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Jian的个人资料
注册于: 2005-01-19
发帖总计: 13725  [查看]
职业:  
兴趣:  
主页:  
Email 地址:  
站内短信: 发送站内短信
MSN Messenger:  
Yahoo Messenger:
AIM Address:  
交友目的:
性别:
所在地:  
年龄:
身高:
体重:
婚姻:
孩子:
个人简介标题:

WoJian的朋友
明友   
有9位网友将WoJian设为明友, 有2位网友将WoJian设为暗友.
   WoJian的日记本   [更多日记]
波士顿造房记(五)deck 10/19/2011 13:04



回来差不多一个月,把deck弄完了。我就偷个懒,就光是上个照片了。那些立柱后来我锯短了的,但还没有拍照,就这样凑合了吧。采用的全部是Fiberon的复合材料,这样以后就可以不需要去维护了。颜色是rosewood,纹路看上去挺漂亮的。这个deck是我自己动手,采用的是隐藏起来的固定方法,表面上没有螺丝孔。好玩的是,这个deck比较滑,所以落叶都在上面停不下来,都不需要我去扫叶子了。:)

回国很是开心,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也见到了认识快十年都没见过的网友。这次算是寻道之旅,所以住了几个寺庙,也见到了一些高人,还有一些有特异能力的年轻朋友们。自己的收获还行,现在在走向不折腾了,更安静了,就如我前面早就说过的,以后就不想说些什么了。

在皓迪家住了一个星期,很是开心。结果皓迪还比我先到美国,在美国没碰上多久又回去了。

对了,国内现在物价挺贵,基本上跟这里的消费水平拉齐了。吃便宜一些,穿用都贵一些。所以我认为人民币应该到了转折点,看不出人民币需要继续升值的必要性,大家在估算是人民币还是美元更保值(其实是哪个贬得更快)的时候小心些了。

下星期又要去闭关,所以这两天露露面,跟老朋友们打声招呼。


读者评论: 发表评论
再次推荐Roth IRA 2/19/2011 07:27
http://www.shenghuonet.com/blog/blogtopic.php?t=29833









花溪 写到:
Come on Bono, I am not asking you to do anything. You don't have to agree with me at all. It doesn't mean we can't be friend or get to know each other when we cross our path, it's a small world.
I think most people would agree to look for financial products which give tax benifit to grow your money, especially for people in a higher tax bracket. Tax eats your earning. We know very well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s not well and was not designed to depend on for retirement. Everyone needs to save for future retirement. The problem is not everyone has 401k plan at work, not everyone qualify for Roth IRA. We also know this country tax people live and dead. Again, one thing doesn't fit all.



我并不想加入你们的争论,但我要纠正一个有关Roth IRA的信息。

从2010年开始,布什建立的取消从IRA转到Roth IRA的收入限制政策开始实行,所以现在高收入的人只要通过先存nondeductible IRA,然后再转成Roth IRA,就已经可以实现“曲线”符合存Roth IRA条件了。









vieplivee 写到:








花溪 写到:
Come on Bono, I am not asking you to do anything. You don't have to agree with me at all. It doesn't mean we can't be friend or get to know each other when we cross our path, it's a small world.
I think most people would agree to look for financial products which give tax benifit to grow your money, especially for people in a higher tax bracket. Tax eats your earning. We know very well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s not well and was not designed to depend on for retirement. Everyone needs to save for future retirement. The problem is not everyone has 401k plan at work, not everyone qualify for Roth IRA. We also know this country tax people live and dead. Again, one thing doesn't fit all.


我是个完全不懂理财的人。。所以问个多半极度愚蠢的问题不要介意哈:你为什么不考虑买bond呢?



他们在讨论的是一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理财的第一层面,不是说什么赚钱什么保险,而是如何把财产合理分割成各种板块,取得最佳的组合效率和你想实现的风险控制,还有能契合中长远的大笔开支的目标(比如这里Mayrain考虑的子女学费)。其中需要考虑的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税务问题。

长期投资才要考虑税务问题的,这是因为避税对利滚利的效应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同样把10万元存20年,如果你放在外面,与放进退休账户(在这个比较里面,假设本金存入的时候是nondeductible IRA),最后的结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假设你两种方法的投资对象是一样的,每年都是8%的收益,然后放在外面你需要每年为盈利交25%的税,放在退休账户你每年不交税,但最后取出的时候一起为盈利交25%的税。这样的结果,一般的人会以为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因为盈利的税率都是25%。

但是,外面因为每年交税,所以在外面的账户,利滚利的指数基数是1.06,也就是说税后6%盈利,10万元的20年总盈利是32万-10万=22万。

而在退休账户里面,利滚利的指数基数是1.08,所以10万元的20年税前总盈利是47万-10万=37万,再去掉这部分盈利要交的税,37万-9万=28万,最后的结果比上面要多出6万。

存入的年份越大,最后的结果的差别也就越大,这样做也就越是值得。

Bono说的是,虽然有这种可能的好处,但把钱锁定进退休账户的损失是太大了。

我一直在推荐Roth IRA,就是那样又可以拿到长期的好处,本金的部分也没有说就被锁定了,想取是可以取出来的。上面同样的投资方法,如果是放进Roth IRA的,那么,如果你是退休了以后取出的,对37万你可以不用交税,平白多出了9万给你退休用。

而那10万本金如果你在退休以前碰上急需了,或者你找到了什么更加好的去处,比如你找到一很好的房地产deal,那你也可以不用交税就提前取出来。

中间取出,当然最后的盈利部分就不是37万了,但你实现了把长期目标转化为短期用途的机动性了。实现了这个机动性以后,你的盈利部分不取出的话,照样可以继续享受长期的税务好处。

如果你不得不把盈利的部分也在中间取出了,那你就撞上了把钱放进Roth IRA的唯一坏处了。那个盈利部分不仅要交税,而且还要交额外的10%提前取出惩罚税。但我们在说的是额外的10%而已,而且还只是对于盈利的部分,不对本金,所以风险真的是不大,基本上就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开总说担心以后联邦法案会修改退休以后不用交税这一条,我认为即便修改,也应该只对修改以后存入的钱有效)

花溪在说的,是如果你家财产总额超过两百万了,那么就要考虑传给子女如何规避遗产税问题。

你说bond,有没有什么好的bond可以推荐的呀?我听说以前一个汽车制造公司给员工的bond年利息是12%,让我很是羡慕的。当然后来那个bond垮了,但前面的收益显然是足够了。说起bond,我倒想起一个心中的疑问来了,政府为什么限制个人购买I-bond每年不能超过5000呀?我没看出限制的理由来。


读者评论: 发表评论
烛火之回光返照 2/15/2011 10:24
第一次在浴室点亮了两只蜡烛。

两个多小时以后,蜡烛快点完了。我说:火是我的好朋友,我不想吹熄它们,我想看着它们自己灭掉。

那是一种装在铝制小杯里的那种晚餐小烛,蜡烛基本上全化开了,我就把两个倒在一起,看着两只小烛并肩静静地烧着。

忽然,那火苗跳跃了一下,然后就开始不安分了,左右摇晃着,慢慢地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旋转的涡流。火苗在没有烛芯的液面上逆时针转着圈,围绕着那两个烛芯。

再过一会儿,液面开始泛起了一个个的小泡,然后呼的一下子,整个液面一起燃烧了起来,火光分外的明亮。

那不再是两只小烛,而是一杯火炬了。

原来,烛火也会回光返照的呀。 Surprised Surprised


读者评论: 发表评论
波士顿造房记(四)讲讲马桶那个坑-toilet flange 1/06/2011 11:26
响应Wenny的号召,给大家讲讲房子的一些细节问题。

有些问题,只有碰上了真正认真而聪明的subcontractor,那他才会为你着想得很深。一般而言。期望subcontractor为你想得深,那不是一个合理的要求。因为他到底是体力劳动者,一切能按部就班地给你做好了就不错了,哪里能要求他又动手又动脑的呢。

比如说,本来一楼的进水管是1/2寸铜管,你希望二楼的水管是3/4寸的,可以获得更大的流量。所有来面试的subcontractor,都是说在本来1/2的水管上分个3/4分叉出来往上通。我多想了一点,担心楼上楼下一起用水的时候,因为3/4分流量大,我就会担心1/2不仅难得到分流,而且还存在部分真空抽吸的效应,一楼要少水或断水了。我设想的解决方案,是在分叉的前面,先跑一段1寸的管子。那样,二楼的3/4管,与一楼的1/2管,就没有竞争关系了。我这么对人家sub们一说,解释一下我的concern,人家都能明白,最后也是这么做了。这种角度,我认为恰恰就是需要自己能照顾到的,不能对sub们要求过高。如果你整个房子的设计,请了engineer,那么如果那个engineer没有想到这种流量问题的话,你就可以责怪他了。

下面讲一下正题:马桶的flange问题。

我们楼上加了两个浴室。一楼的浴室,把以前的塑料地板换成了瓷砖。但在水管工报价中,一楼是不包括在内的,所以一楼趁弄瓷砖地面换个马桶,就成了我自己的事情了(当然也可以加钱让水管工来做)。

瓷砖的地面,比原来的地面高出1/2寸左右。所以当新马桶放回去的时候,马桶与地上原来的旧铸铁flange,就多出了一个间隔。在网上查阅了一下,发现有些号称有很多年水管工经验的专家,在那里信誓旦旦地说,flange应该放在subfloor上,瓷砖环绕在周围,与flange拉平。

我的思考,是马桶下面的出口,就是与马桶的底部拉平的。所以如果flange也与瓷砖地面拉平,那么,马桶出口与flange之间没有相互套牢,中间的接缝,完全就依赖于蜡圈来封了。

所以我的决定,是flange应该比地面高。这样,马桶出口与flange本身两者是相嵌的,然后用蜡圈再额外防漏。

然后再搜寻一下,就找出解决办法来了:在旧的flange里面再插一个新flange接口,以此抬高flange的高度。

下面是一组照片:

原来的洞口。注意到因为需要花时间去找接口,所以我用塑料袋装纸做了个塞子,把口堵上了,防止下水道的臭气冒上来。


这是买来的塞子。套进原来的铁管,下部有橡胶的密封圈。注意别忘记拔掉塑料袋再塞进去哟。


这是效果图,flange比地面高1/4寸左右。原来的铁flange外圈有四处可以拧螺丝的空挡。两个与新flange对口,两个不对口的地方,用了垫圈和长螺丝来固定新的flange。顺便说一下,马桶的份量是自己座落在地上的,flange上的固定螺丝,反而吃的是拉的力,不让马桶左右摇的。所以flange本身也要被地板拉住才行。

很高兴这个部分能我自己来做。我相信,十个水管工,有八个不会这么去想的,然后剩下两个,其中有一个是嫌麻烦,能土法解决就土法解决的。什么是土法解决呢,那就是:再加一个蜡圈(那八个如果注意到有间距了,很可能也是用这个方法去解决)。


读者评论: 发表评论
没有什么道理好讲的哲理(二)佛学与“你让世界更美丽了吗?” 12/31/2010 08:01
我很喜欢佛学。因为佛学对世界的真相的理解,与我经过了这么多年思考与调研出来的理解,是基本合拍的。

套用一句上一篇中说过的话,那就是我找到了我“属于”的位置。

但是,我却不喜欢佛学中的个人追求的目标。你说那佛祖释伽谟尼,为什么他看清楚了世界的本质以后,帮大家设定的个人目标,是要下世不再为人了呢?

其实,佛学的内涵,要比“下世不再为人”这个口号要丰富多了。但宣传口号弄成那样,还是很让我不喜。

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完美政体”的思索,我终于意识到了,我在那里设想的种种细节的“管理与教育”的手段,其实都是为了弥补人性中人的弱点。

所以我也能理解,“下世不再为人”这个目标,对于身处苦难的广大的人,应该是恰恰而充分地把佛学对人的弱点的弥补宣告了出来的。

但是,我还是不喜。因为,自古以来有过那么多的高人,我却要问了:你让世界更美丽了吗?

所以现在扶风老师搞的那种要融入生活中去的“禅义”,虽然我知道那基本上是不可能能完成的任务,但我喜欢那种追求。

http://www.shenghuonet.com/phpBB2/viewtopic.php?t=67261


读者评论: 发表评论
没有什么道理好讲的哲理(一)选择与累人 12/31/2010 07:07
大家都很喜欢“自由”与“民主”,但具体问你,什么是“你的”自由,什么是“你的”民主,你能说得清楚吗?

选择,是我刻意从这两个词里面提炼出来的一个特定角度。

那么,你喜欢这个词吗:“选择”?可以选择,那就是有“自由”了吧。可以选择,特别是可以“选”最高的领导人,那就是最大的“民主”了吧。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你对“选择”这个词,内心中没有欢呼的感觉呢?为什么没有想大声宣告:选择万岁呢?如果选择万岁了,那不就等于”自由“与”民主“永存了吗?

这是因为,大家都饱尝了选择的累人这个滋味。

没有人能帮你,所以才需要你做出选择。你左右为难,所以你感觉选择累人。

大家有没有觉得,参加别人组织的活动很轻松,自己组织活动很累人呀?那就是因为,参加别人的活动,需要你做的选择很少很轻松;你组织活动,需要你做的选择很多很辛苦。

所谓组织,就是建立了一套合作机制。合作化机制越健全,你的选择就越少越轻松,你只要“选择”加入那个次序(找到你的位置),做出你能做的部分贡献就可以了。合作化要求越低,环境更加丛林化,你需要做的选择就越多,越广,越重大,越难。

选择,就有选择余地的多寡,与选择做主的权力问题。能力足够大的话,这两者完全可以一把抓,开拓所有的选择余地(比如早就打好伏笔,又可以盖房,也可以换房),做出所有的选择(你造房子你做主)。所以选择的问题,其实是余地,权力和能力三者互动的问题。

而找到你的位置呢,其实,你就放弃了很多重大的选择的权力。你让组织者以规则的方式,帮你缩小了很多选择的余地。比如,你不再需要去伤脑筋,去考虑该“做”什么菜才能让大家都能找到喜欢的菜了,你只需要做出该“吃”哪个菜这种轻松的选择就可以了。这种放弃很自然,因为大家都知道,如果作为参加者的你不放弃那种权力,你就要与party的组织者争权,就要打架了,就要没有party了。

可以“选”最高领导人,给了你至高“选择权力”的感觉,然后你可以轻松地去做这个选择。因为,选错了是大家的责任,选对了是你这一方的功劳,真是何乐而不为的大好事了呢。


读者评论: 发表评论
波士顿造房记(三)造房的步骤 12/10/2010 10:35
这个部分,就只好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了。

造房的步骤

1。找建筑设计师报价
2。设计
3。找承包商报价
4。找framing,电工,水管工,中央空调这几个subcontractor报价,然后定下来
5。找建材供应商报价
6。找land surveyor报价,然后地标勘探。
7。申请工程许可证
8。发现后边地基支撑不足,改变计划,在后面加立柱和大梁
9。找footing subcontractor报价,然后挖坑,联系inspector检察坑深。
10。浇灌水泥footing,我用的是5000psi的水泥。
11,叫人拆掉中央空调,卫星天线
12。订dumpster
13。framing开工:
先是拆屋顶上的顶上部分,然后中间的承重墙两边架上临时墙,取走承重墙,放上大梁,三点支柱支撑。原来的架在旧承重墙的旧joist改挂在大梁上。这是因为中间开了大拱门,然后楼梯上部也需要有支撑点,所以加强了中央的支撑。
我们没有拆一楼的天花板,而是保留原来顶上的joist,边上并排架上sister joist(新的joist比旧的宽,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这样,原来的天花板还是钉在旧joist上,然后二楼的地板是钉在新joist上。
接下来后面的步骤就跟造新房一样的了,做二楼的墙框和阁楼的三角墙,架起来,排joist,做roof。
这中间,频繁与供应商联系,安排送材料。还有dumpster满了就拖走再换
14。在做framing的起始,在二楼地板铺上以前,我让电工,水管工和中央空调的subcontractor都进入一下,把需要在地板下横过来铺的电线和管道都铺好。因为在打开的状态下,那样做工作量很小,以后再在地板和天花板的夹缝中排管就是大工作量的事情了。设想是这样子的,电工和空调工都很愿意这样做,只有水管工不肯,我只好换人,但已经来不及在夹缝中排水管了.
15。framing中就开始找屋顶,外墙(含水落管)和烟囱这三个subcontractor报价
16。在定新水管工的过程中,修改了排水的计划,在房子西北角又通了一条下水道,而且,因为油箱挡道,又改变计划,本来准备将来再动的旧的烧油水暖系统,改成现在就换成烧气水暖系统。
17,找下水管工,报价,挖沟,排管。这一步的inspection他们联系。
18。framing结束以后,外面做屋顶,里面水,电,空调排管道。两个浴室下面为了排水管,只好敲掉下面的天花板(这就增加了将来的铺板费用)。
19。延长烟囱
20。做外墙
21,开始找insulation和plastering的subcontractor
22。一直在做我自己的动手工程:铺deck的板。deck的framing是前面framer做好的。
23。分别安排水和电的inspection
24。上两个inspection通过以后,安排framing inspection
25。马上安排insulation和接下来的plastering,隔热层装完了要inspection
26。开始找瓷砖,油漆,木地板这几个报价
27。开始找安装天然气水暖炉的公司
28。天然气申请得到批准,派人过来通天然气管道
29。安装烧气水暖炉,天然气管需要inspection了以后才能开通和安装气表
30。开始瓷砖和木地板安装,也包括内部各种门的安装,各种装饰木条的安装。
现在就在这一步,接近完成了。对了,卫星天线已经装回去了。
31。房子外部完成的第20步开始,太太开始参与,订各种fixture,选油漆颜色,选花岗岩台面等
32。后面,先是油漆墙和天花板,安装楼梯,然后打地板,漆地板,安装浴室水池马桶(浴缸,淋浴都是在瓷砖以前就已经连接好了的),装淋浴的玻璃门,装上各种表面的灯具(临时的灯泡现在已经是都有了的)。中央空调通电灌冷却液。然后安排四个最后的inspection。
可能还要继续做下去的,就是太阳能发电板。这一步因为我一直太忙,所以没有来得及插在中间安排人来做掉。中间也见过几个安装公司,但还是嫌太贵了,所以没有定下来。

居然写写都要32步。而从第12步开始,是在两个半月内做完的。怪不得我的建筑师都夸我,说我组织得比专业的general contractor还要快呢。


读者评论: 发表评论
波士顿造房记(二)前期的设计和规划 12/07/2010 09:38
因为原来的房子只有一个洗手间,就造成了需要更大的房子的需求。

前期的规划,主要是需要在买房还是造房之间定一个主意。能有造房这个机会,当然与当初买房的时候埋下的伏笔有关。当时房市正热,我是反向思维的人,所以只愿意出一半的价钱去买房,那样买到的房子自然就可以不那么担心跌了。但又想留给自己把房子加大的机会,就买了这个地大房小的平房了。

规划的开始,是定下来一个房子大小和房型的目标,然后到市场上去找。看看类似的房子,与我们现在房子的差价,如果拿那个差价去造房,是否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一方面也去附近造房的人家去打听,看看造房成本是多少。

结果研究下来的结果,造房成本差不多是在每平方尺100-160之间,而市场上能让我们满意的房子便宜的不多,满意的房子的差价,应该是会比贵的造房价还要贵至少五万的(这里面还没有考虑买卖房的成本),这样就正式开始考察造房的问题。

正式的造房考察,主要就是要拿到正式的造房报价。这里面就开始有成本付出了,第一笔是付给建筑师。与建筑设计师说好了,分三个步骤,前期设计,正式申请,和正式建筑。可以在任何一个步骤叫停。前期的设计方案,还分成造大点和造小点的A,B两种方案。

结果按照设计图纸拿到的承包商报价,没有包fixture都要每平方尺140。几个承包商给的价钱误差在一万之内。这样,造房的成本就处在每平方尺160的高位了,需要重新考察买房的可能性。按照这个价格,又加了五万到市场上去再找房子买,还是没有找到满意的房型。倒是发现自己做general contractor,能省20-30%左右的费用。那样,自己做general contractor,就成了至少能全部拿回投入成本的唯一选择。

这次造房总是把成本考虑为第一要素,以经济实惠为目标,也是因为不想over build自己的房子,到时候将来卖不出去。

A,B两个方案,差别350平方尺,但因为这个面积差别只是一个卧房,就是多个地板多点墙,报价下来差别连一万五都不到,就定下来是走大面积的A方案了。

这样买房还是造房的那样来回几下折腾,就从早春拖到了晚夏。现在回头来看,这个拖还给我创造了额外的机会。因为建筑业本来就在这两年走进了低谷,秋天又是一年中的季节性低谷,秋天开工的造房工程很少,所以在subcontractor中就比较抢手。


读者评论: 发表评论
波士顿造房记(一)自己做general contractor 12/06/2010 10:46
以前有一阵想跟开总学做PM来着,结果没有找到机会。这次造房,倒是自学成才了一把。

自己造房难不难呢?还是难的。

造得是否开心呢?挺开心的。总的来说还挺顺溜。

以后是否还造呢?有可能,如果时机合适的话。

其实开始并没有打算自己做general contractor的,前期设计规划的时候,想出来的省钱的主意,是自己做一部分的事情,卖个体力,玩个技术。后来还是发现自己做general contractor,省的钱可以是自己卖力气的几倍。

做general contractor,其实就是做PM。自己不用动手,就是请所有的能人来造房就行了。需要把人与物资的时间表料理好。自己做承包商,优势是你可以决定请什么样的人来做,不象做PM的,做事的人手的选择余地蛮小。但做承包商的烦恼也在这里,就是如何请到好的人来做,又能让他们能按时到来,还要把前面的步骤都给他们准备完毕了,不让他们空来一趟。

从头到尾,本身请的subcontractor就有十五六个了,见过的大概有五六十吧。一般都是提前两到三个星期开始联系下面要用的subcontractor。不断地与人打交道,检察着进程,再加上中间不断需要去采买建材,基本上就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可以自己动手做点事情的余地。

我之所以这一次一路做下来还挺顺,其实暗合了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就是建筑行业不景气,所以我选择的余地就大了。subcontractor中,做得又快又好的是一等。这样在不景气的氛围下,他们因为工时短,所以价钱能压下来的余地也大。能继续在这个行业立足。而比较业余做得慢的,因为工时长,人工的单价即使比较低,乘以较长的工时,就反而没有了压价的余地。

地利,是后来发现找比较近的人,很多事情就好办了很多,特别是在时间表的安排上面余地多了不少。所以通过选择,可以取得地利。

人和,就是要看我看人的能力,选人的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了。我力求做到的,是不仅技术和质量能做得好,还要能有专业自豪感,还要是nice的人,有责任感,愿意帮人。


读者评论: 发表评论
从胡适鲁迅辜鸿铭想开去。。。 9/12/2010 09:19
http://www.shenghuonet.com/phpBB2/viewtopic.php?t=63378

辜鸿铭这个大名自然是并不陌生的,但对他的思想和情感的真正了解,还是读了你推荐的文章才有了感受。多谢你,绿茶MM。 rose rose

心中升起的念头和情感,是对于先贤们,有着一种带有批评的深深的尊重。

最后一篇文章的对象,选得非常的好。而对于这些先贤之间的文化如何才能达成统一,我认为解释得还不够清楚,所以我把我的理解说一下吧。

胡适执着于不抵抗政策,其实我认为不抵抗大可不必。鲁迅对这一点产生了互补,更加鼓励抗争。而鲁迅的缺陷,又在于抗争中带有了执着的对旧文化的否定,其中的否定又是一个大可不必。辜鸿铭恰恰是对这个否定产生了互补,而辜鸿铭的缺陷,是解脱不了被欺凌的那种深深的悲哀,以至于他需要寻求精神胜利法来坚定他对自己的信念的信心。悲哀其实照样是大可不必的。胡适的精神,恰恰又互补了辜鸿铭那悲哀的缺陷,因为胡适宣扬的不抵抗,恰恰代表了一种只要保持我们的文化与哲学的传统的先进性,根本不需要去抵抗,最后的胜利还是属于我们的那样一种信心。

辜鸿铭对于科学带有鄙夷惧怕和排斥。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但他确实指出了与科学的缺陷所对应的中国文化的精彩之处,那就是不需要寻求精确,照样可以有智慧型的悟性。而我在这里要拓展开去,要说一切的机器和科技都是工具,只有能融入人文思想的,才真正对人性产生了进步的影响。而这种人性,就是辜鸿铭说的那种智慧型的悟性啊。

科学的思辨,完全可以是一把劈荆斩棘的利刃。但这把刀应该发展得有多快,恰恰是需要人文对于科学的理解来调和的。胡适所坚持的那种什么都不做,人文最后会赢的那种精神是正确的,但从我“神医”的角度来看,如果病症不需要发出来,能够防微杜渐,能防患于未然就先治理好了,那不就可以科学和人文,都能更加快速地同步发展了吗?

对于这种我自己的急于求成的追求,我的反思是:物质的发展过头了就是贪,那么人文的发展的快速的追求,能不能也认为是一种贪呢?。。。

他们三个先贤的共性,就是都坚信,中国文化是不屈的,坚强的,最后会胜利的。但科学的思辨告诉我们,中国人的优势,不是天生的,不是必然的。那种传统文化的保持,蕴涵于语言习惯当中,蕴涵于人气的传递之中。我们文化的优势,我看一个是能为别人设身处地地着想,一个是能保持智慧型的悟性,一个是具有着能保持悟性的先决条件所要求的品质:人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在其中加进一个锐利的精确的算计不难,难的是又能精确,又同时能保有具有模糊表征的悟性,才真正实现中西合壁了。

辜鸿铭对于帝制的保守这里没有详细介绍。而我想到的是,死板地守住皇帝其实绝对是大可不必的,但守住旧制度给人民和社会带来的好处和优势,这点又是很有必要的了。这是因为,我们人,不应该学猴子掰苞米,摘一个新的,就完全丢掉一个旧的。我们需要聪明一点,要调整旧的,好容纳另外一个新的,而又不失去旧的相对于新的所占有的优势的地方。

辜鸿铭对小脚的喜爱,倒是让我想起了中国足文化对性学的贡献。其实他大可不必执迷于那极端的无骨小脚的,脚是精髓,无骨不是精髓。

说着说着,心中冒出了一个侧面的念头。那就是辜鸿铭这个人的真相如何,其实这完全是史学家应该争论的题目。而对我们来说,能从介绍文章中领会一种精神的火花,一种思索的启蒙,那么即便作者是假借辜鸿铭之名做的是自己的文章,对我来说,又能有什么差别呢?。。。

我一向认为,中国文化之所以后来走向衰弱,其根源,就在于只抓住了文化表面的表象,在形式上要求过甚了,因为急于求成而不允许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反向思维,以至于在文化中掺进了假与虚伪,忽视了文化精神中“真”的传递。而我上面冒出的念头,居然认为从假中也能得其真,倒是在我对真的的执着达到了相对极端的情况下,吹进了一股新的空气。。。


读者评论: 发表评论
我来解释一下我自己吧 9/11/2010 10:38
按照投票的结果,还是有10%的朋友对我有些意见的。在这里我希望能解释一下我的作为方式,看看能不能取得这些朋友的理解。

1。政治根本就不是我关注的主要角度,所以我大部分的帖子,都不是关于政治的。但社会因为与我们密切相关,所以当政治的理解对于理解社会至关重要的时候,我就会跳上政治wagon了。

2。有关政治很少有我提出主帖发生争论的,主要是我在回帖的时候发生争论。这是与我提出差距的习惯有关的。比如说,我认为中国前阶段的管理能打75份,美国以前达到过80分,现阶段能打50分。所以如果帖子说中国是20分或者0分,那么我当然的动作就是指出哪里有这么糟糕啊,还有55分的好处没有说到呢。而如果有人认为美国就是100分,或者美国现在也是80分,大家都去学啊,那我自然就要指出美国那个30分的缺陷,和不能光看到那种做法的好处了。

所以如果你在那里说说中国打100分,美国打20分试试,看我的回帖会是什么。

3。上面我说的没有我的主帖讨论政治,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对于毛泽东的理解问题。我因为自己的强处在于考虑问题多角度,主要关注点也是事物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说更关心未来的发展,所以分析出来毛泽东有很多的做法,其实恰恰也属于我那种预先设定未来趋势形式的。

这我打个比方来解释吧。比如有个名医,人家急病送过来,他很多都能治好,那肯定他的名气就很大了。但如果另外有个医生更神一点,不是等人家病重了送上门来的,而是到处去找人家看病,人家没有发出什么病症呢,他就能指出潜在的病根有没有,该如何治理就可以治好了。那样的医生,所获得的名声,肯定没有前面的那个名医大。因为前面的那个医生,治的是病症已经显现的毛病,他做出的效果十分明显。后面的那个医生,治的是病症还没有显现的毛病,所以人家会对他的做法不理解,不同意。

我的那套方法,在我自己身上的实践,感觉是很好的。很多问题都是提前设定好了趋势,后面都是水到渠成,根本不需要我去花力气。

4。有关我争论的时候的霸气问题,首先我的观念,就是我是就事论事的,再怎么霸气也是事实和论点在显现强大,不是我强大呀。我还很希望对方的论点也同样强大,这样我争论起来才真正感到过瘾,所谓期望棋逢对手。

然后我确实会在有的时候,有的地方,当我认为对方性格上有对自己的偏颇没有注意到的时候,我会指出,并额外施加压力。因为人家这种习惯肯定是长期养成的,如果需要有对自己的这个角度有所注意的话,我认为压过头一点会产生比较好的机会。我是出于提醒的目的的,没有任何别的想法。这个方面确实我是属于自说自话的,没有预先征得对方的同意。但看在我出发点良好的份上,就请求大家谅解我吧。

5。辩论的时候绕过来绕过去的问题,参见第二条,你就知道了,我并没有否认这些角度是有改进的余地的。因为我没有打上100分满分呀。但我的论点,是管理是一盘大棋,轮不轮到下这一步棋,恰恰要看全局是否能腾得出手来下这一步棋。也就是说,这步棋不是要判断本身是否优劣,而是要按照与别的地方的棋比较下来,才能知道现在能不能下,下下去的话,会对别的地方产生些什么时效上的影响。所以我强调了这个时序性,还要提出其它的棋的优先问题,你认为我是绕来绕去,我认为这比较下来的棋,才是急所,才能让整盘棋下活了。这是视角的不同,态度的不同。

要说合理的话,我认为任何说出来的话,都包含了它的合理理由的。所以你看,从局部来说,我承认任何话都是合理的。这就相当于我认为,一棵棋子放下去,总是会起这样那样的作用的。所以我并不争论那个棋子本身,我争论的是整盘棋的利益,整盘棋的优先次序与这棵棋子的关系问题。

这就好比,高手在对局,你我都是旁观者。你从第10步棋开始,就一直在那里说:下A3,下A3。结果人家第25步棋走了A3。你猜对了一次,错了多少次了呢?而我,要判断出来的结果,就是大致在20到30步之间,A3这步棋应该下了,现在如果是第10步,那你谈A3实在是太早了。


读者评论: 发表评论
ZT 呼吁大家也同样去反对新型的转基因食品 9/07/2010 08:05
ZT

http://news.sohu.com/20100706/n273308350.shtml

美国全面反思转基因技术 挑战天然转为尊重天然

[提要] 在美国,转基因作物正在脱下神话的外衣。美国科学家表示:转基因作物远没有当初想像的那么美妙,更没有转基因技术公司所承诺的那么神灵。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报告用16年的实践事实和统计数据明确说明,长期种植转基因作物会给农业经济带来无法纠正弥补的副作用。目前,美国转基因研究正从“挑战自然”向“尊重自然”转变。

  美国全面反思转基因技术
  美国的转基因技术已经转向,正从挑战天然和违背自然的发展思路转变到“尊重天然”和“服从自然”的框架中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金微 特约撰稿直言了发自北京、纽约
  “我们过去用不了一滴农药就能杀死的小草,如今被转基因转成了对所有农药都刀枪不入的‘超级大草’。”安德森是美国田纳西州西部的农民,从去年开始,他就开始为一种叫做长芒苋的杂草头疼。
  这种草每天可以长七八厘米,最高能长到两米多,把农作物全都盖在底下,见不到阳光。这种粗壮的杂草非常结实,收割机经常被它们打坏。
  不下十种“超级杂草”正在美国22个州至少上百万公顷农田中肆虐。这些农田的共同特点是,都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并且使用了孟山都(美国农业生化公司)的“农达”专利除草剂。
  如今,除草剂“滋养”出来的抗除草剂杂草布满了农田,农民被迫喷洒毒性更强的除草剂。遗憾的是所有的除草剂对这种超级杂草都无济于事,孟山都说开发针对这些变异杂草的除草剂还需要6年时间。
  农民不可能等6年,为了除草,他们想尽办法,或者干脆用手工除草,在投入几十万美元代价治草依然无效后,不少农民选择放弃。超级杂草在转基因种植区蔓延,一些耕地被迫荒芜。
  在美国,转基因作物正在脱下神话的外衣。美国科学家表示:转基因作物远没有当初想像的那么美妙,更没有转基因技术公司所承诺的那么神灵。
  医生提示避免转基因食品
  美国对转基因的全面反思始于去年,在最近一段时间高潮迭起。
  2009年5月,美国环境医学科学研究院推出的报告引起了轰动。报告强烈建议:转基因食品对病人有严重的安全威胁,号召成员医生不要让他们的病人食用转基因食品,并教育所在社区民众尽量避免食用转基因食品。
  “一些动物实验表明,食用转基因食品有严重损害健康的风险,包括不育,免疫问题,加速老化,胰岛素的调节和主要脏腑及胃肠系统的改变,”
美国科学院环境医学研究院得出的结论是,“转基因食品和健康的不利影响之间不是了无关系的,而是存在着因果的关系。”
  “越来越多的医生已经开出无转基因食物的处方(给病人)。”世界著名生物学家普什帕米巴尔加在审查了600多个科学期刊后得出结论:转基因生物是令美国人健康急剧恶化的一大因素。
  对于转基因的的侵害原理,研究院指出:插入到转基因大豆里的基因会转移到生活在我们肠道里的细菌的DNA里面去,并继续发挥作用。这意味着吃了之后,我们虽然不吃转基因食物,在我们体内仍然不断产生有潜在危害的基因蛋白质,“说透彻一点,吃转基因玉米,会把我们的肠道细菌转变成生活着的农药制造厂,可能直至我们死为止”。
  报告发布后,美国卫生部2009年底也发表科学论文,指明转基因食品可对内脏造成伤害。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调研报告显示,多数民众对转基因持有负面态度和怀疑态度。
  在美国,转基因食品虽然不做标识,但是经过官方鉴定的非转基因食品,也就是天然有机食品都会打上明确标识。
  来自美国农业部的数据表明,美国有机食品的零售销售从1997年的36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2110亿元美元,尽管美国发生经济衰退,但有机市场一直蓬勃发展,并导致有机产品的定期短缺。
  超级虫草让政府改口
  健康之外,转基因作物给农业造成的麻烦也引起了学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
  今年4月,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的研究报告《转基因作物对美国农业可持续性的影响》中,针对让农民苦恼的杂草问题指出,种植转基因作物并没有消除杂草,反而使除草剂用量持续上升,给环境安全造成威胁。
  除了超级杂草,转基因农田里还出现了超级虫。由于转基因作物并不针对次生害虫,这使得一些次生虫渐渐成为作物的主要害虫。而除虫剂让这些害虫有了抗药性,变成超级虫,农民虽然投入更多的药物治理虫害,却仍无济于事。
  美国国家科学院说:长期实践证明,所谓防虫害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需要拿出农田的20%套种同类天然作物,以便让害虫“有饭吃”,避免它们成为抗体“超级害虫”。就是说,转基因作物不但没能防虫害、反而促使原本是小虫害的害虫变成“超级害虫”。
  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报告用16年的实践事实和统计数据明确说明,长期种植转基因作物会给农业经济带来无法纠正弥补的副作用。
  一直坚持认为美国农民从种植转基因作物中获益的美国农业部也终于改口,美国农业部的最新统计承认了:种植转基因后,农田作业的燃料成本提高了一倍多、农药的用量超过了天然作物种植、种子成本也大幅度上升。
  最明显的博弈发生在美国司法部和孟山都等种子公司之间,今年4月,美国司法部门介入到重审孟山都等公司对转基因数据进行市场封闭的做法的合法性等案件中。这是美国司法部门首次介入转基因技术的管理事务。
  一直以来,转基因厂商都以专利权为由,禁止其他任何人或机构“彻底打开”他们的基因数据。不管是做检验还是搞技术改善,某人或某实验室机构要“彻底打开”某转基因数据,就必须事前获得该数据专利所有人的许可。
  不过这次,转基因公司低了头。在与美国政府部门的博弈中,一直处于上风的转基因公司的风头开始被削弱。
  新技术顺乎天然
  美国媒体认为,美国政府已明确提出,第一代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应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保有严重的安全威胁,如果现在不马上改变思路和做法,转基因技术很可能就此夭折。
  事实上,孟山都、杜邦等种子公司早已敏感地感受到了美国官方态度的微妙变化和民众的抗拒怀疑。
  6月8日,杜邦公司宣布:其子公司开发的“新一代转基因”大豆获得美国农业部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并大约将于2012年上市。该公司布告说:这是一个“里程碑”发展,标志着转基因作物开发真正进入了“环境友好”和“保障健康”的发展阶段。
  随后,孟山都也做出反应,表示将推出“新一代转基因”大豆等作物。
  据了解,“新一代转基因”的思路与第一代转基因的发展思路截然不同,它不植入外来基因,而是关闭或者抑制某些可能会产生问题的基因。“新一代转基因”采用的是基因沉默技术。
  美国学界以一个比方说明这种基因沉默技术:假如父母有某种遗传病,通过基因沉默技术,让那些疾病的遗传基因在孩子体内处于“关闭”或“沉默”状态,由此达到保健目的,而那样做,并不改变人体原本天然的基因结构。
  显然,美国的转基因技术已经转向,正从挑战天然和违背自然的发展思路转变到“尊重天然”和“服从自然”的框架中。
  质疑依然不断
  不过,对于新一代转基因技术,美国舆论并不是全然支持。
  《纽约时报》在6月12日和20日发表的述评和社论说:十多年的转基因技术产品开发大体无效、没能实现承诺的教训说明,人类还没有完全了解基因功能。即便了解,也未必能开发出利于人类健康和生态环保的技术产品和处理手段。
  云南财经大学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顾秀林也不看好新一代转基因技术。她认为生命是自然演化的,不管是“基因插入”还是“基因沉默”,都是干扰生命的微观结构和功能,都违反了真正的生命科学。生命体内所有的基因都处在永远的互动过程中,强化或者弱化它们,后果都是不可预知的。“转基因这条技术路线从根本上就错了,在一条错误的路线上拐个弯继续走,不可能纠正路线上的错误”。
  “从长期的发展角度看,转基因技术或许最终能给人类带来福利,但谁也不敢和不能保证那一定会发生。”《纽约时报》说。
  链接:新老转基因技术对比
对比项目 老一代转基因 新一代转基因
学术思路 人定胜天 服从自然
是否需要外源基因 需要 不需要,或基本不需要
是否改变原本基因结构 是 否,或基本为否
特点 抗虫、抗草 通过基因关闭避免某些问题
最初承诺 更安全、更优秀、更低成本 营养改善、安全保障
承诺兑现 大部分没有兑现 有待观察
  美国政府为何力挺转基因技术
  美国政府始终有个底线,严防转基因作物侵入现有的天然农业生产系统和天然食品供应系统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金微、直言了发自北京、纽约 虽然美国政府部门已经认定,老一代转基因作物有很多害处。但是,从美国农业部批准“新一代转基因”作物的行动看,美国政府并不想让转基因作物就此消失,美国对外输出老一代转基因技术的步伐也并未改变。
  这或许是出于经济目的,或许是出于战略考虑,但是,掌握转基因技术的种子公司孟山都的幕后推动作用绝对不可小觑。
  孟山都的“无间道”
  美国政府对于转基因的态度和与孟山都的关系在上个世纪就已经确定。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发出警告:转基因食品有内在的危险,并可能制造出难以检测的过敏、新的疾病和营养问题。它敦促美国政府相关部门做严格的长期测试。但是,白宫下令该机构促进生物技术发展。
  最终,FDA招募了孟山都的前律师迈克尔·泰勒来负责研究出台转基因的政策。这一政策出台后实行至今,政策宣布,任何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研究都是不需要的,食品的安全与否全由孟山都和其它生物技术公司来决定,泰勒后来成为孟山都的副总裁。
  1992年,美国总统老布什宣布,转基因食品与天然食品实质相同。此后,各届总统的态度都是支持转基因作物开发,奥巴马也不例外。
  奥巴马上任后任命孟山都公司的说客伊斯兰·西迪基担任白宫农业贸易代表,受到美国社会的猛烈抨击。就此,《纽约时报》发表社论说:谁是我们的谈判代表?谁才可以真正代表美国农业的广泛意见?
  来自首相的警告电话
  孟山都的巨大的影响通过美国渗透到了其他国家。
  英国科学家普兹泰在生物技术领域工作35年,是转基因方面的顶级专家。上个世纪90年代,爱尔兰农业部门委托他进行一项转基因土豆的研究,孟山都公司称其天然无污染,还防虫害。但普兹泰博士用转基因土豆喂养小白鼠110天后,得出结论令他深感不安:食用转基因土豆的老鼠个头比普通老鼠小得多,更让人担心的是,老鼠的肝脏和心脏甚至脑部都比正常老鼠小,免疫系统更加脆弱。
  1998年8月中旬的一个星期日,普兹泰的研究成果在在收视率很高的英国独立电视台《行动中的世界》中播出,普兹泰说了真话,他说自己不会去吃转基因的食品,虽然他没敢说出实验小白鼠的脑子也变小了,但却加上了下面的一句话:“作为长期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科学家,我认为把人类当作小白鼠一样来做实验是非常非常不公平的。我们应该到实验室去找小白鼠。”
  节目播出后,普兹泰所在的研究所发布了表扬普兹泰的新闻通稿,但通稿刚发布,普兹泰博士和同在一个研究所供职的妻子却接到通知,要他们赶紧卷铺盖走人。多年后,普兹泰的老同事告诉他,电视播出后,研究所所长两次接到布莱尔的电话,一定要让普兹泰闭嘴。《粮食危机》一书透露,布莱尔之所以这样做则是因为接到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警告电话,而他的压力则来自于孟山都的一个电话。
  不过,真相不是孟山都能够掩盖的。1999年2月,来自13个国家的30位顶级科学家联名写了一封公开信支持普兹泰,并在英国的《卫报》上发表,引发围绕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和普兹泰小白鼠实验的论战。《柳叶刀》杂志也在1999年10月顶住政府主管机构的压力和威胁,发表了普兹泰的实验报告。
  俄罗斯高调反击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质疑和反思正在出现。
  2004年,时值首个转基因作物(西红柿)获准种植上市十周年之际,美国对转基因提出第一次反省。美国国家科学院当时发布报告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和食用对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生态环保已经造成危害或具有严重潜在的安全威胁,而目前、人类还没有足够科技知识能力预见、防治和弥补那些威胁或危害。
  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报告列举了世界各地转基因出现异常的试验报告:食用了转基因玉米的猪,在美国中西部农场出现假孕或不育;食用了转基因玉米饲料的母牛,在德国实验农场非正常死亡;食用转基因饲料的鸡的死亡率比使用自然饲料的死亡率高出两倍;英国市场出现转基因大豆食品后,居民的过敏症上升了50%,巴西出现同样状况……
  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报告引起世界反转基因连锁反应,2005年,俄罗斯公布了具有世界轰动性的转基因喂养小白鼠的试验报告。
  这项试验由俄罗斯著名生物学家伊丽娜·叶尔马科娃主持,她发现转基因食品影响小白鼠及后代的健康:在小白鼠交配前两周以及在它怀孕期间,喂食经过遗传基因改良的大豆,一半以上的小白鼠刚出生后就很快死亡,幸存的40%生长发育也非常迟缓,它们的身体都比那些没有吃这些大豆的小白鼠所生下来的幼崽小。吃过这种的大豆的一些母鼠甚至不再有母性本能。
  叶尔马科娃认为,一些西方的大型跨国公司正将俄作为转基因产品的实验场。在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美国就直言不讳地向俄罗斯提出了开放转基因食品市场的要求。她坚信,只要转基因产品无害性还未被证明,那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风险就会增加。
  2006年,叶尔马科娃走马上任,当选为俄罗斯国家基因安全研究会副主席,俄罗斯拒绝向国民提供任何转基因食品,严控转基因食品的进入。
  云南财经大学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教授顾秀林介绍:欧洲科学家早就知道转基因食品对哺乳动物的危害,但是作为非主流,他们能做到的只是呼吁,因为孟山都的压力无处不在。不过,在此问题上,欧洲政府正与美国“打太极拳”,等待时机。俄罗斯高调反对后,欧洲感到时机已到,一场反转基因的风暴正在欧洲酝酿。
  美国的底线
  世界各国反转基因的浪潮进一步影响美国,2008年,美国科学家证实了长时间喂食转基因玉米的小白鼠免疫系统会受到损害,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同年《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同年4月,美国政府主管食品药品的部门FDA宣布撤消它在数年前颁布的CRY9C转基因玉米种植的工业指南,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该转基因作物对人类健康安全有严重威胁。
  此后,质疑转基因食品危害的美国政府机构越来越多。不过,即便反对声势浩大,美国政府仍不打算放弃发展转基因作物,并继续支持转基因种子公司向其它国家输出技术。
  值得关注的是,不管如何支持转基因作物开发,美国政府始终有个底线:严防转基因作物侵入现有的天然农业生产系统和天然食品供应系统。美国的天然农田面积远远超过转基因农田面积,而且,转基因农田大部分都是远离天然农业和与世隔绝的新开垦田地。美国法规保障美国有足够质量和数量的天然农田战略储备,即:一旦造成巨大危害而不得不放弃转基因作物和现用农田,美国还有足够的天然农田养活全体美国居民。
  链接:转基因在中国
  当美国正在对转基因技术进行第二次反思,并且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时,中国依然在为老一代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争论不休。
  自去年年底,农业部给两种转基因水稻颁发了安全证书后,巨大的争议就一直没有彻底平息。一方面,证书的获得者,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张启发和他的团队称,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还有科学界人士称,转基因可以破解粮食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很多科学家和学者举出国际上大量的实验来证明,转基因主粮如果商用是多么可怕。
  争论尚未有结果,针对质疑,农业部说,颁发安全证书不等于商用,农业部从未批准转基因粮食种子的商业化。不过,农业部的声明未能安抚反对者的焦虑,因为种子管理的漏洞依然存在。
  如今,关于转基因安全性的争论仍在继续。也许,美国的经验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国际先驱导报)


读者评论: 发表评论
为什么我对佛家的物质观这么感兴趣 9/01/2010 07:22
http://www.shenghuonet.com/phpBB2/viewtopic.php?t=62912









WoJian 写到:








thinkhard 写到:








WoJian 写到:
ZT
---------------------------------------------
从接触南传佛法,虽然修行很散慢,还是感到法喜充满,至于怎样才能涅磐,其中的科学道
理还有点不明白,想请楼主结合科学讲讲
涅磐寂静 发表于 2010-8-17 17:30
------------------------------------

根据量子力学某些科学家的理论,任何物质的粒子特征只有被观察被测量才能显现。我们
所观察感知的世界,都是因为意识的识别作用导致波函数坍塌而导致的,并不存在一个
客观的,脱离于观察者的物理世界。量子力学的开创者之一,丹麦物理学家波尔说,任
何一种量子现象,只有被观察被测量才能是一种现象。也就是说,观察测量是电子这种
现象产生必备的条件。失去观察测量这个重要条件。所谓的电子失去意义,不再具有位
置动量等物理属性。这就是典型的缘起法的表现,即因为有观察测量这个条件(此有)
,才能有被观察对象的种种物理属性,比如位置,动量,粒子性等(彼有)。

意识本身就是一个高速的不断生灭的观察者,刹那的观察作用创造了刹那的实在(粒子
性特征),连续性生灭的观察作用制造了“实在”一直存在的错觉,让我们误认为存在
一个真实的连续性的恒常世界。比如桌子上有个苹果,你认为那个苹果一直在那里放着
,但是实际状况是那个苹果根本就只存在短短一刹,它是不断生灭的,只是你的意识生
灭和它的生灭是同频率的(阿毗达摩所说的色法名法同生同灭),这种同生同灭以及高
频率制造了严重的错觉,尤其是时间的错觉,让我们误认为那个苹果一直在那里,是可
以被吃到的。




“任何物质的粒子特征只有被观察被测量才能显现。”这句话我刚开始只是怀疑,后来确定作者说的是波粒二象性原理。波粒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是指某物质同时具备波的特质及粒子的特质(from baidu),而这种性质是不需要观测而存在的。
举例来说,光是波动的,而光电效应体现了它的粒子性;电子是粒子,而衍射实验体现了它的波动性。说任何物质,俺觉得这就是传说中的断章取义了。

丹麦物理学家波尔的那句话,不是他说的,是惠勒说的。虽然惠勒也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要说的却是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测不准原理提及测量物与观察者之间的关联性,打破了传统物理的客观测量的传统假定。至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是不是只有观测之后才会产生,俺觉得这里面很明显有mixed concepts,物理特性不过是物理学家们创造的数学模型概念来描述这个物理世界的存在,本身就有人为的概念,说白了就是以人的window来观测,就好比你用偏振片来看阳光,你的得到结论一项当然就是偏振与否,而这些都是人的感官定义来观测客观物质的结果。

比起经典物理的那个“自圆其说”的时代,现代物理学的问题很多,不清楚的更多,但是其飞速的进步和认同却是宗教概念几千年不变无法比拟的。就拿波粒二象性来说,从发现到统一,不过几十年的时间。
同时,正因为物理学不断地变化发展,现阶段的原理,定律都会被将来打破完善的,这是任何一个学物理的人都在期待的将来,也是跟宗教同仁在认知上不同的地方。



我来试图重新帮这个作者来描述一下他所说的景象吧。

这就需要打个比方了。要打的比方,是你在制作一个全息照片。你有着对象物体与你的激光,然后你照射以后在一张底片上暴了光。然后你洗完底片,重新用光源照射底片,你看到了全息的影像。

他在那里说的,就是只有全息的波是存在的,没有物体,没有光源。而人的观察,起到的作用就是那底片和后面的照射光源起的作用。然后人就观察到全息影像了。然后人认为只有看到的影像是真实存在的,那波没有观察到,所以并不属于存在的范畴(当然,量子力学让我们承认这个波的存在了)。

所以在这个场景里面,观察并不能决定影像是什么,是波决定了影像是什么,但是他就强调了没有观察这个行为,那个影像都是没有的。

我们上面的描述,只是在描述光现象。而佛家对物质现象的理论,是扩展到所有物质都是幻生幻灭的。也就是说从来都不存在一直在那里的物质。只是因为不断再生,所以你以为一直在那里存在来着(就象我们看电影的时候的片子一样的)。



所以佛家给了我们这样的一种物质观:那就是物质的“存在”,其实是一种观察的次生产物,其实本质上真的存在的,是全息的物质波。整个世界,其实就是波的海洋。而我们人,从特定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这些波的特性,得出了物质存在的质地,温度,位置,时间这些衍生参数。人那样的观察其实并没有出差错。但人miss了一个big part,那就是在那些参数以外的“存在”。

从那种佛家的物质观,宇宙观,能得到的第一个推论就是:虽然某个物质是在特定的空间与时间上“存在”着的,但事实上那物质的全息的“信息”,其实是无所不在的。

我之所以对佛家的物质观这么感兴趣,是因为这个推论,解释了我的一个特异的感受能力:只要我“调频”得法,我能感受到另外一个“生物”的感受。而这种感受能力,是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阻隔的。

从佛家的物质观,能得到的第二个推论是:观察的结果,其实是受观察的立场和参照系影响的。

这我就又要打个比方了。比如在平面上的二维直角坐标上有个圆。这个结果很直观,对不对?但事实上,假如把这个图形的观察数学化,我们知道我们之所以认为那是个圆,是因为我们观察到那个“图形”上所有的坐标点,都符合与原点保持了固定的距离的这个特点,也就是说符合x^2+y^2=R^2这个公式。

现在假设另外的一个观察者,他喜欢极坐标,所以他换了一个参照系来观察这个圆,结果就还是圆的,对不对?用数学来表示,那就是我们观察到的所有的坐标点,那个距离坐标是常量。也就是说符合r=R(with any phi)这个公式。

现在假设来了第三个观察者,他拿到了第二个观察者的坐标点列表,但他并不知道这是一个极坐标,他以为那是直角坐标。然后他在直角坐标上把那些点标出来,他将看到的是什么呢?数学脑袋聪明的人一定能想象到了,那不再是一个圆了,而是一条直线。

好玩吧。 Laughing Laughing

好玩的地方,就在于:我们以为是封闭的,其实不一定封闭;我们以为是弯曲的,其实不一定弯曲。

现在,我们知道按照佛家的物质观,世界观,其实空间和时间,也是我们“观察”出来的“参数”,所以我们认为空间是有间隔的,可封闭的(圆);时间是平滑流动的,无限延长的(线),对不对?事实上呢?如果改变“立场”,我们还会“看到”同样的空间和时间了吗?。。。。。。 wink wink


读者评论: 发表评论
从bed bug想起的霍比预言 8/30/2010 08:53
最近看到bed bug横行的新闻,由此就联想起印地安的霍比预言来了。不过呢,原来我理解的霍比预言中说到的虫子是指汽车。

------
ZT
霍比预言

霍比的老人讲了在一个离我们已很近的时间,重要的事情将要发生: 背叛耶稣和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来临。 许多地球的变化马上就要发生(没有具体日期)。 许多发生的事情由太阳引起。 按照造物主所开创的道路去走,就象耶稣所教人作的那样,将有助于减少这些变化,但目前以无法阻止其发生。 储备至少两个月的食品与种子,饥荒将来临。 另一预兆是,那个时间(气候温暖的)亚力桑那州和内华达有风引起的寒流侵袭,害虫爬满西南。 2000年大约是最接近的时间,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情发生,就象多米诺骨牌一样。 将要发生的这件事情以前已发生过数次,巨大的变化,甚至于星球都会变成不同的星球。 动物将以恶对人。 这源于人类的堕落。 Crop Circle (从高空俯视可以看到的巨大神秘地表图案--译者注)是来自另一人种的启示符号。(不知是哪一人种。) 会有外星人来访,但不能识别是谁,也不知他们将帮助还是危害人类。 我们(霍比人)要维持正确的道德规范,否则有强大武力的西方人就会来。东方来的兄弟(清理者)可以战胜西方兄弟。 通晓耕种,贮存食品,忽视此警告将食苦果。 清理时期之后生活将改变,只有一种语言(不知是哪种),只有一个法(不是指NWO那种的一个法律)。黑心的人们都将被清理,好心人们将共同前进开拓世界。 在此清理期之前不要跨种族联姻,之后可以。 地球的自转轴会偏移,不能确定在什么时间,这将引起许多地球的变化。 由于西藏人的祈祷,一起灾难性的加力福尼亚大地震得以减轻。 酷热的地方将变的寒冷,寒冷的地方将变得酷热。

霍比九大征兆预言第四轮世界马上就要结束 巴哈那(Pahana)带来第五轮世界的曙光 以下这段著名的霍比预言1959年第一次以手册形式在几家Methodist和Prestbyterian教堂中流传,其中部份预言1963年由Frank Waters出版为《霍比》一书。此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58年夏的一个热天,一个叫杨大卫(David Young)的牧师驾车在沙漠上的一段高速路时看到一位印第安老人,大卫停车表示愿捎老人一段路,老人点头同意。车上几分钟的沉默后,老人讲: “我叫白羽毛,古老的印第安熊族的霍比人。我以我漫长的一生走遍这块土地,寻找我的兄弟,从他们那里我同时学到很多充满智慧的东西。我已沿着先人足迹走过了那些庄严的我们人的路,住在东边森林湖泊的人,北边冰和长夜的土地,南边我兄弟们的父亲们许多年前石头建成的祭祀圣地。通过所有这一切,我听到了过去的故事,和将来的预言。今天,许多预言已经发生,成为过去的故事,只有很少还没有---过去在变得越来越长,而未来越来越短。” “现在白羽毛快死了。他的儿子们都已经和他的祖先在一切,不久他也会过去了。但可惜没有人剩下了,没有人再去背诵祖先留下的智慧再传给后人了。我们的人已经厌倦了过去的习俗---那些大型庆典讲述我们人的起源,讲述我们如何来到这第四轮的世界。而这一切几乎都被抛弃了,遗忘了。尽管这遗忘也已经被预言了。时间越来越短了。” “我们的人在等待巴哈那(Pahana),我们在天上的星星散失的白人兄弟,就象我们在地上的兄弟一样。他们不是象我们现在知道的白人一样,这些白人凶残而贪婪。很久很久以前我们被告知等待他们的到来,我们还在等巴哈那。” “他将随身带来符号象征,这符号就是老人们现在宝藏的圣石上缺失的那块。那符号是在他离去时给他的,靠这符号我们就能识别他,找到我们的真正白人兄弟。(霍比预言:经过漫长岁月后,白人兄弟的肤色可能会改变,但头发始终是黑色。)” “第四轮世界马上就要结束,第五轮世界就要开始了。这点每个地方的老人都知道。这些年来很多预兆已经得到验证,只有很少还没有发生。” “这是第一个预兆:我们被告之会有白皮肤的人们来,象巴哈那一样,但这些白皮肤人不象巴哈那一样生活,他们掠夺不属于他们的土地,他们用闪电去打他们的敌人。” “这是第二个预兆:我们的土地会看到叱叱嘎嘎作响的旋转的轮子。我父亲年轻时亲眼看到了这则预言的实现——白人用马车携带家眷穿过平原。” “这是第三个预兆:一种新奇的野兽,长得象野牛(Buffalo)但有大长角,会大群的在地上跑。这些白羽毛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白人的牛群来了。” “这是第四个预兆:土地会被铁蛇纵横交错贯穿。” “这是第五个预兆:土地会被一张大蜘蛛网纵横交错贯穿。” “这是第六个预兆:土地会被石头砌成的河流纵横交错贯穿,这河在太阳下会变出图画。” “这是第七个预兆:你会听说大海变黑,许多生物由此死亡。” “这是第八个预兆:你会看到许多年轻人,象我们的人一样留起长发,来参加部落国家,体验他们自己的方式与智慧。” “这是第九个和最后一个预兆:你会听说在天上的居住地方,在地球上,掉下来摔的粉碎。就象一颗蓝色的星星。这之后不久,我们的人的庆典仪式就要停止。

(我们这样破译这些预兆:第一个预兆是枪。第二个预兆是拓荒者的带篷马车。第三个预兆是长角牛。第四个预兆描绘了铁路路轨。第五个预兆是我们的电缆和电话线的生动图画。第六个预兆描述了混凝土高速公路和公路上阳光折射下的海市蜃楼效果。第七个预兆预示了海洋原油泄露。第八个预兆清楚地指出了60年代的嘻皮士运动。第九个预兆是1979坠地的美国航天太空实验站。据澳大利亚目击者看到,它燃烧着蓝色的火焰。)”

“这些是大灾难来临前的预兆。整个世界会地动山摇,白人要和其他土地上的其他人打仗--和那些最先拥有智慧之光的人打仗。会有很多柱的烟与火,就象白羽毛看到离这边不远的白人在沙漠搞的一样。只有那些来的人会引起疾病和大面积死亡。许多我们的人,理解预言的人,是安全的。那些呆在和居住在我们人的地方的人也是安全的。然后很多都要重建。再然后——紧跟其后——巴哈那就将回来。他将带来第五轮世界的曙光。他会将他智慧的种子种入人们的心。其实现在种子已经在播种了。这些将为走入第五轮世界铺平道路。” “但白羽毛看不到了。我老了,要死了。你——可能会看到他。时间会来的,会来的……”




在美国亚力桑那州Oraibi附近,有一块被称为"预言石"的石刻,所刻画的内容以象征手法表达了许多霍比部落据说已有上万年历史的古老预言。霍比是一个古老的印第安人部落,他们的祖先流传下来许多关于人类的起源、历史及未来的预言。他们没有用文字,而是代代口述相传。约在50年代有人将其第一次用英语公布于世。由于年代久远,很难有人能对图中最左边的放射光明的圆圈及中间的佛家万字符做出恰当解释。有些网页甚至将其去掉,只解释中间部份。现在我们将以往对预言石的破解综述如下: 时间顺序从左至右。水平方向代表以千年为单位的时间轴。最左边的圆圈及中间的万字符是宇宙的起源,左边的巨人象征着伟大的神灵,两条水平线上面一条线象征白人带来的没有精神约束的科技之路,下边的线则代表与自然和谐的精神之路。图中有三条竖线。第一条是此预言的开始时间。 每一个圆圈都是指生命的淘汰与更新时期。最左边的小圆圈是指本次文明开始时的一次人类淘汰,或许与传说中的大洪水事件相吻合。 十字之上,两条路之间的竖线指白人的到来(十字是基督教义符号),也指此时人类将决定走哪条路,是实证科学之路还是精神之路。上面一条路的四个小人代表过去的三个世界和现在。另一个含义是人类将受白人表面文明的诱惑而走白人的道路。下面横线上的两个圆圈象征两次世界大战。两条生命路线之间的第三条粗的竖线是最终(也就是今天)决定走哪条路的时间,它代表人类在科技之路走向曲折之前返回自然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选择物质之路,生命之路将曲折以至毁灭。而如果选择精神之路,人类将走向和平而和谐。 随后的小圆圈即是“生命大淘汰更新期(Great Purification)”。再之后谷物将繁荣生长,伟大的神灵重回地球,生命之路永恒不灭。

原文请参考
http://www.welcomehome.org/rainbow/prophecy/hopi1.html and http://www.v-j-enterprises.com/hopi.html


读者评论: 发表评论
电影Inception 7/25/2010 08:39
视觉效果很棒,情节也编得挺是让人紧张的。 牛 牛

应该说,这样的电影,能够follow电影的逻辑,应该是一大欣赏点的。可惜从逻辑上看,看完了感觉还是很有些缺憾的。一个是那个迷失的梦世界太容易逃出来了,只要自杀就可以了,这本身形成了逻辑上的悖论。二是从incepttion的角度,在第二和第三个梦里都让对象弄清楚了那是梦里梦,其实就让原初的三重梦的设计失去了意义。

我们知道,人生就是一场梦。但这个电影告诉我们,这个现实的梦,还是与虚幻的梦有着本质的差别的,现实的梦有着时间上的不可逆转性。虚幻的梦却可以象电子游戏一样的,可以restart。。。

梦可以延长时间的效率,套梦还可以形成指数增长,这倒是一个很好玩的启示。那样的话,其实人生本身的含义就在于经历与意义。梦里其实也满是经历和意义的,怪不得毒品能让人着迷的呢,原来时间效率提高了很多。那么,佛性的追求,是不是也是迷中迷呢。。。

那个机器不错,能让几个人share同样的梦。佛性中我一直没搞懂的,就是自身是幻,环境是幻,那他人到底是我的心的镜子映射出的影子,还是另有很多自性与我share同一个梦呢? confused confused

结尾很棒。让人在现实与梦的界限中混淆与迷茫。What if其实本来所有的梦的场景,“醒来”以后都没有真正地改变了现实,而只是在现实中create了现实的另外一种可能性的分叉,形成另外一个平行世界?那样的话,其实每个平行世界的可能性,实质上却都是一个梦的监狱,梦的陷阱。所有的梦,从来都没有真的醒过。。。

道。道的平行世界的分叉的丰富,原来需要那种梦的可能性的分叉的丰富来填充。所以,佛,原来需要人的梦。丰富性提炼了负熵。


读者评论: 发表评论
从子不嫌母丑谈起 6/05/2010 09:36
昨天我仔细看了《天安门》这部纪录片。应该说这是部很成功的纪录片,它不仅是真实记录了六四在学生这一侧的进程,而且围绕着天安门这个场地,讲到了中国从五四开始寻求的变革,和共产党成功地建立了新中国这段历史。然后从中国建国以后不断继续革命这条线索,引向了六四这场运动中人的作为方式,揭示了学生运动中缺陷的几个侧面。

我写下这篇文章,却不是要谈六四。电影的编导带着对新中国建立的模式持否定态度的那样一种个人角度,仍然真实记录了新中国建立时人们欢欣的场景,以及中国对外打开国门的时候外媒报道中对中国的正面的印象。编导后面通过对毛主席专注在帝王化的角度加以丑化,在六四的后期采访中,侧重于说出中国是人民政府却把枪口对着人民这一点,以此带来从头否定新中国的合法性,否定新中国取得过任何成就的那种印象,那种前后的反差是如此的强烈,所以我在跟随着电影的情绪和思路走的同时,我心中油然升起的念头,是“子不嫌母丑”。

这就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别。按照西方的逻辑,劣迹一一铺展开来,与前面的热切的期望带来的强烈反差相映照,你应该产生的印象是剧烈的失望和失落。后面应该跟上的感觉就是反抗与对立,还有仇恨。

但我却依然为新中国而自豪。中国开放国门的时候得到的尊重不是虚幻的,是以新中国一国的国力和成就屹立在那里得来的。中国不再是被列强瓜分的中国,中国以自己的成就,在世界面前挺直了自己的腰杆。

子不嫌母丑。为什么子不嫌母丑呢?因为我成长了,长大了,心中充满了从母亲那里的来的爱的力量源泉。我既然能屹立在那里,不管我母亲曾经犯过什么样的错误,She must have done something right!!!

所以,子不嫌母丑,注重的是整体的效果,之所以能不嫌,就是因为可以不去纠缠于种种细节。就象某位同学说的那样,母亲也是不断地在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有些能够加以改正。而我要说的是,挺有些并没有加以改正,我不照样长得好好的。

然后我的思路就延伸开去了,因为我想到了,有着喜欢纠缠于细节的那样的性格的人,家庭应该不容易和睦。因为纠缠于细节了,如果要和睦,那就只有克制,只有隐忍,而不能自然地去接受。

这是因为,缺陷是必然的,人无完人,事无完事。你到底要看的是满的那半瓶水,还是空的那半瓶。

所以相处和睦之道,就是要不纠缠于细节。

再进一步想到的,是美国现在之所以要破坏中国形象的根源,自然是要抑制中国才能保持美国的霸权,而和平演变的手段,就是让对方的内部纠缠于细节。而美国在自己内部的成功之处,就是能让国民不去纠缠于细节不放。美国能够开拓思路把侵略别人的霸权主义上升到不占人地盘的金融霸权,其实也恰恰是因为能放弃对土地和金钱的拥有权的这种细节上的纠缠,放眼在更加全局的控制权上面。

以前的资本主义,与现在的资本主义是截然不同的。当年马克思说的资本主义确实十分腐朽,就是因为资本家纠缠于细节,光想着捞钱,不关注社会平衡这个大局。所以工人们自然也是关注细节,社会所以矛盾重重。当时的社会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能够在地球上占半壁江山,而且有烧遍全球之势,就是因为对应地寻求了社会整体的力量。连臭名昭著的纳粹德国,在德国国内的国家社会主义变革也是十分成功的,让德国很快就从一战的废墟中崛起,利用的也是社会的整体的力量。

现在的世界与当年是变了一个模样了。社会主义国家个个在建设的细节中纠缠不清而纷纷倒闭,而资本主义国家反而从社会主义中学会了社会福利,在社会稳定的大框架下节节成功。

而当今的“科学教”,最大的弱点,就是过于纠缠于细节了。

所以,我看到的是,成就之道,就是要在自己身上要抓住整体的幸福感,而要让对手自己去纠缠于细节。


读者评论: 发表评论
童话井底之蛙的续篇 6/04/2010 15:35
有那么一个住在井里的青蛙,有一天终于发现天比它意想中的大了,然后碰到住在大河里的青蛙也使劲想告诉人家:你知道吗,天不光是一块圆圆的饼那么大!

别的青蛙天天见到大大的天,理解不了它为什么这么说,然后它就越发得意了,因为人家连天比饼大这种话都不知道说的呀,就光是它知道。所以它逢蛙就要说上十七八遍。

那个可怜的青蛙,以为它自己再也不是井底之蛙了。


读者评论: 发表评论
ZT 老子与孔子的比较 6/02/2010 09:43
ZT

孔子与老子的三次会面

孔子和老子分别是中国儒道两大文化体系的创始人,代表人物,没有一个中国人不同时受到孔子和老子学说的影响,一般认为,中国文化是儒道互补的文化,实际上也就是孔子和老子学说思想互补的文化,如果说孔子的学说为阳,那麼,老子的学说即为阴。阴阳相济,不可分离,孔子学说不同於老子学说,孔子学说又不能脱离老子学说。两者互成对比、陪衬,互为补充、支撑,唯其如此,中国文化才完整、动人、充实、神秘。

孔子和老子是同时代人,孔子约比老小二十岁,公认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但老子和孔子究竟有过多少交往,则是历史上的悬案。在庄子一书中,曾虚构了多次老子和孔子的会谈,孔子十七岁时,第一次见到老子,当时孔子以相礼助丧为职业,受到老子的教诲留下深刻印象[注三]。孔子三十四岁时,专程到京都雒邑向老子请教周礼,孔子问礼於老子一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事。孔子第三次会见老子是在相邑,此时孔子已创建了他的仁学体系,试图通过仁学使荒废的礼义复活。但是在这时候老子对礼已形成新的看法了,於是老子和孔子之间展开了『无为而治』与『仁义之治』的论辩,关於这场论辩,记载在庄子天运篇中。老聃曰:『……夫仁义憯然,乃愦吾心,乱莫大焉,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杰然揭仁义,若负建鼓而求亡子邪?……』孔子见了老子后,回来三天不说话。这里弃仁义的说法和胠箧篇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本篇直指孔子来反驳仁义。庄子天运篇又提到孔子五十一岁还没有得道,於是往南到沛地去见老聃,对此,老子发了一番宏论:『……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於其君,使道而可进,则人莫不进之於其亲……』[注四]孔子周游列国,求仕不得,大约六十六岁时,又一次在相邑见到老子。此时的老子以决定西去隐居,所以这次见面可说是老子和孔子最后的会面,这次会见,孔子主要是向老子述说自己周游列国,怀才不遇的经历,亦记载於天运篇,孔子:『……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又一次这种『以化为友』的观念再次藉著孔子的言论表达。然而,这种和造化冥合的观念,显然是道家的言论,却被庄子巧妙的套用在孔子身上,这麼一来,孔子反而在替道家宣扬他们的道了。『至人无己』是庄子说的,『虽智大迷』出自老子,这番道理孔子和老子的交谈也有涉及,孔子去见老子,老子刚洗过澡,正披头散发要晾乾它,但见他木然直立的神情,煞是惊人,看起来就像是具尸体,老聃曰:『吾游心於物之初。。。』其意大概是一个到达了最高境界的人,他心中不再存有自我,天道推动一切,能够达到道的境界,必是最完美、最快乐的。也唯有『至人』才可达到这种地步。言外之意,彷佛庄子承认老子已达到『至人』的境界,而孔子对於道家的道还不能领悟。有意无意的矮化了儒家的人文之道及仁义体系。综观整部庄子,有关老子和孔子论道的场面几乎都是老子占上风,站在一种道的先驱者的角色上,来传授孔子这位受教者。以儒道两家的首要代表人物来安排这些场面与对话,庄子所要强调的,无非是道家的道之真实性及优越性。透过这些篇章,儒家的人文之道充其量不过是一些治人的小技俩,甚至在胠箧篇中儒家的仁义是为大盗窃取天下的东西,该被丢弃。


读者评论: 发表评论
轻功的再发现(视频转贴) 5/18/2010 09:46
韩寒的长安乱才对轻功进行了嘲讽,这几个小伙子却在那里重新发现了铁掌水上飘的轻功。 牛 牛 Laughing Laughing

象电影The Matrix里一样,他们说:你要相信你才能做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e3St1GgoHQ


读者评论: 发表评论
ZT 省税方法 5/18/2010 08:30
71 Ways to Save on Taxes Now

by Mary Beth Franklin, Senior Editor, Kiplinger's Personal Finance

Tuesday, May 18, 2010

Don't wait until you file your return to find ways to lower your tax bill. These moves will help you save throughout the year.

If you managed to claim every possible tax break that you deserved when you filed your 2009 return this spring, pat yourself on the back. But don't stop there. Those tax-filing maneuvers are certainly valuable, but you may be able to rack up even bigger savings through thoughtful tax planning all year round. The following ideas could really pay off in the months ahead.

More from Kiplinger.com:

• 10 Smart Uses for Your 2009 Tax Refund

• How Does Your Income Stack Up to U.S. Government Salaries?

• The Most Overlooked Tax Deductions
Give yourself a raise.

If you got a big tax refund this year, it meant that you're having too much tax taken out of your paycheck every payday. So far this year, the average refund is nearly $2,900, up about $200 from last year. Filing a new W-4 form with your employer (get one from your payroll office) will insure that you get more of your money when you earn it. If you're just average, you deserve about $225 a month extra.

Boost your retirement savings.

One of the best ways to lower your tax bill is to reduce your taxable income. You can contribute to up to $16,500 to your 401(k) or similar retirement savings plan in 2010 ($22,000 if you are 50 or older by the end of the year). Money contributed to the plan is not included in your taxable income.

Switch to a Roth 401(k).

But if you are concerned about skyrocketing taxes in the future, or if you just want to diversify your taxable income in retirement, considering shifting some or all of your retirement plan contributions to a Roth 401(k) if your employer offers one. Unlike the regular 401(k), you don't get a tax break when your money goes into a Roth. On the other hand, money coming out of a Roth 401(k) in retirement will be tax-free, while cash coming out of a regular 401(k) will be taxed in your top bracket.

Popular Stories on Yahoo!:

• How Online Hackers Steal Your Cash

• 7 Jobs Where Women Out-Earn Men

• Calif. Agents Use Award Ruse to Reel in Fugitives
More from Yahoo! Finance
Fund an IRA.

But if you are concerned about skyrocketing taxes in the future, or if you just want to diversify your taxable income in retirement, considering shifting some or all of your retirement plan contributions to a Roth 401(k) if your employer offers one. Unlike the regular 401(k), you don't get a tax break when your money goes into a Roth. On the other hand, money coming out of a Roth 401(k) in retirement will be tax-free, while cash coming out of a regular 401(k) will be taxed in your top bracket.

If you don't have a retirement plan at work, or you want to augment your savings, you can stash money in an IRA. You can contribute up to $5,000 in 2010 ($6,000 if you are 50 or older by the end of the year). Depending on your income and whether you participate in a retirement savings plan at work, you may be able to deduct some or all of your IRA contribution. Or, you can choose to forgo the upfront tax break and contribute to a Roth IRA that will allow you to take tax-free withdrawals in retirement.

Go for a health tax break.

Be aggressive if your employer offers a medical reimbursement account -- sometimes called a flex plan. These plans let you divert part of your salary to an account which you can then tap to pay medical bills. The advantage? You avoid both income and Social Security tax on the money, and that can save you 20% to 35% or more compared with spending after-tax money.

Pay child-care bills with pre-tax dollars.

After taxes, it can easily take $7,500 or more of salary to pay $5,000 worth of child care expenses. But, if you use a child-care reimbursement account at work to pay those bills, you get to use pre-tax dollars. That can save you one-third or more of the cost, since you avoid both income and Social Security taxes. If your boss offers such a plan, take advantage of it.

Ask your boss to pay for you to improve yourself.

Companies can offer employees up to $5,250 of educational assistance tax-free each year. That means the boss pays the bills but the amount doesn't show up as part of your salary on your W-2. The courses don't even have to be job-related, and even graduate-level courses qualify.

Pay back a 401(k) loan before leaving the job.

Failing to do so means the loan amount will be considered a distribution that will be taxed in your top bracket and, if you're younger than 55 in the year you leave your job, hit with a 10% penalty, too.

Tally job-hunting expenses.

If you count yourself among the millions of Americans who are unemployed, make sure you keep track of your job-hunting costs. As long as you're looking for a new position in the same line of work (your first job doesn't qualify), you can deduct job-hunting costs including travel expenses such as the cost of food, lodging and transportation, if your search takes you away from home overnight. Such costs are miscellaneous expenses, deductible to the extent all such costs exceed 2% of your adjusted gross income.

Keep track of the cost of moving to a new job.

If the new job is at least 50 miles farther from your old home than your old job was, you can deduct the cost of the move ... even if you don't itemize expenses. If it's your first job, the mileage test is met if the new job is at least 50 miles away from your old home. You can deduct the cost of moving yourself and your belongings. If you drive your own car, you can deduct 16.5 cents per mile for a 2010 move, plus parking and tolls.

Save energy, save taxes.

This is the last year to cash in on a tax credit for home improvements designed to save energy. One tax credit is worth 30% of the cost of new insulation, doors, windows, high-efficiency furnaces, water heaters and central air conditioners up to a maximum credit of $1,500. The credit applies to both 2009 and 2010, so if you took full advantage of it last year, you don't get another crack at it. But if you didn't make any eligible home improvements in 2009, get busy before this opportunity slips away. Don't think you need to do anything?

Think green.

A separate tax credit is available for homeowners who install alternative energy equipment. It equals 30 percent of what a homeowner spends on qualifying property such as solar electric systems, solar hot water heaters, geothermal heat pumps, and wind turbines, including labor costs. There is no cap on this tax credit.

Put away your checkbook.

If you plan to make a significant gift to charity in 2010, consider giving appreciated stocks or mutual fund shares that you've owned for more than one year instead of cash. Doing so supercharges the saving power of your generosity. Your charitable contribution deduction is the fair market value of the securities on the date of the gift, not the amount you paid for the asset, and you never have to pay tax on the profit. However, don't donate stocks or fund shares that lost money. You'd be better off selling the asset, claiming the loss on your taxes, and donating cash to the charity.

Tote up out-of-pocket costs of doing good.

Keep track of what you spend while doing charitable work, from what you spend on stamps for a fundraiser, to the cost of ingredients for casseroles you make for the homeless, to the number of miles you drive your car for charity (at 14 cents a mile). Add such costs with your cash contributions when figuring your charitable contribution deduction.

Time your wedding.

If you're planning a wedding near year-end, put the romance aside for a moment to consider the tax consequences. The tax law still includes a "marriage penalty" that forces some pairs to pay more combined tax as a married couple than as singles. For others, tying the knot saves on taxes. Consider whether Uncle Sam would prefer a December or January ceremony. And, whether you have one job between you or two or more, revise withholding at work to reflect the tax bill you'll owe as a couple.

Beware of Uncle Sam's interest in your divorce.

Watch the tax basis -- that is, the value from which gains or losses will be determined when property is sold -- when working toward an equitable property settlement. One $100,000 asset might be worth a lot more -- or a lot less -- than another, after the IRS gets its share. Remember: Alimony is deductible by the payer and taxable income to the recipient; a property settlement is neither deductible nor taxable.


读者评论: 发表评论

   WoJian的相册
  相册首页   其他网友相册

相册里没有照片

生活网特价 Sales
孙映团队
978-289-0368  Framingham
经验,实力,口碑,体验
Jay Wang 地产经纪 博时地产
617.835.8864  Greater Boston
买卖房回扣最高51%! 为您提供最诚意的利益共享! 为您制定免费购房计划
Sunny Garden 橱柜
617-999-8998  Greater Boston
专营橱柜 低端到高端 免费设计报价
波士顿诚信之旅
(617)728-7888  Boston
满足顾客需求经营诚实守信 乐享完美旅程
王丕贷款
978-204-6531
最真诚的一流服务