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见
http://www.shenghuonet.com/blog/blogtopic.php?t=27276
上星期天去了植物园之后,气温突然升高,从最低气温华氏四十多度,到了最高气温八十多度,从冬天直接跑步进入夏天。各种花木迫不及待,竞相开放。每天开车上班,都有新的惊喜,不知不觉又添了几树繁花。上班路上,迎着朝阳,花影斑驳,才发现原来一直开车的路是林荫道。
看见一路繁花,觉得这个星期天植物园的花肯定更好,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再去看,我最不喜欢开车,觉得看两小时来回去看花不太值得,(其实GPS上显示我家到植物园只要半小时,我上次的确开了一个小时,塞车加走错路

。)今天早上起来看外面阳光灿烂,这样的好天气呆在家里太可惜,"百年几见月当头",百年又有几个周末能见繁花满枝头,有花堪看直须看,决定开车前往植物园。
波士顿的气候也有好的地方,那就是天气晴朗的时候非常爽朗和大气,丽日晴天,白云朵朵,所有的阴霍都一扫而空,让人对着蓝天都要不自觉地微笑起来。今天正是这样一个好天气。
不知道是不是我记忆有误,一进植物园,发现门前那棵白玉兰比上星期膨胀了好几倍,好大一棵花树,让我有点目瞪口呆,想起梁实秋语"花比人痴肥",玉兰花瓣肥硕丰满,的确有点"痴肥"的意思。旁边两棵紫红色的玉兰已经开花。
山坡上那片黄金条,已有败落的迹象,绿色的枝叶夹杂其中,不在象上星期那样纯粹的金黄。
上次说园内有地方叫"Chinese Garden",其实是"EXPLORERS GARDEN Chinese Path"。那棵名叫"溪畔落新妇"的杜鹃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这新妇也太过矜持,"早春杜鹃"和"喇叭杜鹃"都已开始凋零。迎春花依然稀稀落落,奇怪的是竟然已经长出了不少枝叶,难道迎春花从来就不盛开?
上次见樱花已开,但并没有太多印象。这次去看,湖边一片红霞,艳丽非常。樱花最易凋零,上次来时还只是半开,现在花瓣干枯,已有要开过的迹象,下次再来,恐怕就是"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柳树的颜色已经开始转深,不象上星期那样柔嫩。
波士顿春秋两季,都极为绚烂,同时时间也都极短,最盛时候不过十来天,现在已是繁花最盛之时。突然想起<红楼梦>里引用过的一首诗,"开到荼蘼花事了",查了一下,荼蘼又名山蔷薇,这园子里估计没有,不知道什么时候算是花事已了。
贴几张照片为证,我照相的技术很不怎么样,只取繁花似锦之意。
北国春迟,三月初天气好的时候,气温就有华氏五六十度,以为春天将到。转眼到了四月中旬,依然乍暖还寒,天冷的时候晚上出去还需要穿大衣。
波士顿春天多雨,一到春天,似乎有一半的日子都在雨中度过。人们对春雨总有美好的联想,我在春天的时候到过杭州和南京,春天的江南,似乎总是烟雨蒙蒙。细雨如丝,若有若无,给人温暖湿润的感觉,"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可惜波士顿的雨不是这样,一下雨就能将人淋成落汤鸡,雨冷风凉,正所谓"朝来寒雨晚来风"。
不管怎么说,波士顿的草木终于有欣欣向荣之意。星期天去了植物园,进门就看见几株玉兰开得正艳,有白色和粉红两种。园内已开的花有玉兰,水仙,樱花,杜鹃,迎春花等等。
走过一面山坡,山坡上半壁金黄,一簇黄花热烈灿烂,映着淡青色的天空,非常好看。我以为是迎春花,pbxmeis告诉我是黄金条,这名字真是俗气(如果是真的黄金条,我肯定不嫌它俗气)。
园内有一块地方叫"Chinese Garden",据野鹤说里面的花是由云南运来。有一株杜鹃有个很好听的名字,"溪畔落新妇",可惜还没开,不知道新妇长成什么样。"早春杜鹃"和"喇叭杜鹃"都是白色喇叭型花,好象只有大小上的区别。迎春花刚开始开花,只有稀稀落落的几朵,远不如前面山坡上的黄金条那样旺盛。
往回走的时候已是傍晚,夕阳下几棵柳树的剪影非常漂亮,现在应该是柳树最美的时候,再过些时候枝条就会从嫩黄变为深绿了,嫩黄色的枝条映着夕阳余晖,好象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边。
先写到这里吧,等有空了再改。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这样的天气,正好配张爱玲小说,闷在家里一个周末,总算把小团圆看完。读读停停,倒象是在读学术论文。读起来太过压抑,再写评论,更觉得要得抑郁症,应该给自己定下一条规矩,"宁可灌水吵架,莫读爱恨情仇。"
张爱玲如果是网上一Id,我恐怕不敢评论,她那样世事洞明, 玲珑剔透,妄评她恐怕自取其辱。还好不是,就随便写一点吧。
文中大部分内容,都和她母亲有关,中国人讲"百善孝为先","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能够以那样冰冷锋利的笔调来写自己的父母,的确有点让人惊心。不过看她那样处心积虑地要还钱给母亲,而她母亲当时受伤的感觉, 倒有点同情她的母亲,她所做的一切,也许很多是出于无意吧,母女隔了多年才相见,不过是有血缘的陌生人,她很多地方看不惯女儿也是难免的。张爱玲看见母亲痛苦的一刻,不知是不是有一点复仇的快感。
我一直不喜欢胡兰成的为人及为文,做了汉奸,还说"我自己以为能平视王侯,但仍有太多的感激",难为他可以说得这么冠冕堂皇,他的文风太过夸张,过度堆砌和修饰。以前读过一些他文章的片段,觉得张爱玲不过是他众多收藏品中的一个,因为名气大,所以拿出来作特别炫耀。
但读<小团圆>,似乎他也曾动了一些真心,竟然为张爱玲和妻妾都离了婚。
<今生今世>中说: ”我已有妻室,她并不在意.","我们两人都少曾想到要结婚。但英娣竟与我离异,我们才亦结婚了".
而在<小团圆>中,”’你太太呢?’他有没有略顿一顿?’我可以离婚。’”“’还有你第二个太太。’‘要赶她出去是不行的!’她笑了。’不过是法律上的手续。’终於这一天他带了两份报纸来,两个报上都是并排登著’邵之雍章绯雯协议离婚
闲看鸥群戏碧涛
和风丽日自逍遥
行舟停处垂杨柳
静立繁花赏浪潮
bysea : |
查尔斯河早春雨景
春来河中兴江涛,
鸳鸯岸上乐逍遥。
长柳欲系犹似送,
轻舟径直赶海潮。
林曦
4、4、2009
注:写于跑步途中。 |
梁羽生小说看过很多,大概有十几二十部。梁羽生有一招牌式名句"详见拙著XXX",我好奇心强,还真都看了个七七八八。现在大多记不得了,只挑出三本来略为评论。
<云海玉弓缘>:
这是我最早看的一部武侠小说。
两个女主角中,当时喜欢谷之华,现在想起来,谷之华太过面面俱到,有点薛宝钗式的感觉。不喜欢历胜男,不喜欢个性太过凌厉的女人,而且她明知金谷二人感情很好,还非得去插上一脚,让人不太好理解。
梁羽生正统观念太强,所以笔下也正也邪的人物,大多批着邪派的外衣,干着正派的勾当(好象很吃亏?)。金世遗除了没事干讨人嫌之外,基本就一正派大侠。
故事的结尾,有点象张爱玲白玫瑰红玫瑰的比喻,历胜男那样舍得玉碎,以生命相争,自然成了心口上的朱砂痣,谷之华永远没法再能争赢。梁羽生很厚道地让金谷两人在十几年后结合,我觉得这一点有蛇足之嫌。
<白发魔女传>
看<白发魔女传>的时候,有一点为卓一航难过,那么一位玉树临风,文武双全的人物,看来注定是要一生窝囊。他在武当山诚然被几位师叔管得死死的,逃出武当山,娶那么一位喜怒无常且武功高强的妻子,恐怕也不见得是幸事。从这点上来说,他和他的练姐姐在天山南北遥遥相望,倒象是最好的结局了,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
喜欢书中另外两位人物,岳鸣珂和铁珊瑚,男的英姿飒爽,女的天真俏皮,都是我喜欢的类型,可惜写得太过简略,来不及开始,就已经结束,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
《萍踪侠影录》
我看过的武侠小说中评选模范丈夫人选,我以为首推张丹枫,改天单独评一下。
原帖见
http://www.shenghuonet.com/phpBB2/viewtopic.php?t=43491
我是挂羊头卖狗肉,既不是原创,也不是翻译。要是算翻译,估计能气死苏东坡。
最是难留的
是异乡的春天
飞过身边如离弦的箭
春雨如愁 还是
春愁如雨
绵绵不绝
在我的窗前
雨中零落的胭脂
是昨日 海棠的笑颜
世事如春梦 或者是
春梦如世事
只恍惚的一瞬
就已经 空老了红颜
春潮随春雨弥漫
心如渔舟
飘摇在风雨之中
找不到归岸
庭前翻飞的蝴蝶
是否是 随风的纸灰
飘落在 故乡的清明
功名在云霄之外
故国在万里之遥
穷途末路时能够向谁哭泣
还是将心事
寄向 佛前的青烟
苏东坡原诗:
我自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一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
我第一次看<天龙八部>的时候,最喜欢的人物是萧峰,专门捡和他有关的章节来看,现在过了英雄崇拜的年龄,看问题的角度也就不一样了。
萧峰是我看过的武侠小说中最有男子气概的人物,一出场,"剧饮千杯男儿事",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有水泊梁山好汉之风。武功高强,处事果断,有勇有谋有领导能力。
古语云,英雄难过美人关,在中国古代的英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中,美人多是用来检验英雄的道具,过了这一关的英雄才是真英雄,如赵云,武松。洛阳城里的百花会中,马夫人往黄芍药旁俏生生一站,就成检验英雄的标准,天下英雄,唯有萧大英雄才是真英雄。
英雄也要与时俱进,所以金庸给萧峰安排了阿朱。以前觉得萧峰与阿朱的爱情是金庸笔下最动人的爱情之一,现在觉得萧峰这样的大英雄,大豪杰,只有阿朱这样的小丫头才受得了。萧峰想要报仇,说:"我要杀他全家,自老至少,鸡犬不留!"而阿朱劝戒的话"却不敢吐出唇来,只觉得乔峰神威凛凛,对之不敢悄有拂逆。"他们在这样基本的是非问题上都不能交流,后来的误会倒也不是偶然。
一直觉得金庸安排萧峰打死阿朱这个情节很莫名其妙,萧峰问段正淳"当年你做过一件于心有愧的大错事,是也不是?"连最酸的文学青年,恐怕也不会说话这么婉约,很难相信这是萧峰说的话,人命关天的大事,就被这么一句婉约的话决定了,实在不象萧峰的做事风格。也许金庸想让萧峰这个英雄悲剧得更彻底一些。看来不仅自己不可做英雄,也要严禁亲朋好友做英雄,不然不知哪天就给牺牲掉了。
不管怎么说,"塞上牛羊空许约"是金庸小说中最为悲凉的情节之一,离了阿朱,萧峰的故事也就失去了光彩。
vieplivee在回帖中提到了程灵素,想起我多年前曾写过一篇有关程灵素的文章,找出一看,这文字有点让我不太好意思,不过是曾经的自己,还是照抄出来。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女子,个个如花似玉,只有程灵素是个例外。
我不明白金先生为何独独对程姑娘如此苛刻。他小说中的女子一出场,个个光艳照人。只有程灵素肌肤枯黄,面有菜色,头发也是有黄有稀,时时不忘自己是个'丑丫头'。
程姑娘是'毒手药王'的唯一弟子,用毒的功夫出神入化,更兼冰雪聪明,事事都在她的预料之中。唯一让她无能为力的是她对胡斐的爱情。
程灵素在药王庄邂逅胡斐,从此随他流浪天涯。她对胡斐情有独钟,胡斐却一直记挂着另外一个美丽的女子。他不爱程灵素,到最终也不爱她,即使他为他而死。她尸骨未寒,他念念不忘的仍是和袁紫衣再续前缘。
或许有人以为程灵素的悲剧在于胡斐遇到她之前先遇到了袁紫衣,对此我不敢苟同。金庸小说中那些武功绝顶的年轻男子,就象生活中事业成功的勇士,总会有许多女子愿意为他作飞蛾扑火,即使没有先遇到袁紫衣,也难免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张紫衣,王紫衣等等。程,胡的爱情能不能够功德圆满,是一件很值得怀疑的事情。
我不知道美貌在爱情中究竟能占多大分量。从小看报纸杂志,受到的教育是:"不是美丽才可爱,而是可爱才美丽。"许多人对那些不是天生丽质的女子循循善诱,教育她们努力把自己培养得温柔体贴,善解人意。
如果让我来发表意见,我宁愿劝相貌平平的女子实际一点,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人,也不想劝她们努力去做得很完美。爱情之中本来应该有纵容,有包涵,爱一个人,也就包括容忍他的缺点。如果要你做得象圣母,他才肯爱你,我劝你还是放弃爱情,做回你自己的好。
这世间有许多相貌平庸的女子,同时也有许多平凡的,注定了一生不能发迹的男人。平凡的女人不妨选择一种平凡的婚姻。和那些眩目迷人的婚姻比起来,只不过是外包装上的差异而已。而且,那些能够真正白头谐老,相互没有隐瞒的婚姻,往往是由平凡的女人和男人组成。"
我那时写文章比较认真,不象现在,文风浮滑,虚虚实实。太认真了容易受伤,尤其在BBS这样的环境下。不过评论人物,完全没有代入感,只是站在门外指手划脚,也很难有好文章。还有就是那时喜欢教育别人,现在觉得能教育好自己就不错了。
以前曾经很喜欢过程灵素,现在没什么感觉,觉得她完全不必那么悲情,爱人如己,君既无心我便休,才是应该的恋爱态度。当然也不好苛责程灵素,她那时候还太年轻,每个人都有过年轻时候的爱情,错爱一场,也胜过人生一片空白。可惜程灵素是小说中人,因此而赔了性命,好象有点不大值得。
胡斐
我对胡斐完全没有感觉,虽然他是金庸按照"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标准塑造起来的高大全型人物,不明白程灵素看上了他那一点。还是该自己写小说,改天我写一个一无是处的女子,还让N多帅哥为她拼命。
袁紫衣
袁紫衣也好象比较莫名其妙,爱上胡斐不是她的错,但偏偏找一个那么牵强的借口而离开,她和胡斐倒是天生的一对,两人都那么矫情。
陈家洛
陈家洛在霍青桐与香香公主之间犹豫不决,我倒不觉得他选香香公主有何不对,他和霍青桐又没有太多瓜葛(有多少瓜葛就不可以再移情别恋,这个是世界性难题,不在此探讨),他和香香公主在一起觉得更快乐,这就是足够正当的理由。让我很不爽的是,他居然拿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来作推搪,不作任何选择,难得袁士霄还赞他很有志气,看来老年人真是好骗。
他后来居然想出美人计这一招,陪了夫人又折兵。也许时代道德观不同,在金庸年代看来是很悲壮的行为,在现在的人看来就有点卑鄙的成分。用美人计也就算了,居然将自己心爱的人献出去,真是让我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陈家洛是金庸小说中唯一一个文武全材,玉树临风的男主角,也是最失败的一位。不过我喜欢书中的一句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也许因为如此,我倒是一直没讨厌过陈家洛。
霍青桐
不觉得霍青桐象是回族的女子,她明知有误会而不肯说明,和后来见到陈家洛与香香公主后的隐忍,倒象是儒家文化的产物。
可以设想一下没有了香香公主,陈家洛与霍青桐会不会结合,梁羽生就让金世遗与谷之华最终结婚了,但我认为那是蛇足。不是说霍青桐应该得到更好的爱情,应该得到和真正得到了之间,差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只是小说应该唯美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还非得凑在一起,实在没什么必要。
香香公主
我对香香公主没什么感觉,要是做朋友,和这么无知的人在一起,应该是很无话可说吧。美女的魅力,要男士才能评价。
香香公主应该是金庸笔下最美的女主角,唯一能与抗衡的大概是陈圆圆,陈圆圆更多的是媚,香香公主才是纯粹的美。
李沅芷与余鱼同
我对这两个人物都还算喜欢,不过不看好他们的爱情,这么完全一方一相情愿的爱情,恐怕难有好结果。
周绮与徐天宏
周绮说陈家洛:"人家是宰相公子,我们配得上么?你们大家把他当宝贝儿,我才不希罕哩。"难得金庸笔下有这么爽快的女孩子,后来的<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几乎将所有适龄女子一网打尽,唯一漏网的杨不悔,还要特地解释半天,好象不看上他就是有眼无珠。
这一对是欢喜冤家,算是比较有趣而又美满的爱情。
这个题目很大,可以做博士论文。如果做出来能拿学位,我倒是有兴趣做一做。可惜只能用来消磨时间。
文人相轻,金梁二人之间也有过过节。梁羽生有<金庸梁羽生合论>一文,批评金庸对联不合平仄,黄蓉宋代才女唱元曲。后来金庸自嘲,说在<书剑恩仇录>中革去了陈家洛的解元头衔,因为诗写得太幼稚。
平心而论,金庸的古诗词功底不及梁羽生,但写情或温文含蓄,或相思刻骨,得中国古文化精髓。比较之下,梁羽生笔下的情,有时象是战斗的革命情谊,比如<白发魔女传>,不时提到卓一航是官家子弟,如何如何,让人怀疑梁老先生准备划分好阶级成分再谈恋爱。而且梁羽生写得太多,人物雷同,比如说我喜欢冰川天女(因为这个名字有气势),由冰川天女想到唐经天,除了他是名家子弟,会对点对联,实在想不起他还做过点啥事。
梁老先生是厚道人,坚持一个罗卜一个坑的原则,总能搞成拉郎配,适合开婚姻介绍所。即使搞过点三角,四角恋,婚后都能安份守己,专心过自己的小日子。不象金庸笔下人物,一入情关,就走火入魔,万劫不得超生,比如李莫愁,成昆。
金庸写情,得古文化精髓,也得其糟粕。中国古代传奇,从<柳毅传书>,<白蛇传>,<梁三伯与祝英台>,到聊斋里的一帮狐仙鬼仙,都是女追男,男主角什么也不用做,坐等美女上门,还要推三阻四,作正人君子状,而且多半顺便解决经济问题。要求这么高,难怪都只好娶狐仙鬼仙。金庸笔下的爱情的也是多是女追男,这样的好处是,任由男主角顺水推舟,拖泥带水,都不必负道义上的责任。我最讨厌金庸男主角排名:扬过第一,张无忌其次,韦小宝是真小人,我倒没那么讨厌他。
梁羽生最有男女平等意识,笔下女子为自己而谈恋爱(有时象是为革命而谈恋爱),金庸笔下女子,是男主角恋爱史中的道具,任由男主角如何相待,都一副无怨无悔的样子,让人气闷。比如说周芷若在张无忌逃婚时说,"各位亲眼所见,是他负我,非我负他。我周芷若不雪今日之辱,有如此珠。"还算有点个性,一转眼又"靠在他肩上抽抽噎噎的哭个不住",让我有恨铁不成钢之感。
先写到这里吧,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我的住处离查尔斯河很近。我没那么风雅,租个房子还要考虑是否景色宜人,当初找到这里,是因为离公司近,价钱便宜。搬进来后开车上下班,看见GPS上有一条河流的图示,查尔斯河就在屋后,算是意外之喜。
星期天风日晴和,出门不到五十米,就到了河边。对岸浅褐色的丛林,仍留着残冬景象,只有光秃秃的枝丫而未见新芽。河水清澈见底,水波微漾,让我有以水濯足的冲动。河中水鸟三五成群,嬉戏觅食,河边水鸟昂首阔步,见人不惊。岸边柳树树梢,已笼上了一层鹅黄色的轻烟。
其实此景与上面的诗没啥关连,除了几只水鸟,我也不能确定它们是鸭,是鹅,是大雁。我觉得这么好的初春天气,应该有一首好诗相配,还有就是想我的文章有一个漂亮的标题,就把这首诗拿来凑数了。
写完了景,本来应该有照片作证,可惜我翻箱倒柜,也找不到相机,以后有机会再补上。
以前很难写成一篇文章,往往是构思了半天,写起来觉得不满意,就半途而废了。现在决定改变策略,管他一鳞半爪,鸡毛蒜皮,都写下来练笔。既然是练笔,不能保证水平,如有人被酸掉了大牙,概不负责赔偿。
感慨一下,写景不容易讨好,我自己就是看书一看到风景描写就跳过去,其后果是现在想要发酸,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过美国风景这么好,不留点文字好象心有不甘(留下来恐怕会煞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