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顺着Wojian 的建设性思路接着讨论一下。
网络联络这种形式有着本质的缺陷。比如大街的墙上,如果有人乱写乱画,在比较安全的区,可能会有人制止,在黑人区就没人管了。但观众有选择,可以不去黑人区。Facebook 基本上是这个模式,每人自己有面墙,自己可以乱写,别人写的,自己可以擦掉。
但这个形势有个问题,就是发现好的 thread 比较难,需要好的 search engine,或是依靠朋友的小道消息。(Linkedin 也是如此)有些主题超出了自己一面墙的范围,就要新申请一面墙,但每次新申请一面墙,就都会有 advertise 的 overhead.
像生活网,是比较传统的规划方式,分门别类,目的是希望人们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比如在下里巴人版可以说说偷鸡摸狗,在事事关心版可以讨论Big O 增税之类的。这就好比音乐会上不需聊天儿一个道理。但是这个初衷是好的,对网路这个媒体又不是非常适合。很多人在网上会感觉到一种 false anonymity, 会说一些面对面不大可能说的话。(很有可能面对电脑打字和面对面说话经过的大脑处理不同) 而且网这种东西本来是奠基于自由的信念,有这么多规矩,大家的积极性很受影响。
我觉得应该开拓第三种模式。我有一些想法,但想听听其他人是怎么想的。
关于第三种路线的讨论 9/14/2010 11:02
跑个题
我家今年月饼可没买啊。。。
我家今年月饼可没买啊。。。
我有 backup,已经买了一盒。
xiaozhi : |
跑个题
我家今年月饼可没买啊。。。 |
可以在每个贴(主题贴和回复贴)下面加个"人气指数". 任何注册过的人, 读了一个贴都可以投一下"支持, 反对, 中立", 系统自己累计.
谁发了原创而且很有见解, 肯定会得到N多个"支持".
那些阿狗阿猫的, 想发言, 那就随便, 但他/她也会看见自己的贴下面有多少个"反对". 公道自在人心. 甚至可以把反对率超过一定比例的贴沉底, 支持率高的置顶.
这样一切都是机器自动的, 没人抱怨公平不公平了吧.
谁发了原创而且很有见解, 肯定会得到N多个"支持".
那些阿狗阿猫的, 想发言, 那就随便, 但他/她也会看见自己的贴下面有多少个"反对". 公道自在人心. 甚至可以把反对率超过一定比例的贴沉底, 支持率高的置顶.
这样一切都是机器自动的, 没人抱怨公平不公平了吧.
这有点儿像 digg。
但每贴都需要点有点儿麻烦。
但每贴都需要点有点儿麻烦。
breezy : |
可以在每个贴(主题贴和回复贴)下面加个"人气指数". 任何注册过的人, 读了一个贴都可以投一下"支持, 反对, 中立", 系统自己累计.
谁发了原创而且很有见解, 肯定会得到N多个"支持". 那些阿狗阿猫的, 想发言, 那就随便, 但他/她也会看见自己的贴下面有多少个"反对". 公道自在人心. 甚至可以把反对率超过一定比例的贴沉底, 支持率高的置顶. 这样一切都是机器自动的, 没人抱怨公平不公平了吧. |
我认为还是权力要分散,比如现在版主不能暂封ID IP,说明站长不信任版主的判断力。很多时候,某些过度behavior比如smooth的转贴,版主无法控制,站长也不愿控制,这样当然有站长的考量,但是过度behavior不受到控制的直接后果,就是网友使用率最高的今日新贴屏,被这些behavior占满,使得屏上帖子的diversity下降。当diversity下降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后果,就是让大部分参与者感到没有自己有兴趣的话题,时间一长,自然就选择疏远了。
我有过类似想法。xiaoqiang看你的短信。
人气以阅读点击统计,欣赏以支持赞成统计,不设反对投票。目的是防止个别人删除不喜欢的贴。不喜欢的,读的人少,自然人气低,但少数人气低却有真知灼见的贴,要防止被删除。这样保持positive的反映,又消除个别人negitive的影响(包括转不好的贴)。
人气以阅读点击统计,欣赏以支持赞成统计,不设反对投票。目的是防止个别人删除不喜欢的贴。不喜欢的,读的人少,自然人气低,但少数人气低却有真知灼见的贴,要防止被删除。这样保持positive的反映,又消除个别人negitive的影响(包括转不好的贴)。
短信内容很好。

rogerlee : |
我有过类似想法。xiaoqiang看你的短信。
人气以阅读点击统计,欣赏以支持赞成统计,不设反对投票。目的是防止个别人删除不喜欢的贴。不喜欢的,读的人少,自然人气低,但少数人气低却有真知灼见的贴,要防止被删除。这样保持positive的反映,又消除个别人negitive的影响。 |
这个思路很好。
我想过的,但很多方法都需要读者配合,麻烦到读者了,所以作罢。我期望那个读人眼球的硬件技术可以出来,然后再谈以后的评分方式吧。
快速的网络信息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远远没有到稳定下来的程度呢。所以任何想法,都应该会是过眼云烟,但能捞一票总是好的。呵呵。
以BBS的进化为例,刚开始的时候是光是现实中能说的人在说,其他人做崇拜状。
然后偶尔发言辩论,大家发现自己的嘴巴解放了,人人都想说了。
接下来就发现,原来人人都说就意味着矛盾,结果就是一场混战。
再后面,发现混战什么收获都没有了,又开始寻找稳定。。。现在就是这个阶段。


我想过的,但很多方法都需要读者配合,麻烦到读者了,所以作罢。我期望那个读人眼球的硬件技术可以出来,然后再谈以后的评分方式吧。
快速的网络信息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远远没有到稳定下来的程度呢。所以任何想法,都应该会是过眼云烟,但能捞一票总是好的。呵呵。

以BBS的进化为例,刚开始的时候是光是现实中能说的人在说,其他人做崇拜状。
然后偶尔发言辩论,大家发现自己的嘴巴解放了,人人都想说了。
接下来就发现,原来人人都说就意味着矛盾,结果就是一场混战。
再后面,发现混战什么收获都没有了,又开始寻找稳定。。。现在就是这个阶段。
Sub-grouping similar people by choice
In group sub-networking
Biased Searching based on group membership and personal settings
Computing driven by group behavior
In group sub-networking
Biased Searching based on group membership and personal settings
Computing driven by group behavior
有些想法挺接近的。
我想的一点是 registration by topic。 这其实有点儿像 facebook 的社团。只不过 topic proposal 是在大版上贴的。
Biased search based on setting and behavior 可能有些用,但对 back-end 的改动可能太大了。PHP + SQL 毕竟不是很 flexible/efficient。
其实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造成一种多样性的环境。每个环境有不同的 model。比如一个 model 可以是老ID的权力大一些,另一个 model 可以是新马甲的权力大一些。每个 model 可以被 propose 然后被 vote,或者自然选择。BBS本来的 business model 就是尽量吸收更多的人,然后让这些人找到自己的 comfortable zone。
这个对 backend 的改动应该也是挺大的,但作些小规模的实验应该是可能的。
我想的一点是 registration by topic。 这其实有点儿像 facebook 的社团。只不过 topic proposal 是在大版上贴的。
Biased search based on setting and behavior 可能有些用,但对 back-end 的改动可能太大了。PHP + SQL 毕竟不是很 flexible/efficient。
其实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造成一种多样性的环境。每个环境有不同的 model。比如一个 model 可以是老ID的权力大一些,另一个 model 可以是新马甲的权力大一些。每个 model 可以被 propose 然后被 vote,或者自然选择。BBS本来的 business model 就是尽量吸收更多的人,然后让这些人找到自己的 comfortable zone。
这个对 backend 的改动应该也是挺大的,但作些小规模的实验应该是可能的。
Nike : |
Sub-grouping similar people by choice
In group sub-networking Biased Searching based on group membership and personal settings Computing driven by group behavior |
xiaoqiang : | ||
有些想法挺接近的。
我想的一点是 registration by topic。 这其实有点儿像 facebook 的社团。只不过 topic proposal 是在大版上贴的。 Biased search based on setting and behavior 可能有些用,但对 back-end 的改动可能太大了。PHP + SQL 毕竟不是很 flexible/efficient。 其实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造成一种多样性的环境。每个环境有不同的 model。比如一个 model 可以是老ID的权力大一些,另一个 model 可以是新马甲的权力大一些。每个 model 可以被 propose 然后被 vote,或者自然选择。BBS本来的 business model 就是尽量吸收更多的人,然后让这些人找到自己的 comfortable zone。 这个对 backend 的改动应该也是挺大的,但作些小规模的实验应该是可能的。
|
你提议的model,确实可以实现我想建立隔离带和新区的想法。比如新区的创建者是smooth,先多给10分,我们在那个新区里就都是新人,慢慢在新区里贡献大的就成为新区的元老。
我以前也想过这个问题的,但一直认为我们的人气不够足,分出去,会两边不着落。但这次好像smooth还是有一定的号召力的,我们可以拿他当试验品,看看他的号召力,是否能足够作为根基,创下一片新天地。
其实以前的kurt兄在别的地方另创新网站,而不是成为我们这里的一个分支,可能也是我们没有能划出一个独立权限给他的问题。
可能算离题了,不是你原初想寻求的方向。
你的这个媳妇熬成婆的老ID变新ID当然是一个 model,还可以有其他 model。我的想法是,最好的说服人的办法,是让人实验自己的想法,然后自己说服自己。
比如可以有一个 model,新加入 topic 的比 topic 创始人的权力大。这样,比如smooth( sorry,只是打个比方)成立了一个 topic,然后新加入的可以把他屏蔽掉。他就会知道一味攻击斑竹也不是个办法。
或者有一个 model,topic 的建立者权力无限大,他会发现没人去拜访,所以也可能会考虑改变。
我觉得这样进行一段时间实验,可能会形成一些有意思的 model。
比如可以有一个 model,新加入 topic 的比 topic 创始人的权力大。这样,比如smooth( sorry,只是打个比方)成立了一个 topic,然后新加入的可以把他屏蔽掉。他就会知道一味攻击斑竹也不是个办法。
或者有一个 model,topic 的建立者权力无限大,他会发现没人去拜访,所以也可能会考虑改变。
我觉得这样进行一段时间实验,可能会形成一些有意思的 model。
WoJian : | ||||
你提议的model,确实可以实现我想建立隔离带和新区的想法。比如新区的创建者是smooth,先多给10分,我们在那个新区里就都是新人,慢慢在新区里贡献大的就成为新区的元老。 我以前也想过这个问题的,但一直认为我们的人气不够足,分出去,会两边不着落。但这次好像smooth还是有一定的号召力的,我们可以拿他当试验品,看看他的号召力,是否能足够作为根基,创下一片新天地。 其实以前的kurt兄在别的地方另创新网站,而不是成为我们这里的一个分支,可能也是我们没有能划出一个独立权限给他的问题。 可能算离题了,不是你原初想寻求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