吧,所有的姹紫嫣红,鹅黄嫩绿,都归于沉寂,只留下满目苍翠。
春天. 植物园 (三) 5/03/2009 22:32
麻省的春天总是一晃而过。四月初的时候,我还在感叹"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已到农历三月,开车出去转一趟,到处是光秃秃的枝丫。四月中旬开始,突然间各种花木争先恐后,争奇斗妍。五月一日出去转一转,落红无数,满目苍翠,已是暮春景象。从"豆蔻枝头"到"开到荼蘼",前后不过二十天左右时间,"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

本来今天并没想去植物园,中午的时候突然想起上周所说,到这个星期天樱花就该"花谢花飞飞满天",想去验证一下,结果比预计的还要糟糕。

一进门那棵白色玉兰花又让我大吃一惊,一树繁花,竟然全部不见踪影,只有零星几朵白花点缀枝头,我真是怀疑自己找错了地方,想想这一个星期又没什么急风暴雨,何以全部花瓣无影无踪?看着零落的枝头,想起一星期前的繁华,真是让人不能不起今昔之感。

白玉兰对面有一棵黄绿色的玉兰开得很好,虽然还不及以前那棵白玉兰那样繁茂。

湖边那一片樱花的红霞,也已经消失殆尽,大部分树木都已绿叶成荫。还好公园的管理人员尽责打扫,所有落花都已尸骨无存,我也就不用睹物而生感叹"红消香断有谁怜"。

山坡上那片黄金条,已经大半是绿色的枝叶,"早春杜鹃"和"喇叭杜鹃"都已凋零。

还好又有别的花开始开放,花的品种比上两次更多,可惜我不太识花,好些花都不知道名称。希望经过今年春天能多认得几种花。

丁香花已经开放,有紫色和白色两种,细碎的小花连接成串,点缀枝头,花型玲珑,花色晶莹,繁花点点,幽香阵阵,香气还不是很浓郁,要走近树前才能闻到。

有一片浅粉色的杜鹃开得正好,花型舒展,花色鲜嫩,花瓣近乎透明,娇艳欲滴。

中国文化的底色是感伤,前几天繁花似锦的时候,我想引用两句古诗,好象找不到什么合适的,勉强可以想起一首"万紫千红总是春",等到落花时节,古诗可以信手掂来,虽然"纷纷思人生"是欠揍 行为,但感伤是我们的传统,我还是抄录两首写落花的诗: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浣 溪 沙
  1, 2, 3, 4, 5, 6, 7, 8, 9  
[Time : 0.030s | 30 Queries | Memory Usage: 788.89 KB, used cached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