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民主 4/11/2009 12:43
读了《螳螂的民主决策》,不得不说,科学家说话,有时候对人的无意识误导是很明显的。

把民主定义为集体偏好,“与个体有头脑无关”,这是对应动物世界的“民主”(其实也是专制:单一信息条件下纯直接利益偏好,而没有个体思考),但不是人类的民主。我觉得这篇文章放到“生物专栏”还是可以的。用人们熟悉的民主,来解释一下低级动物的本能合作,对大家了解或理解不会说话的动物,更“人性化”,所以这要是给学生物的学生讲课这么说还是不错的。就是不能反过来,将它作为主要内容和理论拿到“人类社会学”这门课上讲,就该笑话了。

相对于动物世界,人类已经经过那种本能合作的阶段,只是当时没有知识记录,今天研究动物的“民主”,可以帮助了解过去的人类,所以这种研究,有一定的价值。

但今天的人类,相对于其它动物,已经是“上帝”的地位(或者说是上帝地位的开始)。

人类社会跟动物社会比已经复杂很多(根据进化论,应该用“高级”这个字),人类社会的民主,是动物世界所完全没有的,原因就是动物世界低级简单。简单的合作得到最大利益是可能的,但这不是民主,只是一种被动的本能的合作。动物因为没有语言,或只有简单的语言,所以不可能象人这样:在众多的信息,各种方面因素的考虑之后(许多因素不是直接的利益偏好,这也是很多人面对民主觉得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的原因,直接利益是很容易选择决定的),甚至在用“数学模型”来研究描述后,还只是做出一个并不十分满意的决定。而动物完全缺乏这种主动的行为能力。

所以看英文的这篇文章,你可以看到,研究的是这种简单的“民主”也是有利于集体的,也就是证明了“高级”社会的方式也适用于“低级”社会(provide a mathematical model that finds animal democracies are more beneficial than animal dictatorships),或者说是证明民主对高级和低级社会都是普遍规律。但能否帮人类选择社会制度,“may or may not”。这么说对生物学家来说,或许还保留个希望,但对人类社会学家来说,我想已经是确定的了:not。

但回过来看舟子的文章,他最后居然给出的结论是:“民主决策虽然是个好东西,但是也很脆弱,很容易被某个别出心裁的异己分子所破坏”。可是看历史,容易被误导的社会基本都是专制的,因为人在这种社会不需要也不太可能去多思考。再看他举例说的螳螂,蟑螂的社会其实正是这种专制:依赖一种气味(信息)来决定,不做其它思考。在这种天然专制信息下适度的合作,这是种帮助生存的简单本能选择(自然选择让它们形成本能,而不是思考),不是思考选择。螳螂因为只能靠气味,它不可能进行其他复杂选择。这种信息专制下的合作,在没有“异己分子”和外界冒充的情况下(螳螂自己只会直接利益偏好,而外界生物不会产生螳螂的气味信息),工作得很好,但一旦产生异己,或“外己”,就会面临威胁。但这已经不是民主的问题,而是专制的问题。

人跟动物之间的区别会是科学的长期问题。我个人认为根本的区别在于抽象概念的产生。动物可以被训练成做1+1=2这种游戏,但它无法真正理解“1”这样的数学概念。而人的产生是在人有了“人类自我”这个抽象概念以后。人类有了“人类自我”这个概念的证明,就是早期的“神”。当然,你永远可以争辩说,动物有这个能力,只是无法表达。

方舟子作为科学家,谈生物是内行,如果要谈社会,大概还要多上些课。简单的用生物世界推断人类社会,Too simple。
[Time : 0.005s | 11 Queries | Memory Usage: 612.44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